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震天下的唐伯虎進京趕考,考試結束後,他放出豪言:我必是今科會元!可結果出來,唐伯虎竟落榜了,更意外的是他還因舞弊被捕入獄。
唐寅,字伯虎,自幼聰慧過人,是大家口中的天才,
十八歲時,唐伯虎參加南京應天府舉行的鄉試,便一舉奪得解元(省考第一名)。
次年,唐伯虎進京趕考,他信心滿滿,自認會元已如囊中取物,他的目標是自古讀書人的最高榮譽---連中三元(解元、會元、狀元)
然而,他的此番雄心壯志卻並未如其所願,甚至可以說是背道而馳,
發生這樣的轉折,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一個人--徐經。
徐經是江蘇江陰人,家境優渥,他與唐伯虎是一年中的舉人,也和唐伯虎同年進京趕考,
由於唐伯虎的名聲在外,徐經自然對他佩服有加,
於是便積極主動為唐伯虎的衣食住行買單,只為與他同行。
就這樣,唐伯虎和徐經兩人攜手進京,分外親近,直到進入京城才分開,各自忙碌。
就是這分開的日子裡,徐經幹了一件大事,導致唐伯虎也直接受到了牽連。
會考結束,當考生都在抱怨今年的考試題目難度之大,以至於有些人直接交了白卷時,
有兩個人卻表現的異常輕鬆,他們就是徐經和唐伯虎,
從考完之日起,唐伯虎就積極為殿試作準備,他相信自己必中進士,
在參加宴會時,他公開宣稱:諸位不要爭了,我必是今科會元。
這或許就是唐伯虎的一句酒後狂言,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
個別人對唐伯虎這句話進行了充分的解讀:考試剛結束,成績尚未公佈,你怎麼就提前知道考試結果呢,這裡必有陰謀啊。
唐伯虎疏忽了一件事:同臺競爭,你我就是敵人,而敵人就是你死我活。
很快,開始有人向官府反映這件事,主考官們也不敢怠慢,隨即向皇上稟報,
皇帝當即下令核查試卷,結果竟然真的被唐伯虎說中了:擬定為會元的兩份試卷已經確定,分別是唐伯虎和徐經。
這一結果也被有心人肆意誇大,把主考官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經三人定義為合謀舞弊。
到此,事態更加嚴重。
一場“政治陰謀、考場黑幕”就不得不進行徹查並嚴肅處理,給天下讀書人以公正。
經過查處,事情最終明晰:徐經確實透過程敏政的僕人提前知曉了試題內容,構成舞弊。
於是,徐經貶為小吏,不得為官;
主考官程敏政,雖無合謀作弊實據,但其僕人參與作弊,視為失察,勒令退休。
對於唐伯虎,雖沒有查出舞弊事實,卻獲得了與徐經同樣的處罰:貶為小吏,不得為官。
此後唐伯虎心灰意冷,四處喝酒逛妓院,開始了他的浪子生涯。
不得不說的是,唐伯虎的才華依舊不可磨滅,他的字畫更是千金難求,這也成為他後半生主要收入來源。
但在二十年後,也是因為才華出眾,竟讓他不得已裝瘋賣傻、街頭裸奔。
適逢正德年間,寧王起兵造反,急需招募人才共謀造反事業,
此時,有人向他推薦了蘇州唐伯虎,表示此人頗具才華,若他加入則造反事業可成。
寧王大喜之下急忙派人去接他,唐伯虎得知後也是十分高興,這些年鬱郁不得志的局面終於有所轉變,他感到自己找到了明主。
事實證明,唐伯虎的命運轉折確實來了,只是沒有變好反而更壞了。
不久,他便發覺寧王意圖造反,跟著他乾的可是掉腦袋的事,
唐伯虎急欲脫身,可這樣一個知曉自己秘密的人,寧王自然不會放過他,
於是,他想出了裝瘋賣傻的主意,因為只有裝瘋才能讓寧王相信他不會透露出造反的秘密,就算透露出去也不一定有人相信。
為了讓寧王徹底相信,他想出一個絕招---裸奔。
危急關頭,保命重要,根本已經顧不上臉面,唐伯虎就這樣堅決的執行著自己的計劃,
他光著身子四處走,不僅沖人傻笑,還高呼“我是寧王的貴客”,
他這麼一弄,寧王的臉都給丟盡了,趕緊下令把唐伯虎從哪來送哪去,
如此,唐伯虎也算是得到了解脫,但他對人生也徹底絕望了。
之後四年,他夜以繼日的飲酒作樂、縱情聲色,身體也終於垮了,
五十四歲時,這位文化史上的天才結束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才華,對於唐伯虎來說是財富,讓他受後代萬世所敬仰和推崇,
但也是這才華,使他牽連進一樁舞弊案中,飽受詬病、抬不起頭,
最後還是這才華,在近五十歲的年紀,丟盡臉面、裸奔街頭。
人生就是這麼難以琢磨,事物的兩面性更是一把雙刃劍,
所以,天才有天才的困惑,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幸福,平凡而順遂就是美好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