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是兒戲,反而是一件殘酷的事情,和平是人類共同的嚮往,但有些國家和有些人註定不安分,要給世界和人類帶來災難,比如二戰時期的德國和日本,比如二戰後的美國。中國人民不惹事,但是事來了也不怕事,抗日戰爭和朝鮮戰爭就是最好的例子,朋友來了有酒肉,敵人來了有槍炮。
新中國成立不久,朝鮮戰爭就爆發了,一方面是千瘡百孔的國內經濟社會狀況,一方面是嚴重的戰爭威脅,中國人民大膽邁出了抗擊的步伐,悍然出兵朝鮮,打破了美國的美夢。
朝鮮戰爭是一場很不對稱的戰爭,一方面是裝備落後的中朝軍隊,一方面是美國帶領的武器先進的聯合國軍,從表面上看軍力強弱一目瞭然,而且背後的國力也是相差懸殊,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卻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了,戰爭並不是由武器和國力決定的,人才是戰爭的主導。
1951年2月橫城反擊戰打響,當時美軍西線遭遇志願軍頑強抗擊向北推進緩慢,而東線則向北推進快速,與西線相比處於突出位置,彭德懷於是做出了西線防禦、東線反擊的決定,決定打掉聯合國軍東線突前的部隊已達到扭轉戰局的目的。
在東線反擊戰中,志願軍首先要解決的是橫城西北部的南朝鮮第八師,當時負責正面攻擊的是鄧嶽指揮的一一八師。鄧嶽師長戰前研究地圖的時候發現,南朝鮮第八師後方有一個Y字形路口,可以想象,一旦志願軍向南朝鮮第八師展開攻擊,南朝鮮第八師不敵後肯定會從這個Y字形路口撤退。
為了全殲南朝鮮第八師,鄧嶽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由353團、354團一左一右向南朝鮮第八師展開猛烈進攻,而352團3000人則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從戰線中部直接穿插至敵軍後方Y字形路口,這次穿插行軍的距離為25公里。
25公里對於普通行軍來說,可以說是一段很短的距離,但是考慮到352團當時所處的戰局和行軍目的,可以說是非常艱難,等於是從敵人的眼皮底下跑過去,其危險性不言而喻。
352團的行軍過程也並非一番風順,先是遭遇小股敵軍參謀長中彈犧牲,後來在山中朝鮮嚮導又迷了路,可謂是一波三折,最後依靠指北針經過艱難探索才找到了行軍路線,最終耗時6小時後,抵達了行軍目的地Y字形路口。
352團抵達目的地不久,美軍第二師一個裝甲營奉命增援南朝鮮第八師,正好行進至Y字形路口,隨後遭到了352團的猛烈攻擊。
美軍直接被打蒙了,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此地距離前線還有幾十公里,怎麼就被攻擊了呢。整場戰鬥352團共炸彈美軍140多輛汽車、20多門榴彈炮、10挺高射機槍,還有數輛坦克,打的500多名美軍僅有3人倖存,美軍可謂是損失慘重,而志願軍則是戰果輝煌。
這次反擊作戰只是朝鮮戰爭中的一個片段,但卻是志願軍的經典戰例和得意之作,狠狠的給了美軍當頭一棒:戰爭並不是你們想象中的那樣,志願軍也不是你們想象中的那樣,既然敢挑起戰爭,那就做好捱打的準備。大家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