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物質與記憶”:重訪恩加丁藝術論壇

本文轉自作者 | 黎蓉

“物質與記憶”:重訪恩加丁藝術論壇

圖片:Engadin Art Talks

跨越疫情的阻隔,E.A.T.線上下重啟。來自世界各地的思想家和藝術家們得以重聚,共同討論世界擺脫孤立和分裂的可能。

長期以來,瑞士阿爾卑斯山的恩加丁地區(Engadin)一直以其美麗的山景吸引著世界富豪名流的到訪,達沃斯論壇亦在此區域舉辦。但鮮為人知的是,這裡還吸引著世界上眾多傑出的藝術家、哲學家、音樂家、作家、建築師等創意人士流連忘返。

高海拔可以激發流動的思緒,而恩加丁又處於南北交界之地(恩加丁南部離義大利很近),這賦予此地一種衝突的特質:當自南而來的陽光穿越山谷,照耀到北面的冰川,會讓人感到南北在此相遇。

十二年來,恩加丁藝術論壇(Engadin Art Talks, 簡稱E.A.T.)持續在小城Zuoz舉行。論壇象徵性地選址在開放的阿爾卑斯山頂,其願景就是希望聯結這個南北交接的峽谷裡的獨特能量,並圍繞它創造一個自然與人文完美結合的能量場。

恩加丁藝術論壇由克里斯蒂娜•貝希樂爾(Cristina Bechtler)和漢斯•烏爾裡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在2010年共同創立。我從2010年開始參與,最初這只是30位志趣相投的朋友的私人聚會,自2016年起,論壇開始對公眾開放。

論壇最初的靈感來自“水晶鏈 ”(Crystal Chain)成員之間的通訊,這是由建築師布魯諾•陶特(Bruno Taut)在1919年建立,由12位建築師、藝術家和思想家組成的團體,它為E.A.T.提供了理論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該團體的成員希望發展新思想,開闢新道路,從而為未來的建築打下基礎。他們用來交流的媒介是連鎖信件,在信中以假名傳閱和討論想法、草案和圖紙,目的是透過(想象中的)儀式性建築象徵性地培養信仰和社群。

E.A.T.自創辦以來也秉承以上理念,它因為不侷限於特定的學術或博物館框架而具有開放且自由的優勢,充分激發了各界人士的思維碰撞。每年論壇只給參與的演講者一個大主題來確定討論的範圍,沒有任何具體要求,不設任何限制。演講者來自藝術、哲學、文學、科學、音樂、建築、電影、設計等多個領域,在該主題之下共同討論、彼此激發靈感,如同一個創意發酵實驗室。恩加丁藝術論壇的使命是使各個學科中最具創意的思想領袖與國際觀眾會面、交流,為他們建立一個自由溝通和創新的平臺。

回顧十二年來的主題和內容,它們都把握著時代的脈搏且具有前瞻性。論壇上一次線上下舉行是在2020年1月,主題為“沉默與傾聽”。在這個聽起來很有哲學性的主題下,幾乎所有的演講者發言的主旨,都不約而同地圍繞著人類所面對的各種生態失衡問題展開,從自然到社會到個體生命本身。其中年輕的義大利植物學家、哲學家伊曼紐爾•科西亞(Emanuele Coccia)在演講中提出地球應以植物而不是人為生命中心的生命觀;因記錄自然歷史而知名的英國錄音師克里斯托弗•沃森(Christopher Watson)的講座則讓聽眾明白,地球上沒有絕對的沉默,地球就是一張聲波地圖,人類如果仔細傾聽,就可以發現自身對地球汙染和破壞的毒聲。

雖然新冠疫情仍在反覆,第十二屆論壇於2022年1月28日至30日在Zuoz重開,主題 “物質與記憶"直切當下現實,探討身體和精神之間的關係,可持續性和時間的銜接,以及有關記憶的不同體驗。

“物質與記憶”:重訪恩加丁藝術論壇

雖然疫情仍在反覆,第十二屆E.A.T.論壇在小城Zuoz重新開放,圖片:Engadin Art Talks

相比往年來自五大洲、更加國際化的嘉賓陣容,去年的論壇因為疫情以虛擬的方式在網上舉行,今年則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旅行依然困難,演講嘉賓大部分來自歐洲,其中包括迴圈經濟專家安德魯•莫雷特(Andrew Morlet)、即將上任的蘇黎世現代藝術館館長安•迪米斯特爾(Ann Demeester)、蓬皮杜藝術中心主席洛朗•勒龐(Laurent Le Bon)、巴黎大皇宮主席克里斯•德康(Chris Dercon)、NFT專家Kenny Schachter、佈景設計師Es Devlin、義大利藝術家Armin Linke、奧地利古典豎琴音樂家Margret Köll等等。

