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老北京的“皂君廟”

文/施靜雲

皂君廟位於北京海淀區西直門西北七里,為清代太監的葬地。原址是明代灶君古廟,後清代重建,稱“皂君廟”。其遺址位於皂君廟甲16號院內,院內的牆上鑲有多塊殘碑。

西直門外皂君廟是第一個專祀灶神的廟宇。清雍正五年(1728)年,北京西直門外七里處的籬笆房,有一處破敗的明朝灶君古剎。清王朝的御膳房對這裡產生了興趣,御膳房總管出資對古剎加以維修,擴建殿廡數楹,茶亭一座。植物百餘株,又購置墓地數十畝,延請寺僧師徒四人加以經營。這樣就由一個破敗的明代灶君古剎改成了全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專司灶神的皂(灶)君廟。清乾隆、嘉靖、道光、光緒年間屢有修建,但始終不曾敕建或賜建。資金來源還是御膳房與善信之士的捐獻,保持了祀灶這個民間的傳統。“祭灶”這一形式不光在民間,就是歷朝歷代的皇宮也有“祀灶”這一形式而且還很隆重,可見重視的程度。中國古代鑽木取火的發明者是遂人,他教人熟食去腥,烹汁而啖。因此人們遵從遂人,把他視為灶神。也有說祝融是灶神。 顓頊,傳說是炎黃之孫,年十歲時佐少昊,二十歲繼帝位,在位78年。其後人祝融為高陽氏的掌灶火之官。祝融受命平叛共工氏之亂,失敗後被殺,後世祀祝融為灶神。民間也稱他做“火神”。正如碑文所說:“孟夏祭灶源出於《禮記,月令》。後人稱火災為“祝融之災”。

皂君廟內殘碑共有七塊,由於年久失修,殘碑的字跡有的缺失,有的模糊不清,但是有個別地方還能看得清楚。那裡對祭灶有著記載。祭灶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小年。中國民間信仰俗稱為“送神”。南北方不同,一般都在農曆臘月23日或24日,俗稱“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

據說每年年底灶君,太歲神以及民間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尤其是灶君會向玉帝稟告人間善惡是非,作為對人類獎懲報應的依據,故人們大多在此時奉拜家中“灶君”。祭灶的規模看家庭情況而定,窮人和富人祭灶的方式不同,南宋范成大有個祭灶詞,寫的是:”古傳臘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中杯盤豐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團,男兒酌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灶君喜。”

民間“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說法也是約定俗成的規矩。家庭比較清貧的只能供些平日裡的吃食以示敬意。民間有歌謠說的是:“灶王爺本姓張,一碗涼水三柱香,今年小子混得窮,明年再吃關東糖。民間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叫張單的泥水匠,弟弟是個畫師。張泥水匠拿手的活兒就是盤灶臺,由於他的手藝好,人品好。所以是東邊請,西邊也請,都誇獎他壘灶的手藝高。張灶王在壘灶的過程中,碰到了婆媳有矛盾他也幫忙化解,家庭有糾分了他也幫忙說和。由於他熱心、無私、善良;天長日久就出了名,方圓百里都尊稱他為“張灶王”。張灶王的妻子張李氏非常賢惠,美麗,把家裡管理的是井井有條。還經常帶領弟妹,兒女,侄子,侄女做家務,紡線織布,種地,種菜,養豬養雞,日子過得是紅紅火火,遠近聞名,街里街坊,無論誰家有事,都主動幫忙,為鄰里排憂解難,做的善事數不勝數。張灶王70歲那年,天邊傳來了車馬喧騰之聲,伴隨著美妙的樂聲,隨著有仙人出現,仙人說到:“張單,張李氏接旨聽封,玉帝封汝為東廚司命,火速上天任職,不得有誤。”張灶王和他的老伴騰空而起飛到了天上。四鄰五舍都攜兒帶女的仰天觀看,感嘆張灶王兩口子一生做善事,最後成仙而去。

