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1940年3月,日本東京“第一書房”出版發行了《隨筆北京》一書,初版印量2000部,大受歡迎,迅即售罄。同年5月,迅即再版,又印1000部。該書作者乃是曾經留學北京的“中國通”,著名學者、文學家奧野信太郎。

奧野信太郎(1899-1968),日本東京人;自幼習漢文,對中國文學與文化興趣濃厚。他於1925年畢業於慶應大學文學部,任該大學預科講師。1934年,參加中國文學會,次年參與創辦《中國文學報》。為了進一步瞭解中國文化,充分接觸中國古典文學的原生地,這位狂熱的中國文學研究者,於1936年至1938年間,赴中國留學。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奧野信太郎(1899-1968)

一到中國,奧野便在修學的同時,走街串巷,開始實地調研中國風俗與民間文化。他不滿北京大學裡以整理賬簿式的態度研究文學,認為缺少精緻的學風,不足以談詩文,為體驗中國文化的精髓,他更願意接觸中國學者與作家,更願意從他們的生活與作品中去體味中國文化。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1940年3月,日本東京“第一書房”出版《隨筆北京》。

日本學者愛訪苦茶齋

與同時代在中國的日本留學生的觀念相仿,奧野始終認為,學習書本知識只是日本留學生來華的目的之一,而且可以說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實地瞭解中國社會,或者說透過各種活動認識中國的歷史文化與風俗人情。與此相應,他的在華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項:一、拜訪學者,二、訪書買書,三、考察名勝古蹟,四、看戲採風。這些在華活動內容,後來都一一寫進了《隨筆北京》書中。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有一章《周作人與錢稻孫》,記載了“七七事變”前後,北平淪陷之際,奧野拜訪與評述周作人的內容,是難得的新文學史料,有一定的研究價值。

書中將周作人視作中國新文化、新文學的象徵,並認為當時訪問北京的日本知識分子,都把會見周作人當作在華訪問的重要日程之一。書中這樣寫道:“近來訪問北京的人,看完萬壽山和故宮以後,好像都把會見周作人作為旅程的安排……使人感到北京八道灣的苦茶齋,也似乎成了北京的一處名勝古蹟。”在書中,奧野以不無榮幸的筆調,記述了他造訪八道灣時的情形,諸如“小路屈曲,幽奧深徑,文人居所,閒雅一廓”之類的觀感抒寫之後,更附錄了周作人的近照及手札一通。周作人的手札,是寫給奧野的,原文如下:

拜啟:前日池島君枉顧,得見手書並惠賜珍品,訢感無極。在雜誌上發表之尊文,因友人見告,亦得拜讀。關於鄙人之部分,似嫌過褒,亦即未免有失實之處。無然,則當老北京之鑑別,得無有未足耶。一笑,專此上。

奧野先生左右

周作人啟

五月廿日

這一通手札,應當寫於1939年5月20日。眾所周知,這一年元旦,周作人在家中遇刺後,為求自保與迫於形勢,終於打破在北平淪陷後的觀望姿態,而不得不加快了投日事偽的程序。這一年1月12日,正式受聘為偽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3月28日,受偽北京大學委派為文學院籌備員,9月3日,又終於親赴東亞文化協議會第三次協議員會的文學分部會議,算是開始履行中方評議員、理事及文學部部長的“職責”了。致奧野的這一通手札,正是寫於這期間。

從這封手札的內容來考察,可知奧野的《隨筆北京》應當是先在某雜誌上發表過的,周作人對其作表示肯定,認為可當“老北京之鑑別”。但與此同時,周作人認為文中對他個人“似嫌過褒,亦即未免有失實之處”。這樣的說法可能出於自謙,也可能屬於客套,並非實質性的意見與批評。所以,在《隨筆北京》結集發表之際,奧野並未將文中那些“似嫌過褒”的語句刪改,對周氏的推崇與敬佩,仍毫無保留地表達了出來。

奧野歸國後,曾於1942年至1944年期間,主持編譯《西廂記》《琵琶記》等中國古典文學名著。與此同時,他的中國留學經歷與北京見聞,一直是日本學界乃至文化界所熱衷談論的事件。《隨筆北京》一版再版,廣受歡迎與好評。1944年4月,日本東京“二見書房”初版5000部的《北京雜記》,實際上就是《隨筆北京》的修訂新版,該書中的《周作人與錢稻孫》一章,仍然佔據醒目位置。

