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娣,女,民盟盟員,中醫師承碩士研究生學歷,中醫內科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曾任甘肅省中醫院肺病科科主任,現任肺病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技術指導、院級重點專科肺病學科帶頭人,甘肅省名中醫、甘肅省衛生廳領軍人才、第五批甘肅省五級師承教育指導老師、甘肅省醫療器械技術評審專家、甘肅省中醫藥專業高階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中西醫結合專業組成員,兼任甘肅省中醫藥研究院哮喘病研究所所長,中華中醫藥學會內科分會第六屆委員會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呼吸病專業委員會委員,省中醫藥學會理事、肺系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老年醫學會第一屆呼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省醫學會呼吸與結核專業委員會甘肅省基層呼吸疾病防治聯盟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她先後發表論文數十篇,主編出版《中西醫結合呼吸病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療學》《小兒感冒與發熱的防與治》等多部專著,主持完成多項科研課題。
“通往人心之路是如此艱辛與困難,有時候你得付出生命的代價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作為一名醫生,我願在真相面前放下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傾盡所有醫治我的病人。”
——王蘭娣
1989年7月,王蘭娣畢業於甘肅中醫學院,在甘肅省中醫院從事中醫內科臨床工作30餘年。隨著醫院細化學科發展的需要,2006年,王蘭娣主持建立了肺病科,十幾年崢嶸歲月,肺病科從當初15張床位的弱勢科室,逐步發展到如今擁有51張床位,集醫療、教學、科研、防治一體的肺病科(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
不遺餘力精方術行醫一生求利人
古語道:“生民何辜,不死於病而死於醫,是有醫不若無醫,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
王蘭娣從事臨床工作30餘年,以“中醫辨證,西醫辨病,中醫為主,西醫為輔”為理論指導,在治療過敏性鼻炎、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支氣管擴張、肺癌、肺心病等疾病,總結出“桑菀膠囊”“鼻康膠囊”大量運用於臨床取得了顯著的療效,廣受患者歡迎。
不管平時工作有多麼繁重,王蘭娣都會擠出時間不斷學習,多次去外省進修以拓寬自己的診療思路,苦讀中醫經典著作,並跟隨甘肅省名老中醫廖志峰學習三年以精求方術,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理法方藥體系,創立了一套內外合治,中西合用的兩期五型的哮喘專科診療體系。在提高療效的同時,大大降低了激素在哮喘中的使用,減少了西藥的副作用,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凝心聚力謀發展 學科建設上臺階
王蘭娣擔任科室主任期間,為了提高科室團隊的業務水平,她每週不間斷地帶領科室醫護人員參加觀片會及小講課,和科室人員一起討論國際上治療肺系疾病的新技術、新專案以及相關新治法。學術上,科室每年舉辦學術會議,從全國、全省延請專家授課,團隊成員積極參加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活動;人才建設上,她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注重人才培養,形成了一個有凝聚力的科室團隊;學科建設上,科室申請建設院級重點專科建設單位,努力完善學科發展、壯大學術隊伍。
面對省內中醫肺病專業的學術發展現狀,在既無資金又無經驗的窘迫情境下,憑一顆丹心、一己之力,王蘭娣於2013年奮戰半年申請組建了甘肅省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也使甘肅省中醫院肺病科成長為甘肅省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憑著行醫一時,鞠躬一生,不求聞達,但求利人和勤奮努力的精神使肺病科從弱勢而變強,王蘭娣被評為廳級領軍人才。
特色診療方案多簡便驗廉贏好評
特色治療因其簡便驗廉的特點受到患者的喜愛與推崇,王蘭娣在總結多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肺系疾病(以哮喘為主)發作期和恢復期的特點潛心研究出了一套內外合治的專科中醫特色診療方案,如慢性咳嗽、哮喘、COPD急性期在口服中藥的基礎上,配合穴位貼服,足底拔罐,艾灸,頭部按摩等外治療法,慢性咳嗽、哮喘、COPD恢復期緩解期,根據陰陽偏衰服用院內自制的補肺固本和補肺益壽合劑,溫陽固本補肺膏,配合冬病夏治,夏病冬治以補益脾肺;肺炎緩解吸收期在區域性加用大背貼以加快區域性炎症的吸收。這些專科特色診療方案充分發揮了中醫的優勢,使疾病得到了全方位的診治,最終達到療效好、副作用低、複發率小的治療目標。
逆行出征治新冠 大愛無疆顯真情
2003年的“SARS”和2020年、2021年的“新冠肺炎”,王蘭娣總是衝鋒在前、身先士卒。2020年,她第一時間提交了請戰書,並擔任了甘肅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中醫藥治療組專家。
王蘭娣要以專家的身份對省內指定醫院中醫藥防控疫情提供技術指導,隨時隨地透過遠端會診和網上討論等形式對蘭州市肺科醫院、蘭大一院西院區、省婦幼保健院等醫院進行診療指導。
作為省級中醫藥專家,只要有會診的任務,她都需要立即前往醫院會診。有位李姓患者,第一次會診雖為輕症,但第二次會診時發現病人咳嗽加劇、氣短明顯、精神狀態差,即使服用清肺排毒湯療效也不佳。經過仔細分析病歷資料、觀察病人症狀,王蘭娣判斷其為合併細菌性肺炎,隨之調整方劑,加大清熱解毒、解痙平喘之力。同時,每天跟進了解病情變化,直至病人臨床症狀明顯好轉。
對待每個患者,王蘭娣主任首先仔細查閱病歷資料,分析檢驗報告和檢查單,瞭解西醫治療方案。然後,根據病人影片觀察其神態、語言、情緒,掌握臨床症狀,檢視舌苔。最後,透過整體分析、綜合判斷給出理法方藥。每次完成複雜的診療過程,基本上都需要5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專家的付出可想而知。由於王蘭娣主任是呼吸專業的專家,所以,在確診病人中她就管理了一半,工作量相當大。
繁重的工作壓力,王蘭娣的身體開始透支,逐漸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疫情當前,她又與患者密切接觸過,同事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被傳染的可能。經過反覆診斷、檢查,排除了新冠肺炎,大家都建議她休息,然而她滿腦子都是患者、患者,會診、會診,轉而又奔向了疫情救治第一線。
毫無保留傳經驗年輕醫生獲益多
在臨床中,王蘭娣還擔任實習生和進修生的培養工作,常常教導學生,臨床上沒有安全的藥物,只有安全的大夫,精湛的技術是我們服務病人的基礎,如果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臨床醫生,就一定要做到博聞強識。
王蘭娣的帶教學生說:“老師的教學十分有針對性,在臨床上不斷提出疑問以激勵我們精求方術,仔細診察,鼓勵我們做出肯定的判斷,用通俗的話語把她的臨床經驗毫無保留的呈現在我們眼前,使我受益匪淺。”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已過知天命之年的王蘭娣,一直都在用“醫者仁心、大醫精誠”的格言來要求自己,正在為她熱愛的事業全力以赴,繼續前行,讓一個又一個患者擺脫疾病困擾,書寫著無悔的大醫情懷。
供稿:宣傳處 陽嶸莎
編輯:宣傳處 安瑩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