張灶王的弟弟是個畫師,他就把哥哥和嫂子畫成了像,也就是後來人們說的“灶王爺灶王奶奶”。他們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灶中間,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抱朴子內篇》的記載:灶神平時有監察下民的職責,記錄該戶人家的功過善惡,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都要定期報告給天庭,上天則依據其報告定這家人來年的禍福。所以人們每年都要在集市請來灶王爺灶王奶奶的畫像,在畫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在灶王爺的嘴上,然後焚化影象。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正所謂:“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接來灶神以後,便供奉在灶臺神龕裡貼上(直到來年小年)再輪到祭拜祖宗。故有:“二十三日送君走,大年初一五更接”的說法。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重修灶君廟記》碑文記載:西直門西北七里許有灶君廟,舊為輕車都尉瞻泰施建,後重修於雍正丁未之春,距今幾十年,日就傾圮。御膳房總管首領等捐貲千金,鳩工葺治,閱五月而落成。由此可見,皂君廟本稱灶君廟,重修於清雍正五年(1727年)。據考,這座古剎坐西朝東,三重殿堂,外立茶亭一座憩四方之往來、置塋地數十畝栽樹木百十餘株,又購置墓地數十畝。因御膳房是專為皇家服務的庖廚機構,其捐建的灶君廟當然也是最高等級的。此後的百餘年間,該廟曾多次修葺、添置地產。無論是乾隆九年(1744年)捐資千金鳩工葺治閱五月而落成,十九年(1754年)敬捐資修廟、四十七年(1782年)捐資繕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辦公外餘錢文三千吊,閱百日而落成、嘉慶以來陸續添置地畝,都是由御膳房組織捐資,用以祭奉祖師、祈福賽願(即祭神還願)。由於始終不曾敕建或賜建,資金來源均是御膳房或信士捐獻,這就保持了祭灶始終是民間信仰和傳統。

每年臘月,清宮御膳房總管和太監都要到灶君廟祭祀灶神,他們不但生前對灶王頂禮膜拜,死後還葬於該廟附近,意為守候在灶君身旁。民國以前灶君廟的碑文皆作灶君廟,1928年在進行寺廟登記時將灶君廟登記為皂君廟。當時有房47間,廟內泥塑11尊、石碑6座,法物齊全。灶君廟因何改稱皂君廟,未見史籍記載。一位當年曾參加過寺廟登記的老者回憶說:“當時登記時,因灶君廟的灶字筆畫太多,寫起來很麻煩,此時還沒有簡化的灶字,所以便用同音且筆畫簡單的皂字代替,將灶君廟寫成了皂君廟。”另有學者認為:皂,《辭海》記為黑色。皂君,通灶君,指的就是灶神,亦稱灶王。因灶神是主庖廚之神,常被炊煙燻黑,所以又稱皂君,故稱皂君廟。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皂君廟附近形成村落便以廟而稱。新中國成立後,該廟被一家單位使用,此後幾經改擴建,如今整體建築已消失,只尚存西房三間及一座石碑及碑刻。還有皂君廟這個公交車站名啦。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9-18

相關文章

北京美食界的百年“老字號”,吃過10種以上,才稱得上“老北京”

北京美食界的百年“老字號”,吃過10種以上,才稱得上“老北京”
人們形容一家百年老店時,常常用"老字號"這三個字,"老字號"歷史悠久,技法嫻熟,擁有世代傳承的美食.工藝和服務,繼承了中國傳統的文化背景和底蘊,有的甚至出現在清 ...

老北京爆肚為什麼這麼火?過來人告訴你,吃的是講究,解的是秋饞

老北京爆肚為什麼這麼火?過來人告訴你,吃的是講究,解的是秋饞
北京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標誌性建築"天安門",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氣勢磅礴,頗具色彩,明清都在這裡建立王都,說起北京,就不得不提到八旗子弟,清兵入關以後,安穩 ...

從俗諺中瞭解老北京

從俗諺中瞭解老北京
北京在歷史上有許多流傳甚廣的俗諺(包括順口溜.歇後語.俏皮話.格言等),反映出當時的歷史.民俗.風情和文化,幾乎是一部簡單的<綱鑑>,對於人們瞭解這座城和北京人有很大意義. 雖然有些俗諺因 ...

老北京的“兔兒爺”

老北京的“兔兒爺”
去年的"十一" 又是國慶又是中秋節,雙節趕在一起也是很難得的.今年馬上又要到中秋了,我們就聊一聊老北京的"兔爺兒". 我們小時候,沒有什麼玩具,姥爺家裡有個能& ...

中秋除了吃月餅,老北京還有這麼多講究……

中秋除了吃月餅,老北京還有這麼多講究……
俗語有云:"十五的月亮十六圓".雖然中秋之夜剛過,一輪滿月仍寄託人們心中的思鄉之情,團圓之願. 自古以來,各地的中秋節都帶著一些地域特色,而老北京的中秋節也有著特別的京味傳統和習俗 ...

傳承老北京非遺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34))

傳承老北京非遺的年輕人(青春派·青春奮進新時代(34))
圖①:田鵬在製作京繡. 本報記者 施 芳攝 圖②:李想在表演京韻大鼓. 本報記者 施 芳攝 圖③:馬寧在雕漆. 吳健坤攝 老北京風貌.資料圖片 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作為歷史文化名城 ...

北京城中心的溼地公園,在這裡觸控老北京的脈搏,值得一去再去!