奧野對周作人的推崇,不但在其留學期間及《隨筆北京》書中有著充分表達,他還曾力圖邀請周作人赴日講學。原來,由日本文學報國會主辦的“大東亞文學者大會”,分別於1942年、1943年、1944年召開過三次。作為該大會籌備委員的奧野,曾參與擬定邀請中國文學家名單,名單上排名第一的即是周作人。雖然因種種原因,周作人最終未能到會,但奧野對周作人的推崇,也由此可見一斑。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隨筆北京》中附錄的周作人手札

老北京的真實街巷之音

除卻對以周作人為代表的中國學者特別重視之外,奧野對北京的風土民情也頗感興趣,非常熱衷於實地考察與記錄。對此,《隨筆北京》中用相當大的篇幅予以載錄。其中,“街巷的聲音”一章記述最為生動翔實,引人入勝。在這個章節中,奧野提到了北京夏日裡“敲冰盞”的特殊聲響,覺得特別動聽與神奇。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敲冰盞,販售酸梅湯的街邊攤,晚清舊照。

事實上,在老北京的夏日裡,街巷裡常有不少賣酸梅湯、雪花酪、紅果冰的攤販,他們架起白布棚,手敲冰盞誘人前來消暑解渴。冰盞似大號酒盅,銅製。敲時,無名指、中指託底,食指、拇指夾住冰盞,在不斷挑動的碰擊中發出“嘀嘀、嗒嗒”之聲。所謂“敲冰盞”,即是如此的夏日一景,其聲清脆且有節奏美感,為酷熱中的北京城送去幾絲涼意。對“敲冰盞”的文字描述,清代郝懿行(1757-1825)所撰《都門竹枝詞》中有云:

底須曲水引流觴,暑到燕山自解涼。

銅碗聲聲街裡喚,一甌冰水和梅湯。

郝氏乃清嘉慶年間進士,官戶部主事;其人筆下的敲冰盞,發出的音響是祥和太平之聲,表現的是清中期的皇城閒適生活。而到了晚清時代,雖然國運衰微,時局堪憂,卻仍有文人雅士對這“敲冰盞”念念不忘。譬如,杭州人丁立誠(1850-1911)在光緒年間,就寫成了一百首詠歎北京風俗的詩歌,編成了一本《王風箋題》,其中就有《敲冰盞》詩一首。詩云:

翻雲覆雨調冰手,相擊丁丁和銅鬥。

梅湯解暑濺齒牙,喚賣待頭味適口。

冰消瓦解十團營,鹽梅相業空有聲。

果然大家吃一盞,千年老冰成水精。

且說“敲冰盞”的聲響,無論多麼動聽,也無論文人墨客們多麼樂此不疲地記述,孜孜不倦地抒寫,都無可否認,這些記述與抒寫,皆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它們摻雜著記述者自己的情感,還並非完全寫實、客觀確切的市井生態記錄。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一位日本學者眼中的故都風物


敲冰盞所用的小銅碗一對,二者敲擊發出特有的脆響,以此招徠顧客。

反觀奧野的記述,則是實實在在地蹲守在老北京的小街里巷中,懷揣小本、手握鋼筆,一筆一畫,照實調查與記錄而來的。他是將“敲冰盞”的市井吆喝聲,一字不漏地記錄了下來,並不摻雜個人的抒情,這樣的記錄,著實是難得的民俗研究材料。且看他所記錄的“敲冰盞”唱詞,原文如下:

玉泉山的水來,護城河的冰。

喝進嘴裡頭呀,沙沙又楞楞。

冰兒激的凌來,雪花又來落。

又甜又涼來呀,常常拉主道。

一大錢一盌來,您就嘗一嘗。

多加上桂花呀,多加上白糖。

上述這首“敲冰盞”唱詞,尚未見任何關涉老北京民俗的研究文獻有過完整披露,是無異於“活化石”般的珍貴記錄。從唱詞中也明確可知,老北京消夏冰品有冰激凌、雪花酪等,其製作原料主要來自地下水與河冰,風味獨特。

據查,清末成書的,專門記述老北京街巷叫賣吆喝、販貨之聲的《一歲貨聲》中,對“敲冰盞”唱詞有過載錄,但僅有“冰鎮的凌啊,雪花的酪,城裡關外拉主道!”“你要喝,我就盛,解暑代涼冰振凌。”兩句,不成系統。透過奧野的準確記錄,可知“敲冰盞”唱詞全貌。同時,亦可知“敲冰盞”唱詞自清末流行以來,至民國時代也變化不大,比較完整地傳承了下來。

《隨筆北京》裡的“老北京”,在一位異國學者的筆下娓娓道來,興之所至,事之所及,毫無生硬概括之意,盡得散漫純真之趣。八十年之後,後世讀者重新撫讀這部隨筆集,可以體味得到,這既可以作為鉤沉歷史的旅行筆記看待,更可從中管窺中國傳統原貌之一斑。

因此,這當然是一部頗值得細讀慢品的著作。期待不久的將來,能有譯述精確的中譯本面世,讓更多的中國讀者更充分、更完整地理解這部著作的獨特價值。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06

相關文章

1980年,一位日本婦女來到北京尋親,為何稱聶榮臻是自己的父親?

