01
長城收購眾泰不實,只是收購臨沂生產基地
2月8日,有媒體報道長城汽車將收購眾泰,但被證實只是眾泰臨沂生產基地。
長城汽車表示,“2021年11月,長城汽車和臨沂市政府就臨沂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專案正式簽約。此專案的簽約方為長城汽車和臨沂市政府,不涉及其他第三方。”
據瞭解,長城汽車臨沂整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專案,主要包括年產12萬輛的整車生產基地、發動機和零部件生產基地等,可帶動汽車產業配套企業十餘家入駐。從長城汽車的回覆可以看出,長城已經對臨沂基地進行了明晰的規劃。
同時,長城汽車將立足自身優勢,全面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在完善員工技能培訓、提高員工收入、改善就業環境的同時,最佳化生產製造環節、促進資源迴圈利用、推進工廠節碳減排,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推動汽車製造向智慧化轉型,為社會貢獻力量。
“長城汽車盤活原眾泰臨沂生產基地,有利於啟用閒置產能、整合協調區域資源、帶動區域相關產業發展,有積極的拉動作用。”業內人士表示。
02
寧德時代否認因制裁致市值蒸發
2月8日,寧德時代開盤後股價一路走跌,最低跌至522.35元/股,跌幅為9.85%。截至當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報收540.86元,跌幅為6.66%,總市值為1.26萬億元,單日市值蒸發約900億元。以2021年12月的最高692元/股來看,跌幅超23%,市值蒸發近4000億元。
對此,業內人士猜測可能與美國即將制裁寧德時代公司有關。但寧德時代表示,“關於網傳公司向美機構諮詢被制裁可能性一事為不實資訊。”
自上市以來,寧德時代股價一路暴漲。但在新能源汽車銷售形勢大好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開始入局,參與瓜分市場份額。在全球市場,LG、松下緊追不捨。在國內市場,寧德時代還要面臨國軒高科、中航鋰電等國內競爭對手的擠壓。
“雖然寧德時代在行業內仍保持龍頭地位,但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韓系的四元電池、特斯拉的自產電池計劃,已經讓寧德時代充分感受到‘狼來了’的緊迫感。”專家表示。
03
豐田將本財年產量目標再削減50萬輛
受晶片短缺和疫情影響,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汽車週三將年度產量目標再削減了50萬輛。
豐田表示,在截至3月31日的財年裡,該公司將生產850萬輛汽車,低於此前估計的900萬輛。根據該公司公佈的財報,在截至12月31日的三個月裡,其營業利潤下降了21%。
上月底,豐田汽車宣佈,2021年汽車銷量增長10.1%至1050萬輛,蟬聯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並進一步擴大了對最近的競爭對手德國大眾汽車的領先優勢。
“我們預計晶片供應不平衡不會很快得到解決,疫情的發展也不清楚會到什麼時候,”豐田工作人員表示。“我們認為這種不確定性將延續到下一個財年。”
採寫 | 水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