E.A.T.創始人克里斯蒂娜•貝希樂爾在簡短的開幕致辭中指出,在疫情將世界隔離的當下,她希望今年的論壇讓大家更深地體會到世界的一體性 “oneness of the world”。她還引用剛剛去世的藝術家兼詩人埃特爾•阿德南(Etel Adnan)的一句話:

“世界需要團結,而不是分離。愛,而不是猜疑。一個共同的未來,而不是孤立的”(“The world needs togetherness, not separation. Love, not suspicion. A common future, not isolation.”)

今年的主題“物質與記憶”由蘇黎世大學藝術和建築歷史教授菲利普•厄斯彭(Philip Ursprung)提出。據厄斯彭介紹,這一主題靈感來自法國哲學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於1896年出版的《物質與記憶:關於身體與精神的關係的論文》。這本書是19世紀有關“記憶是物理的(儲存在大腦中),還是精神的(在靈魂中產生共鳴)”的辯論的一部分。柏格森提出了一個綜合方案,對他來說,身體是關於現在的,靈魂是關於過去的。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交織在一起。

像查爾斯•達爾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或瑪麗•居里一樣,亨利•柏格森屬於19世紀下半葉和20世紀初人類整體思想體系受到了挑戰的時期,如同當下的世界。時至今日,柏格森的著作因其處理矛盾的方式以及對還原論和原教旨主義的批判而依舊保持著吸引力。對柏格森來說,概念不是定義,而是過程。同樣,整個論壇兩天活動的目的也不是為了定義“意義”,而是更加關注 “物質”和 “記憶”這兩個概念之間的張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共鳴。兩天的聚會提供了一個契機,以此開啟並連線,進而提出關於回聲、痕跡、迴響的問題。
“兩天的E.A.T.就如同一個鮮活的美術館”
在為期兩天的論壇中,參與者們圍繞“物質與記憶”的主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執行長安德魯•莫雷特(Andrew Morlet)題為“物質與流動,一個新的經濟願景”的講座介紹了全新的迴圈經濟理念。藝術家Armin Linke透過“圖片資本”的講座讓大家思考在圖片氾濫的今天,當人們可以記錄幾乎所有的時刻—人們會記得什麼?圖片又是怎樣被轉換為資本。建築師Benjamin Dillenburger在以“Bits & Bricks”為題的講座中呈現人工智慧在建築上的應用,讓我們思考:有了人工智慧機器,人們幾乎可以生產一切,但生產的痕跡在哪裡?國際運動球鞋品牌ON的聯合創始人大衛•阿勒曼(David Allemann)談及散步,跑步對身心靈的影響,以及該品牌和建築大師Norman Foster的未來在Innhub的合作專案(Innhub是Foster + Partners在恩加丁設計的一個包括運動、藝術和科學的新旅遊社區,將在2025年完工)。

藝術家和設計師埃斯•德林(Es Devlin)與策展人漢斯•烏爾裡希•奧布里斯特(Hans Ulrich Obrist)充滿想象力和美感的對話如同兩個世界頂級乒乓球手之間的精彩對弈。德林以創造融合音樂、語言和燈光的大型表演性雕塑和環境而聞名,她介紹了自己的作品“記憶宮殿”,該作品繪製了7萬年來人類視角轉變的歷史,從最原始的巖穴壁畫開始。2017年她與漢斯•烏爾裡希•奧布里斯特在倫敦蛇形畫廊首次構想人工智慧生成的集體詩歌的工作。

而四位博物館館長們關於博物館的未來的激烈討論,從藝術品作為物質和記憶的結合體開始,探討了博物館當下最緊迫的問題,以及未來的挑戰,比如“博物館是否需要一個新的定義?”、“博物館正在繼續擴大,但它們是否壓制了什麼?”。建築師David Adjaye則提出,在物質和記憶之上,博物館需要有更多的清晰度,開啟過去的故事,喚醒很多殖民地時期失去來路記憶的藝術品的生命力。讓它們成為人類從國家到地球意識轉變的物質載體,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人類共同體世界。