1980年,一位日本婦女來到北京尋親,為何稱聶榮臻是自己的父親?
在1980年7月14日,一位日本婦女美穗子帶著她的三個孩子,從日本來到了中國,在日本外交工作人員的陪同下,探望我國的開國元勳聶榮臻. 闊別了三十多年,美穗子和聶榮臻得以在人民大會堂相見,兩人都難掩內心 ...

說岳全傳裡,有幾位大人物是天神下凡呢?他們是誰?

說岳全傳裡,有幾位大人物是天神下凡呢?他們是誰?
說岳全傳裡,有幾位大人物是天神下凡呢?他們是誰? 第一位:岳飛. 按照說岳全傳裡的描述,精忠大帥.民族英雄岳飛是如來佛祖頭頂上的大鵬金翅雕投胎轉世,也就是封神演義裡的羽翼仙,西遊記裡的獅駝嶺三大王大鵬 ...

水滸傳裡,這九位是最講義氣的梁山好漢,他們是誰呢?

水滸傳裡,這九位是最講義氣的梁山好漢,他們是誰呢?
水滸傳裡,這九位無疑是最講義氣的梁山好漢,他們是誰呢? 第一位:魯智深. 魯智深是梁山好漢中唯一的一個真正的好漢.他最講義氣,就算是陌生人,只要受了別人的欺負,他都路見不平,拔刀相助.金翠蓮和他非親非 ...

看了這位日本媽媽給女兒做的早餐,網友:“被治癒了”

看了這位日本媽媽給女兒做的早餐,網友:“被治癒了”
看了這位日本媽媽給女兒做的早餐,網友:"被治癒了"! 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面,我們應該認真對待眼前的早餐,尤其是有了孩子的家庭,為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從小培養飲食美學,認真烹 ...

日本人眼中,三個半軍事家,都是哪個軍校培養出來的名將

日本人眼中,三個半軍事家,都是哪個軍校培養出來的名將
在民國時期,有四位將領被日本人視為軍事家.要知道,近代史上的日本軍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同時,他們也十分傲慢,認為,他們才是天下無敵的,也是這世界上最牛掰的軍人.畢竟,在近代史上,日本軍人曾經也是稱霸亞洲 ...

謀求世界和平是中共百年不變的信念——專訪日本學者石田隆至

謀求世界和平是中共百年不變的信念——專訪日本學者石田隆至
國際線上報道(記者 王小燕):從事國際和平研究的日本學者石田隆至,在深入研究了曾在新中國接受改造的日本戰犯以及中國共產黨戰後處理對日關係的歷史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以包容並蓄的理念團結一切力量,為謀 ...

日本最大皇陵竟出土晉朝文物,日本學者:墓主人難道是中國人?

日本最大皇陵竟出土晉朝文物,日本學者:墓主人難道是中國人?
2018年10月15日,日本官方表示即將對日本最大的皇陵仁德天皇陵進行挖掘,很多日本民眾歡呼雀躍.該皇陵佔地46.4萬平方米,上下共三層.根據專家預估,大墳所用的總土方約140萬立方米,至少需要15年 ...

92年聶榮臻元帥逝世,一位日本女子發來電報:慈父去世,不能憑弔

92年聶榮臻元帥逝世,一位日本女子發來電報:慈父去世,不能憑弔
1992年,共和國的開國元帥.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聶榮臻在北京與世長辭了,一時引發了舉國哀悼. 而在無數中國人民為聶帥哀悼之時,大洋之外的日本有一位女子也發來了一封電報,為聶帥進行弔唁,並在電文中稱: ...

看了這位日本太太的家,我真的有被她的自律生活所折服,受教了

看了這位日本太太的家,我真的有被她的自律生活所折服,受教了
家,是人生溫馨的港灣,是心靈的棲息地.對於我來說,一個乾淨整潔的家居環境勝過一切豪華裝飾.當然,想要保持一個乾淨的家居環境,單純靠一個人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它需要一家人共同努力.共同經營,這個家的女主 ...

