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在古代,無論是皇位的繼承還是大臣爵位的繼承,一般都講究“嫡長子制”,也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繼承。
早在李淵的爺爺李虎的時候,李虎因為作戰勇猛,屢立戰功,被北周的皇帝封為唐國公,這也是李家得到唐國公這一爵位的由來。可是李虎有八個兒子,在李虎去世後,按照“嫡長子制”,本應將爵位傳給他的大兒子,可是為何傳給了三兒子,也正是李淵的父親李昞?這是疑問一。
李昞繼承了唐國公的爵位以後,娶了著名的“天下第一老丈人”獨孤信的四女兒為妻,生了四個兒子,其中李淵是其中最小的一個兒子,他的前面還有三個哥哥。可是李昞去世後,為什麼將唐國公的爵位傳給了最小的兒子李淵?以至於李淵以“唐國公”的身份起兵後,在公元618年建立的新政權也起名為“唐”?這是疑問二。
下面我們會逐一揭曉問題的答案!
李唐皇室的世系淵源究竟出自何處呢?陳寅恪先生的看法是——河北趙郡李氏。並且在《唐代政治史論述稿》中寫道:
“據可信之材料,依常識之判斷,李唐先世若非趙郡李氏之‘破落戶’,即是趙郡李氏之‘假冒牌’。至於有唐一代之官書其紀述皇室淵源,間亦儲存原來真實之事蹟,但其大部盡屬後人諱飾夸誕之語,治史者自不應漫無辨別,遽爾全部信從也。”
陳寅恪先生認為,雖然趙郡李氏也是中國北方屈指可數的名門望族,但李唐一族的先祖很可能只是其中沒落衰微的一支。
《劍橋中國隋唐史》的作者也認為,雖然陳寅恪先生的說法不能被視為最終定論,但他的論證非常有力,至今尚無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反駁。
由此可見,以往關於李唐皇室高貴出身的說法是存在爭議的,很可能出自已經衰微的一支沒落貴族,而有史料記載的李氏的崛起,則始於李淵的爺爺——李虎。
李虎,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早年間是北魏將領賀拔嶽的部下,深受賀拔嶽器重,被任命為左廂大都督,並將內外軍事委託給他。
永熙三年(公元634年),賀拔嶽遭殺害,宇文泰被諸將推舉為首領,在長安迎奉北魏孝武帝,成為北魏事實上的統治者,獨攬軍政大權。李虎被任命為衛將軍,輔佐宇文泰。
宇文泰在北魏的勢力越來越大,不過他在北魏還有一個競爭對手,那就是高歡,這兩個北魏的權臣誰也不服誰,最後就鬧得分家過。
於是,北魏分成了西魏和東魏。
最初西魏國力不如東魏,宇文泰便致力於提升國力,以漢人官僚蘇綽為謀士,成功進行內政革新。因為宇文泰是鮮卑化匈奴人,他還模仿鮮卑舊制,將軍隊分為八部,各設“柱國大將軍”,稱為“八柱國”,李淵的爺爺李虎就是這“八柱國”之一。
延伸閱讀:
八柱國,是指西魏時期任命的八位柱國大將軍,他們掌握著國家最核心的政治權力和軍隊。這八個人分別是:
1、柱國大將軍兼丞相、北周太祖宇文泰(唐太宗母親的姥爺)
2、柱國大將軍元欣
3、柱國大將軍趙貴
4、柱國大將軍獨孤信(隋文帝的岳父,隋煬帝和唐高祖共同的姥爺)
5、柱國大將軍李弼(瓦崗軍首領李密的曾祖父)
6、柱國大將軍李虎(唐高祖李淵的爺爺)
7、柱國大將軍於謹
8、柱國大將軍侯莫陳崇
在顯赫的八柱國之下,還設有十二大將軍,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就是其中一員。這八柱國和十二大將軍家族共同構成了一個空前強大的政治軍事集團,成為西魏王朝當之無愧的中堅力量。這個在西魏宇文泰時期形成,並且對中國歷史影響深遠的軍事貴族集團,被陳寅恪先生命名為“關隴集團”。此後北周、隋、唐的皇室和大貴族,很多都出身於這一軍事集團。
話說北魏分成西魏和東魏以後,雙方打了幾場仗,誰也贏不了誰,公元551年,李虎在一場戰爭中去世,李虎的爵位,由他的三兒子李昞接替。
疑問一:
李虎有八個兒子,李昞排行老三,按照“嫡長子制”,是輪不到李昞的,那麼這裡邊發生了什麼呢?
