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黃埔軍校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時候創辦的這個學校為國家的革命力量注入了很多優秀的能量,很多為國家做出過重大貢獻的戰士也都在這個學校進行過學習。特別是最早幾期在黃埔進修的學生,更是各個都是將帥之才。
比如我們所熟悉的林彪,作為開國元帥被大家所知曉。林彪是當時黃埔軍校的四期生,當時他並不是班裡最優秀的一個,但最後還是取得了優異的戰績。
和他同期的還有另外一個同學,在校的成績和表現甚至比林彪還要好很多,但可惜天公不作美,他在戰爭中犧牲了,他的名字叫湯慕禹。
亂世中找到方向
湯慕禹出生於四川巴縣雙河口鎮,其實原來他的名字不叫湯慕禹,但是身處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希望自己可以像大禹治水那樣,救百姓於水火之中,於是才改成了這個名字。早早就有一顆想要為他人奉獻的心,這是多麼難得的品質啊。
他從小就認真地學習文化知識,一心想要為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經過十多年文化的浸染之後,他成為了一個詩詞歌賦都精通的人才。
除此之外他還練得一手好字,每次鄉里面有需要題字的地方,都會第一個想到湯慕禹,可見他的出名程度。
生逢亂世的湯慕禹自己有滿腹的知識與抱負,看著這個混亂的國家和沒有教育來教導的民族,他十分的心痛。於是他決定興辦教育,希望透過教育來使百姓們由內而外地覺醒過來,從而拯救自己的國家。說幹就幹,很快他就建立起了自己的私塾學館。
他的學問在鄉里是出了名的,所以周邊的百姓都十分地信任他,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他這裡來讀書,在他這裡受到良好的教育。
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好幾年,湯慕禹漸漸發現透過教育的方法似乎行不通,接觸到的影響到的孩子還是太少了。這個國家只是在變得越來越差,於是他決定換一條路來拯救國家。
於是他放下筆桿子,準備拿起槍桿子來拯救國家,拯救民族。不得不說他是做出了很大的犧牲的,當時他才剛剛結婚一年,離開家的時候妻子正懷著身孕,但是為了國家,他還是捨棄了自己的小家,有這樣的覺悟真的非常難能可貴。
因為有一定的文學功底,所以他選擇來到重慶,並且報考了黃埔軍校,成功地進入到當時培養軍官的班級中,要知道連開國元帥林彪都沒有進入到這個班級中,可見他的能力超群。
經過黃埔軍校正式的訓練之後,他就在畢業後加入到了北伐戰爭之中。經過輾轉,最後走上了革命之路,找到了救國之法。
英勇作戰
在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中,湯慕禹成為了一名有信仰的共產黨員,當南昌起義的時候,他也是其中的一員。
雖然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但是很快他們的隊伍就受到了反撲,隊伍被打擊後零散開來,湯慕禹又在後來的作戰中受了傷,於是被送往上海進行秘密治療。之後又送往蘇聯進行進一步的學習。
即使遠在異國他鄉,他也一刻不能停止對祖國的擔憂。他總是給自己的堂弟寫信,希望可以督促家鄉的青年們一定要努力學習知識,心裡要時刻牽掛著國家,要以拯救自己的國家為己任。
1930年湯慕禹從蘇聯返回中國,和賀龍一起並肩作戰,在作戰中,他總是英勇地衝在最前面,總是喊著“同志們,跟我一起上”。他的鬥志也深深地激勵著在場的戰士們,給他們增加自信,取得了很多次勝利。
在一次作戰中,賀龍帶領主要的部隊先行返回洪湖,只留下一個教導團和一些遊擊部隊給湯慕禹指揮和管理,在房縣做守衛。這個訊息被當時作為敵人的國民黨保安旅旅長劉正增知道了,帶著三千士兵就準備向房縣發動進攻 。
面對的敵人數量是自己的三倍,在這樣的情況下,有士兵建議湯慕禹帶領大家緊急撤離,因為敵我力量比較懸殊,此時應該暫時放棄這個縣。
但是湯慕禹並沒有被敵人的陣仗嚇到,而是冷靜地分析現在的情況,最後利用敵軍的輕視我軍的心理,取得了戰爭的勝利,而且繳獲了很多敵人的裝備,打了漂亮的一仗。
但是以少勝多的戰役不是總是那麼的成功,在後來的一次突圍中,湯慕禹不幸中彈犧牲,經過了那麼多的戰爭之後,年僅29歲的他就這麼走完了他短暫的一生。
在後來賀龍的回憶錄中也多次提到了這位英勇的戰士,他也被評為革命烈士,在他的家鄉還把他的事蹟陳列在革命烈士紀念館讓大家銘記。
被塑造成反派
在歷史上,湯慕禹是一名紅軍烈士,但是在當時熱播的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中,他卻被塑造成了“反共領袖”。
這造成的結果就會有一些不瞭解歷史的人提到湯慕禹就會想到電視劇中的那個反派的角色,而想不起真正的革命烈士湯慕禹。他的後人對這件事非常的憤怒,並且將參與制作、播放的一些相關的單位告上法庭,想要維護湯慕禹的名譽。
在《人間正道是滄桑》這部劇中,有一百一十一次提到湯慕禹是個反派的人物,這對湯慕禹和他後人的名譽都受到了侵害。但是被告方認為,劇中的湯慕禹是虛擬人物,與現實中的湯慕禹並沒有什麼關係。而且劇中的湯慕禹是來自河南開封,而不是重慶。
小結:
最後雙方在庭外達成和解,在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之後,把影視劇中的人名改為湯沐雨。也算是還了英雄一個清白。每一位革命烈士都值得我們銘記在心,千萬不能詆譭了他們,傷了後人的心,讓大家可以保持為國貢獻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