論壇最後一位演講者是藝術界的多面手—策展人、藝術經濟人、作家、教授和藝術家Kenny Schachter。他演講的主題是當下如火如荼的NFT藝術運動。他在藝術界的以“藝術毒舌”著稱,習慣“諷刺和攻擊”藝術界頂級權威人士,但沒有人會當真,包括被“諷刺和攻擊”的人,大家一笑了之。在E.A.T更是如此,因為這是一個開放和信任的能量場。

論壇第一天緊湊的節目在夜幕降臨時以古典豎琴家Margret Köll的獨奏音樂會結束。她的指尖優雅地滑動在琴絃上變換的韻律似乎回應著論壇在“物質”和“記憶”這兩個概念之間產生的張力,以及由此產生的共鳴。她最後演奏的曲目是巴赫的《戈德堡變奏曲》。這部作品原本是一部鍵盤音樂作品,由一首詠歎調和一組30個變奏組成,但是因為全世界音樂家對它的厚愛,它被用無數不同的樂器演奏,包括中國的古琴和琵琶。聽著Margret Köll的演奏,我不禁想起在國際上享有盛名的鋼琴家朱曉玫,《戈德堡變奏曲》是她至愛的曲目。對朱曉玫來說,這個作品讓她想到老子的《道德經》,它們是殊途同歸,如水,大道至簡。她的夢想是為全世界人民演奏《戈德堡變奏曲》,至今她已經在世界各地的獨奏會上演奏了幾百次該作品。

夜幕降臨,Margret Köll選擇以《戈德堡變奏曲》結束一天的論壇,似乎在完美呼應著貝希特勒開幕辭的中心詞:世界的一體性 “oneness of the world”。正如同《戈德堡變奏曲》作曲上的週期性,它以同樣的方式開始和結束。

蘇黎世當代美術館館長(Kunsthalle Zurich) 丹尼爾•保曼(Daniel Baumann)在論壇的結束語中表示:“兩天的E.A.T.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美術館,極具開放性,試驗性,包容性,充滿強度和複雜性。”
“物質與流動:一個新的經濟願景”
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執行長安德魯•莫雷特(Andrew Morlet )的講座名為:“物質與流動,一個新的經濟願景”。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成立於2010年。基金會致力於推進世界經濟向迴圈經濟的轉型。作為全球迴圈經濟的思想領袖,基金會主要從“教育”、“商業”、“機構,政府和城市”、“洞見和分析”、“系統性倡議”和“傳播”六個領域入手,將迴圈經濟推上商界、政界和學術界的重要議程。

據莫雷特介紹,目前多數行業均採取“獲取—製造—廢棄”的線性生產模式來面對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而迴圈經濟則旨在重新定義增長,重點是創造積極的全社會效益。其目標是逐漸將經濟活動與資源的消耗分離,利用迴圈模式對生產製造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再次利用。

在經濟、社會和自然的相互作用下,迴圈經濟透過資源流動管理來運用和儲存自然資本,在保持產品和材料使用週期的同時,最佳化資源效用,並最大限度地降低潛在風險。

莫雷特在講座中特別指出,在過去40多年中,世界關於“可持續性”的推進是不成功的,因為“可持續性”所聚焦的,是如何減少對地球的破壞,和“負能量”意識相關,而迴圈經濟是“正能量”的再生創造運動,致力於讓經濟系統和自然系統和諧共生、共同創造。他認為,人們應停止談論可持續性,把經濟思想聚焦在新的創造上。首先應該改變的就是思維方式:人類是自然的一部分,經濟同樣應該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們應該充分理解人與人、人與自然間不可分割的互聯性,經濟、商業、政治都應該以此為指導。

具體如何改變思維方式?對此莫雷特提出“語言的潛意識力量”。他舉例說,在經濟和商業上,“消費者”這個詞是一個潛意識非常有負面、消極能量的詞,因為它把人視為商品,而不是人。

他在講座中重點提出迴圈設計指南,啟發各行業設計思考如何將對自然界的影響降至最小,如何重新設計產品系統、儲存系統、更新系統、再生系統,並一起打造新創造的經濟理念。

莫雷特講座以這句話結束:“設計決定並塑造了我們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在講座結束後的問答環節,我問莫雷特是否知道在2017年以101歲高齡去世的未來學家雅克•弗雷斯科(Jacque Fresco)?他的結束語以及迴圈經濟的理念,是否也受到了弗雷斯科的影響?因為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弗雷斯科就已經開始把相似的理念和具體設計方案公開展示給世界。