這位日本士兵犧牲後,我軍為何不顧安危地搶回他的遺體?

這位日本士兵犧牲後,我軍為何不顧安危地搶回他的遺體?
唯一的一位日本籍抗日英烈,被日軍列為重點通緝物件,為維護和平發展在年僅27歲時,選擇自我犧牲保護了重要檔案. 大家好,阿澤今天為大家講解,唯一的一位日本籍抗日英烈,宮川英男,提到日本人大家肯定會想到當 ...

國旗裡沒有藍色元素,日本球衣為什麼選用藍色作為主色調

國旗裡沒有藍色元素,日本球衣為什麼選用藍色作為主色調
世界盃亞洲區12強與中國隊同組的日本隊外號藍武士.因為日本的主場球衣是藍色的,又以武士精神聞名,因此,日本國家隊又被稱為藍武士. 然而,我們在日本的國旗中,也找不到任何跟藍色相關的元素.日本的國旗又叫 ...

日本人眼中最美的中國女星

日本人眼中最美的中國女星
美貌是可以讓一個人奪得好感的重要因素,每一個女人都希望自己美貌無雙,成為一個讓所有人都羨慕的女性,但是並不是人人都有這樣的機會,成為人人豔羨的女性.在娛樂圈中確實存在著一批女星,他們是顏值擔當,而且氣 ...

“二十四史”添“今注本”300多位歷史學者歷經27年完成

“二十四史”添“今注本”300多位歷史學者歷經27年完成
中新網深圳9月26日電(記者 鄭小紅) 舉世聞名的中國古代典籍"二十四史"又添新版本,這就是中華文化促進會主持編纂,華僑城文化集團聯合出品的<今注本二十四史>. < ...

日本21年實現20位諾獎得主:全球變暖/大氣物理獲獎

日本21年實現20位諾獎得主:全球變暖/大氣物理獲獎
製圖 | 王若男 編 者 按 2001年,日本號稱要在50年獲得30個諾貝爾獎.有人指出此前一百年日本只有九個諾獎,從而批評這一說法為 "口出狂言". 結果,21年來,20位日本或 ...

雙冠王或將重回勇士?4人競爭庫裡替補之位,太難了

雙冠王或將重回勇士?4人競爭庫裡替補之位,太難了
隨著新賽季即將開始,勇士將進入新時代重新出發.過去2年,由於傷病問題,勇士從五年三冠的統治力豪門,淪為了季後賽邊緣球隊.但隨著克萊-湯普森傷愈復出,天賦榜眼漸入佳境,勇士將重新踏上爭冠的旅程. 據報道 ...

越簡約、越高階!這位52歲日本主婦的“極簡穿搭”,照著穿保準美

越簡約、越高階!這位52歲日本主婦的“極簡穿搭”,照著穿保準美
並不是追逐新興潮流單品才能被稱之為時尚,有的時候穿著簡約的單品同樣可以烘托出個人的氣質. 今天我們就給大家介紹一位日本主婦--富岡佳子,雖然她已有52歲,但她極其擅長使用簡約單品搭配出不俗的高階感造型 ...

1921年的魯迅與日本作家
1921年,魯迅的工作重心在翻譯.他翻譯了若干篇日本現代小說,並從德文轉譯了俄國.芬蘭.保加利亞等國的文學作品.魯迅翻譯的兩位日本作家森鷗外.芥川龍之介,與社會主義都頗有淵源,我們可以從中看到魯迅在翻 ...

1980年,聶榮臻接見一47歲日本婦女,為何婦女下跪喊“父親”?

1980年,聶榮臻接見一47歲日本婦女,為何婦女下跪喊“父親”?
1980年7月的一天,人民大會堂新疆廳有一位47歲的日本女子,她正在等待著一個重要的時刻. 不一會兒,一位81歲的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來到新疆廳,他的身後還跟著很多記者. 這位老人不是別人,正是開國元帥 ...

日本小哥真實拍攝《中國隔離21天》,隔離餐看饞了日本網友…

日本小哥真實拍攝《中國隔離21天》,隔離餐看饞了日本網友…
最近,一部記錄了日本小哥在中國隔離生活的短片,引發了日本網友的關注和熱議.他們在驚歎中國防控工作的細緻嚴密時,也對中國隔離餐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這位名叫中村智信的小哥是一位攝影師,這次來中國是為了到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