原來,在李虎去世的時候,李昞的大哥在東魏那邊,效力於東魏的高歡集團。而李昞的二哥在和老爹一起打仗的時候一起戰死了。所以最後李虎的爵位,就意外而幸運地落到了老三李昞的頭上。
李昞繼承爵位幾年後,西魏的權臣宇文泰也死了,但是宇文家已經在西魏一家獨大,將西魏變成了北周。而早在幾年前,東魏已經被高家變成了北齊。而南邊也改朝換代,變成了南陳。
歷史進入南北朝末期。
北周開國以後,宇文家決定要犒賞一下這些大貴族,於是追封“八柱國”之一的李虎為唐國公。因為此時李虎已經死了,所以唐國公的爵位封到了李昞的頭上。
李昞承襲了爵位,並任安州(今湖北安陸縣)總管、柱國大將軍。
然後李昞娶了一位妻子,妻子的身份可不簡單,是“八柱國”之一、“古代十大美男子”之一、“天下第一老丈人”(頭銜有點多)獨孤信的四女兒。
延伸閱讀:
獨孤信,在網路上有一個外號,人稱“天下第一老丈人”,這是因為他特別會嫁女兒,獨孤信有七個女兒,其中三個女兒都做了皇后。
他的大女兒嫁給了宇文泰的兒子,即北周的第一任皇帝明帝;他的七女兒嫁給了楊忠的兒子楊堅,即後來的隋文帝;他的四女兒嫁給了李虎的兒子李昞,這對夫妻生下了李淵。
可惜的是,李昞年紀輕輕,只活了37歲,還沒來得及建功立業便去世了。北周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李昞去世後,年僅七歲的李淵襲爵唐國公。
疑問二:
李昞至少有四個兒子,李澄、李湛、李洪、李淵。那麼李淵的年紀最小,為什麼是他繼承爵位呢?
這是因為,首先李淵的大哥李澄死得比較早,而且沒有留下後人;然後二哥李湛應該不是李昞的正妻獨孤氏所生,並非嫡子,沒有什麼競爭力;最後三哥李洪也死得比較早,同樣也沒有後人。
這樣一來,李淵年紀最小,最後卻繼承了老爹的爵位。
我們前面提到了“天下第一老丈人”獨孤信,他的四女兒嫁給了李昞,這個四女兒便是李淵的母親;七女兒嫁給了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獨孤皇后——獨孤伽羅。
這樣看來,李淵和隋文帝楊堅原來還是親戚關係,在隋文帝統一全國後,再加上李淵本來就一表人才、風流倜儻,所以姨夫隋文帝楊堅和姨母獨孤皇后對李淵一直寵愛有加,於開皇元年(公元581年)任命李淵為天子的近身侍衛——千牛備身。
隋文帝有個兒子叫楊廣,也就是歷史上的隋煬帝,他比李淵小兩歲,所以在私底下,隋煬帝應該管李淵叫表哥。
隋煬帝登基後,本來想大幹一場,成為一代明君,可是隨著楊廣三徵高句麗王國失敗,鬧得天怒人怨,百姓紛紛起兵抗暴,再加上楊玄感的叛亂,突厥人的來襲,天下又陷大亂。
隋煬帝準備把都城從長安遷到江都(今江蘇揚州),原因只有一個,隋煬帝曾經在江都生活過一段時間,覺得這裡風景很美,如今無力把控大局,他準備在江都醉生夢死,不問世事。臨行前,楊廣又想起了他的表哥,把李淵封為右驍衛將軍,太原留守,主持山西地區的軍政大局。不過為了防止李淵叛亂,隋煬帝安排了兩個親信在李淵身邊,監視李淵的一舉一動,只不過這兩個親信比較粗心,一直沒有發現李淵的異常舉動。後來隋煬帝又派了“托塔天王”李靖到了李淵身邊任職,李靖發現了李淵有反叛的打算,可是李靖還沒有把這一訊息傳達給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的時候,李淵已經率領三萬人馬起兵了!
面對天下大亂,此時的李淵,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他是唐國公,又被派到傳說中唐堯的故地太原,他認為他的爵銜與職務的巧合簡直是天降吉祥。而且他對李世民說:
“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
意思是說我們李氏被封為“唐國公”,太原這個地方,是唐堯的故地,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是最佳的地方,就是上天恩賜給我們的,我們不能違反天意。
當時社會上流傳著一首民謠《桃李子歌》及關於“李氏將興”的讖言,李淵的反應是:
“吾當一舉千里,以符冥讖!”溫大雅《大唐創業起居注》
意思是說我將舉起反抗的大旗,以應驗這條讖言。
大業十三年,蟄伏已久的李淵,在農民反隋的最高潮,選擇在太原起兵,踏出了開創盛世唐朝的第一步。
李淵自從太原起兵後,南下河東、西進關中,攻克長安,於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五月,在長安建立了大唐王朝。而“唐朝”這個國名,也來自於從他的爺爺李虎開始受封的“唐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