莫雷特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他似乎完全不知道誰是弗雷斯科。

雅克•弗雷斯科擁有未來學家、科學家、社會工程師、建築設計師、工業設計師、作家、講師等多重身份。他生前表現出對結構設計的熱情和對自然的熱愛。在20世紀70年代,弗雷斯科開始設想智慧城市,並提出了迴圈城市的設計。

弗雷斯科提出了和迴圈經濟頗為相似的"資源型經濟 "的社會經濟體系,並倡導在全球範圍內實施。他認為這種經濟是人類進化的下一個階段。

此後弗雷斯科撰寫並發表了他對可持續城市、能源效率、自然資源管理、控制論技術、自動化和科學在社會中的作用的系統看法。他還創辦並指導了非營利組織專案“維納斯計劃”,該計劃提出了一個新的社會經濟模式,利用科學和技術來改善社會,以實現更可持續的文明,讓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富足的環境。從整體上看,維納斯計劃透過將未來的社會哲學與技術知識相結合,在全球範圍內應用於解決人類條件的問題,填補了科學與人文之間的差距。弗雷斯科的方法論旨在挖掘科學和技術的全部潛力,以實現所有生物系統的社會改善。他還倡導新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以使人類、技術和自然能夠可持續地進步。

如同天才發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lsa)一樣,弗雷斯科一生所有的思想,創造和設計都沒有申請任何專利,因為他深信:“最終,世界上所有的資源都必須作為人類的共同遺產由所有的人分享。” (Eventually all resources of the world must be shared by all people as common heritage of mankind.)
“博物館的未來”
中國正在經歷著博物館蓬勃發展的時期。小時候在中國除了故宮沒有其他博物館。第一次在紐約大都會看到比故宮級別更高的中國藝術藏品淚下的那一刻至今記憶猶新。作為一個自20世紀90年代學生時期開始在歐美各大博物館吸收養料成長起來的中國人,博物館是一個拓展我的眼睛和大腦,滋養精神和心靈的家園。博物館這個話題因此是我長期以來關注的。

“物質與記憶”:重訪恩加丁藝術論壇

“博物館的未來”對話現場,圖片:Engadin Art Talks

2006-2008年間,巴塞爾博覽會有一個特別的 "藝術對話 "專案,討論博物館的未來。它是按地區進行的:美國、歐洲、亞洲、拉丁美洲的博物館的未來。它啟發了我自2010年開始持續至今一系列博物館館長的採訪和寫作。傑出的博物館館長的大腦如海洋。多年來和他們的工作接觸讓我意識到作為一個國際頂級博物館館長需要具備企業CEO,藝術史學家,策展人,融資家,政治家,藝術家融為一體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今年的博物館論壇由法國阿爾勒梵高基金會藝術總監Bice Curiger主持,演講者包括即將上任的蘇黎世現代藝術館館長Ann Demeester、蓬皮杜藝術中心主席洛朗•勒龐(Laurent Le Bon), 巴黎大皇宮主席克里斯•德康(Chris Dercon)。在開放輕鬆的氣氛中,大家直抒其言、毫無忌諱,討論過程激烈優雅、生動幽默,不時贏得聽眾的掌聲和歡笑。

Curiger從“物質和記憶”切入,她認為博物館是以非常複雜且有效的方式將兩者結合起來的機構:博物館建築和裡面的物體儲存著記憶,但這種記憶必須一次又一次地被喚醒。她引用了藝術大師博伊斯的話:“博物館是作為記憶的電池”。

Curiger認為在討論未來之前,必須事先回答博物館當下所急需解決的問題。她和克里斯•德康一起回顧了20世紀80年代西方主流媒體對博物館藝術展覽專業藝術評論的強烈興趣。Curiger認為,當下媒體極度缺乏專業藝術評論報道,這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其他緊迫的問題還包括:博物館展覽內容與觀眾的包容性、多元性;數字化帶來的挑戰和機會;博物館內部和外部的對話機制:哪些價值必須被捍衛,有需要哪些力量從外部作用於博物館使其保持活力;博物館如何在國際主義與區域主義,文化精英觀眾和普通大眾之間取得平衡等等。

