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地球上,有150多萬種動物,30多萬種植物和20多萬種微生物。可以說,從高山到平原,從沙漠到極地,從空中到海洋,到處都有生物的蹤跡。
生命是從哪裡來的?關於這個問題,我國古代有人主張生命是神創造的,也有人主張是天創造的,更多西方人認為生命是上帝創造的。
不管是“神創論”、“天創論”還是“上帝創造論”,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那些被創造出來的生物永遠保持原樣。事實果真如此嗎?
蝌蚪變青蛙,嬰兒會長大,果樹開花結果,這些都是大家公認的事實;非洲人、亞洲人、歐洲人,雖然同屬人類,但由於地區不同,就出現了明顯的差別,不同地區的同種生物,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差異。
不同地質年代留下來的生物遺體、遺蹟和遺物稱為化石,不同地質年代已存在且現在依然活著的生物稱為活化石。由於活化石是經過大災難後倖存的少數生物,因此又稱為孑遺生物。距離今天最近的地質年代也有兩三百萬年了。
化石記錄表明,地球上有些存在過的生物現在沒有了,而現在地球上有的生物之前從未出現過,這說明生物的種類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此外,孑遺生物的前世今生,也會在形態、大小等方面出現變化,如南美洲的犰狳就今非昔比,在長度上出現了明顯的不同。
透過海島和大陸同種生物的比較,同樣可以看到生物的變化。例如,在距離南美洲西岸1000千米的地方,有一個名為加拉帕戈斯的群島。群島剛形成時,既無動物也無植物。後來南美大陸上的一部分生物遷徙到群島上生活了,久而久之,有些在島上傳宗接代的生物與南美大陸上生活的同類相比,在體形、大小等方面不一樣了,如群島上的巨龜和地雀與大陸上的巨龜和地雀出現了明顯的差別,巨龜的脖子長短和龜殼形狀,地雀的大小、生活習性及鳥喙的長短、粗細等,有明顯的不同。
反過來講,如果動物和植物永遠不變,那麼就不會有今天的家禽、家畜和農作物。因為後者是在人類的干涉下,由野生種變化而來的。今天的雞就是由野生的原雞進化而來的;今天的豬是野豬進化而來的;家禽、家畜和作物的形成史就是一部人類巧妙利用飛禽走獸和野生植物變化的歷史,要是動物和植物永遠不變,人類再聰明也創造不出家禽、家畜和農作物。
眾多事實表明,不僅同一個生物體在變,地球上的生物種類也在變。那麼生物是哪裡來的呢?關於這個問題,至今尚無完滿的答案。但我們確信,隨著人類不斷地進行科學探索,不僅生物變化的原因會大白於天下,就連生命是哪裡來的這個謎也會最終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