北京城中心的溼地公園,在這裡觸控老北京的脈搏,值得一去再去!
西海溼地公園風光 前兩天,聽說"燕京小八景"之一--"銀錠觀山"景觀再現,當即決定去實地探訪下,既一睹名勝風采,又為網友探探虛實. "銀錠觀山&quo ...

老北京喪禮上的槓夫: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老北京喪禮上的槓夫: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
曾經在老北京有著這樣一群人,平時不見這些人的身影,只等哪家有人去世之後,這些人就會被高薪聘請每日好吃好喝地招待著.人們習慣稱這些人為槓夫,隨著時代的進步這個職業幾乎絕跡.這些人身上曾經發生過怎樣的故事 ...

從《竹枝詞》中瞭解老北京

從《竹枝詞》中瞭解老北京
<竹枝詞>是古代富有民歌色彩的詩,形式以七言絕句為多,語言通俗,音調輕快.<竹枝詞>最初多是歌唱男女愛情的,後來常用來描寫某一地區的風土人情.社會時事.<竹枝詞>至 ...

逛過才知道!這條百年老街京韻十足,是老北京人的聚集地

逛過才知道!這條百年老街京韻十足,是老北京人的聚集地
一座城市因為一條老街 有了文化的延續 在北京 既有文人墨客雅趣 又兼具市井生活氣息的地方 琉璃廠文化街絕對算一個 琉璃廠文化街 穿過楊梅竹斜街 經過一尺大街 就到了北京著名的 琉璃廠文化街 元明時期這 ...

老北京如何過中秋節?這些習俗已經很難看到

老北京如何過中秋節?這些習俗已經很難看到
原標題:團圓餅.月餅模子.兔爺與月光碼 又到一年月圓時. 中秋的北京,正值秋高氣爽的日子.團圓是中秋的主題,月餅是中秋節最重要的美食.然而,你不知道的是,其實,過去的北京人,中秋節的主食吃的是團圓餅, ...

導演劉家成:我創作《情滿四合院》是因為我愛老北京,我離不開它

導演劉家成:我創作《情滿四合院》是因為我愛老北京,我離不開它
一個能讓何冰和郝蕾一起出演的電視劇就足夠讓人興奮了,他們幾乎是這個年齡的演員中天花板的存在,而戲中還有海一天.方子哥.李光復等諸多出色的演員. 能夠成功將這群身懷絕技的人攢到一起的功臣是導演劉家成,拍 ...

九門走九車?老北京人沒那麼愛繞遠

九門走九車?老北京人沒那麼愛繞遠
主講人:趙振華,網名"一把駁克槍".退休前從事企業管理工作40年,是地道的老北京人(在北京居住了十餘代.四百年).受家庭薰陶,他從小喜歡北京文化,近30年來收集老北京照片一萬餘張. ...

老北京的規矩講究

老北京的規矩講究
俗話說嘛,無規矩不成方圓.老北京人的禮兒多這是出了名的,尤其是滿族在旗人家,特別有講究.在這裡想跟他家交流一下老北京人的規矩,講究. 先說說大禮節:中國的禮儀據說大多都是從婚喪嫁娶的儀式上衍生出來的. ...

多圖 | 老北京不管走多遠,看到兔兒爺想起的就是家
中秋節到了,送給孩子們最能代表北京傳統文化特色的節日禮物,非兔兒爺莫屬. 兔兒爺是老北京的吉祥物,從明代時起老北京人就有中秋節請兔爺.送兔爺的習俗,寓意平安吉祥. 作為北京彩塑代表性傳承人,張忠強做兔 ...

老北京的城門有多壯觀?

老北京的城門有多壯觀?
北京城的城牆與城門,曾被這樣定義: "世界上現存最完整.最偉大之中古都市,全部為一整體設計,對稱均齊,氣魄之大,舉世無雙". 在北京人心中,這"裡九外七"的城牆 ...

小眾打卡地曝光!老北京記憶,知道的都不小了……

小眾打卡地曝光!老北京記憶,知道的都不小了……
一直以來,提到博物館 可能很多人都會覺得 太高深太高大上看不懂 nonono,事實不是這樣的! 今天,小北帶大家 發現博物館超級接地氣的一面 都和日常生活有關! 裡面的好多東西 都是老北京的記憶 首都 ...

逛藕局,品河鮮,這裡藏著老北京的消夏記憶
從清代晚期到民國年間,每年從端午節到中元節,什剎海前海南.北.東三面岸上和中間大堤上,蓆棚布帳鱗次櫛比,各種攤販雲集,形成市場.因屆時大片荷花盛開,故以荷花市場得名.老北京人常說:"咱們逛河 ...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1940年3月,日本東京"第一書房"出版發行了<隨筆北京>一書,初版印量2000部,大受歡迎,迅即售罄.同年5月,迅即再版,又印1000部.該書作者乃是曾經留學北京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