對話還談及了博物館的未來特別需要注意的“陷阱”:排名、點選率、參觀者的數量正在成為衡量博物館成功的標準,以及為了迎合流行主義,被快餐流行文化侵蝕的風險等等。

館長們討論了博物館應該保持慢速觀看和思考的傳統還是擁抱影象的蒙太奇的現在,發揮新的可能性和能力,改變19世紀的慢觀看的方法,還是力圖兩者之間的平衡?博物館是否需要一個新的定義?博物館應該如何幫助人們自由思考?與觀眾互動和接觸可以有哪些不同的方式?關於“博物館應該如何處理常年囤積的館藏”問題,作為蓬皮杜藝術中心主席的洛朗•勒龐表示,目前蓬皮杜只有1%的藝術藏品被展示。在最近召開的一次收購委員會會議中,蓬皮杜藝術中心又購買了1000多件作品,但如何處理這些收藏品則需要更細緻的規劃,蓬皮杜還因此在包括法國、中國上海等地開設了不同的分支機構。而克里斯•德康則提出,應加強博物館之間交換展示藝術藏品的合作。

Curiger的梵高基金會並沒有太多藝術作品,而是更加註重梵高的精神。比如用梵高的手稿或信件來創造與其他藝術家作品的關係,發明新的表現形式 。

有關“西方博物館是否有必要收藏非西方的當代藝術?”這一問題,克里斯•德康強調博物館作為人類文化的出品者,西方博物館需要補習功課,認真研究展示收藏來自亞洲、拉美以及非洲的藝術,這並不是因為它們來自的區域不同,而是因為其藝術內容所具有的價值。

而對於有關“私人博物館的興盛對公立博物館的影響?”的問題,洛朗•勒龐指出,在法國,過去50年間博物館的參觀者比例並沒有增加,仍然只有30%。克里斯•德康則表示,公眾對博物館未來的期望是巨大的。人類正在經歷的疫情讓很多問題都面臨質疑,疫情危機將讓很多改變得以發生。

在接下來策展人奧布里斯特和建築師David Adjaye的討論中,深刻反思了博物館應如何立足現在,還原藏品的過去和它們的生命力。Adjaye認為,博物館應該更清晰地處理博物館內的物質和記憶,展開故事、展現藏品的來源。西方博物館在17-19世紀殖民時代開始構建,被視為啟蒙和知識的殿堂,但是這些博物館內作為人類文化和精神的物質,卻失去了有關它們是從哪裡來,又怎樣被帶入這些殿堂的記憶。

Adjaye讓我意識到,處理博物館來自殖民時代的藝術品所帶來的挑戰和衝突正是世界/人類連線、理解、進化、團結的機會,一個人類超越物質/物品/記憶,轉向文化和精神共同體的機會。21世紀的博物館的定義不應該停留在傳統的寶物宮殿的概念。重要的不是誰擁有和保管這些物品,重要的是如何喚醒這些物品的生命力;以及如何聯手合作,利用這些歷史物品來分享人類的知識和智慧創造,建立加深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以此重建一個更好的世界。

正如詩人埃特爾•阿德南(Etel Adnan)所指出的,世界不需要分裂孤立,而需要團結。博物館有能力和責任利用藝術的美和力量連線人類整體,這也許是博物館最緊迫和最關鍵的任務之一。

博物館是人類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身體”。如何塑造博物館的未來的深層問題是如何塑造人類自身的未來,從個人生命到和集體,在博物館這個公共的但同時具有私密性性的物理和精神空間場所。這是一個需要我們持續關注、思考和行動的問題。

分類: 美食
時間: 2022-02-19

相關文章

中秋家宴將至,花100元做6道菜,寓意吉祥,端上桌全家搶著吃

中秋家宴將至,花100元做6道菜,寓意吉祥,端上桌全家搶著吃
中秋家宴將至,花100元做6道菜,寓意吉祥,端上桌全家搶著吃.哈嘍,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和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準備好了嗎? 時間過得真快,中秋節假期的第一天,馬上就要過去啦!不知道大 ...

中秋節朋友來吃飯,做了10道菜招待,網友說:確定是給客人吃的嗎

中秋節朋友來吃飯,做了10道菜招待,網友說:確定是給客人吃的嗎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今天又到了中國的傳統佳節中秋,一個舉家團圓的日子.由於種種原因,我們只能就地過節.剛好有幾個不回家的朋友,大家一起到我家過節.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用在這裡雖然不太恰當,但是真的說出 ...

一條魚做兩道菜,廚師長教你做法和技巧,魚塊鮮嫩,湯汁濃白

一條魚做兩道菜,廚師長教你做法和技巧,魚塊鮮嫩,湯汁濃白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個"榨菜魚配魚頭豆腐湯"的做法,一條魚做兩道菜餚,非常的經濟實惠,有喜歡的趕緊學一下. 食材:黑魚.榨菜 輔料:老豆腐.五花肉.大蔥.生薑.泡椒.大蒜 調料:食鹽. ...

中秋節同學來吃飯,山西婆婆忙活一上午做6道菜,同學吃哭:想家

中秋節同學來吃飯,山西婆婆忙活一上午做6道菜,同學吃哭:想家
中秋節是個與家人團聚的日子,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不少在外拼搏的人並不能趕回家鄉與家人相聚.我的一個大學同學便是如此,老家是山西,由於工作的原因,假期的前兩天要加班,剩下一天回家不現實,所以只能留在工作的 ...

20塊錢做3道菜,葷素搭配好吃又解饞,老公說:看來米飯不夠吃了

20塊錢做3道菜,葷素搭配好吃又解饞,老公說:看來米飯不夠吃了
早晨送孩子上學,我問她中午想吃什麼?她說:"當然是吃米飯了",每次聽到她說吃米飯,我就覺得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因為她有挑食的毛病,如果飯菜不合胃口了,基本上都不怎麼吃. 不過幸好我對 ...

中秋家宴將至,花200元做10道菜!紅紅火火,上桌全家都誇上檔次

中秋家宴將至,花200元做10道菜!紅紅火火,上桌全家都誇上檔次
中秋節就要到了,你的家宴選單準備好了嗎?今兒蓉兒準備的10道好菜,每一道都顏值超高,紅紅火火的,家宴待客也特別有面兒,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白菜燒麥]┄ 這是一道用白菜做的燒麥,顏值高味道好. [ ...

2021中秋家宴出爐,3-4口人家6道菜,好吃不浪費,待客還倍有面子

2021中秋家宴出爐,3-4口人家6道菜,好吃不浪費,待客還倍有面子
導語:2021中秋家宴出爐,3-4口人家6道菜,好吃不浪費,待客還倍有面子. 月圓了,又是中秋,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中秋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 ...

入秋後,多給孩子做這4道菜,含鈣高營養足,抓住“長個”黃金期

入秋後,多給孩子做這4道菜,含鈣高營養足,抓住“長個”黃金期
入秋後,多給孩子做這4道菜,含鈣高營養足,抓住"長個"黃金期.親愛的好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入秋後,孩子到了長個的黃 ...

中秋節將至,學做4道涼拌菜,好吃賣相好,家宴上人人喜歡吃

中秋節將至,學做4道涼拌菜,好吃賣相好,家宴上人人喜歡吃
導語:中秋節將至,學做4道涼拌菜,好吃賣相好,家宴上人人喜歡吃 中秋節快到了,您的家宴選單準備好了嗎?節日這一天不僅要吃月餅,還必須有一桌豐盛的大餐,一家人齊聚在一起,吃吃喝喝更有節日的氣氛.家宴中不 ...

中秋節將至,學做4道家常菜,好吃賣相好,每一道菜孩子都喜歡

中秋節將至,學做4道家常菜,好吃賣相好,每一道菜孩子都喜歡
導語:中秋節將至,學做4道家常菜,好吃賣相好,每一道菜孩子都喜歡 中秋節快到了,您家的家宴選單準備好了嗎?如果在家招待親人,有沒有考慮到孩子呢?從小到大發現了一件事情,不管什麼情況下請客吃飯,滿桌的美 ...

2021中秋家宴選單,4葷4素八道菜,好吃營養更好做,團圓過中秋

2021中秋家宴選單,4葷4素八道菜,好吃營養更好做,團圓過中秋
2021中秋家宴選單,4葷4素八道菜,好吃營養更好做,團圓過中秋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叫做團圓節.月亮節.仲秋節等,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此日三秋恰半 ...

中秋團圓飯,花200元做了12道菜,紅紅火火,全家都誇有檔次

中秋團圓飯,花200元做了12道菜,紅紅火火,全家都誇有檔次
今天是中秋假期的第一天,還有兩天就是中秋節了.中秋節是舉家團圓的日子,團圓飯自然必不可少,中秋家宴的選單也要提前備好.今天聰聰準備了12道下酒菜,都是好吃又上檔次的硬菜,有魚有蝦,有菜有肉,還有海鮮, ...

曬曬我家的中秋家宴,不到200元,做了6道菜,網友:太寒酸沒眼看

曬曬我家的中秋家宴,不到200元,做了6道菜,網友:太寒酸沒眼看
#曬出中秋團圓時刻#時光總是匆匆,又是一年中秋佳節,不知道小夥伴們有沒有回到父母身邊,過個團圓節呢?畢竟平日裡大家工作學習都挺忙,應該趁著節假日,好好和家人團聚一番,要知道,中秋節的寓意,就是闔家團圓 ...

秋季護肝,為了防止肝臟出現病態,一起做幾道簡單的“護肝菜”

秋季護肝,為了防止肝臟出現病態,一起做幾道簡單的“護肝菜”
肝臟在現代環境下,各種汙染和不良生活方式產生的大量毒素無時無刻在侵害人類的身體,抵抗這些毒素的最重要武器就是肝臟的解毒排毒功能.外來毒素的侵害大大加重了肝臟的負擔,使肝臟患病的可能性急劇上升.想要維持 ...

浙江旅遊,路過湖州德清新市古鎮,8道菜把我“困”在原地好幾天

浙江旅遊,路過湖州德清新市古鎮,8道菜把我“困”在原地好幾天
繼續浙江自駕遊,今天的話題是好吃的. 來到湖州市,在德清縣的新市古鎮逛了逛,順便吃到了一些有著當地特色且非常值得分享的美食,8道菜把我"困"在原地好幾天.為了吃,先不走了. [新市 ...

爸爸週末加班不在家,母女三人煮了兩道菜一壺茶,營養鮮美真好吃

爸爸週末加班不在家,母女三人煮了兩道菜一壺茶,營養鮮美真好吃
一轉眼又到了週末,爸爸加班不在家,我帶著兩個女兒宅在家裡,姐姐寫作業,妹妹玩玩具,倒也樂呵. 曬曬我家週末的午飯吧,兩個快手家常菜,一份主食,一壺水果茶,營養健康鮮嫩美味,簡單易做太好吃了,我們母女三 ...

山東農村人童年“最愛的4道菜”,營養又好吃,現如今卻遭冷落

山東農村人童年“最愛的4道菜”,營養又好吃,現如今卻遭冷落
山東農村人童年"最愛的四道菜",營養又好吃,現如今卻遭冷落.親愛的好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大廚江一舟,今天又到了,給大家分享美食的時刻了,你們準備好了嗎?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農村 ...

蒸一蒸就上桌的12道菜,吃了還想吃,鮮香還解饞,出鍋就流口水

蒸一蒸就上桌的12道菜,吃了還想吃,鮮香還解饞,出鍋就流口水
蒸一蒸就上桌的12道菜,吃了還想吃,鮮香還解饞,出鍋就流口水 蒸菜低熱量低脂肪,蒸美味特有的調配料,加入少許香油,是非常難得的低熱量低脂肪的減肥營養健康套餐,非常適合脂肪攝入量過多的當代人,也是非常靠 ...

全國人民都喜歡的8道川菜,你覺得哪道菜能稱為“經典之菜”呢?

全國人民都喜歡的8道川菜,你覺得哪道菜能稱為“經典之菜”呢?
#川菜中,你覺得哪道菜能稱為"經典之菜"呢# 中國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悠久的歷史,各種流派層出不窮,在世界上都享有美譽.其中川菜就是比較經典的一種菜系,講究麻.辣.鮮.香,發展多 ...

中秋家宴選單,10道菜有葷有素,做法簡單,營養好吃,全家都滿意

中秋家宴選單,10道菜有葷有素,做法簡單,營養好吃,全家都滿意
中秋家宴選單,10道菜有葷有素,做法簡單,營養好吃,全家都滿意.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即將到來,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家團圓相聚的日子,在這相聚喜慶的日子,一家人同賞一輪明月,共享一桌美食.節日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