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老子》:在“有無之間”思考

《老子》:在“有無之間”思考


《老子註譯及評介》 陳鼓應著 中華書局出版

一部經典講的就是一個道理。在王弼看來, 《老子》(又名《道德經》)講的道理可以用“崇本息末”四個字來概括。本是無,無形無名;末是有,有形有名。作為《老子》最偉大的解釋者,王弼確實把握到了老子思想的精髓:在“有無之間”思考。

老子是一個具有高度想象力和創造性的哲人,當所有人都在“有”的世界中展開其思考的時候,一句“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中國思想帶進了嶄新的有和無之間的世界。這個世界一直在那裡,但只有當有人看見了它,說出來之後,更多的人才注意到它,併成為自己的世界。

所有人都在說有,老子說了無,世界呈現新貌

老子在事物中發現了有和無,並特別強調此前被思想家們忽略的無的作用。沒有虛空,車不成其為車,器和室也不成其為器和室。從這個發現出發,世界呈現出不同的樣貌。

首先,存在於事物和世界中的對待關係被揭示出來,並具有永恆而普遍的意義。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對待無處不在,且互相依賴、互相生成。自然世界如此,人間世也是如此。以禍福為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無論我們是否願意,是否意識到,對待的他者就潛伏在自身之中。在這種理解之下,一就不僅是一,還是二。二也不僅是二,還是作為一體的二。“一生二,二生三”,其意義正在於此。生成萬物的道也不例外,大方無隅,大象無形,它是有和無的對待,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對待。

其次,事物的對待促成了變化,從一物成為另一物。禍變為福,福化作禍。正復為奇,善復為妖。老子稱之為“反者道之動”,事物會向相反的方向變動,這是道的內涵。但變化有其條件,發展到“盈之”的極端處,變化會更容易發生。如“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等。

第三,瞭解了對待和變化的法則,就可以控制變化的發生。 “反者道之動”的運用,便是“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所以老子主張守柔、處下、不爭、光而不耀等,倡導節制的精神。以“有無相生”為例,這個命題既包含了有生無,也包含了無生有。如果要保全有,就必須回到無,從中很容易得出王弼所說“將欲全有,必反於無”的認識。老子看重無、貴無,用意是保全已經擁有的一切。貴無並不是追求虛無,恰恰相反,無是有的世界的根基,萬物存在的根基。

這個認識,集中地表現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下萬物有形有名,但有形有名卻是出自無形無名,後者比前者更根本。用第一章的話來說,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有名,萬物之母”。現代人看這句話已經習以為常,在春秋戰國時代,卻是石破天驚。拿名來說,一般認為是很神聖的東西,物憑藉著名才被定位,才變得清楚明白起來。孔子的正名說自不必言,墨家、法家等也都完全生活在名的世界。無論是禮樂秩序,還是法的秩序,事物和名已經完全捆綁在一起。在這個時刻,老子突然提出無名來,名和事物之間的縫隙就出現了,等於給事物鬆了綁,獲得了從名中解放出來的可能。

老子肯定無名的同時,給有名保留了空間

一個觀念就是投射到世界之中的一束光。有了無名的觀念,人們就會思考,名和真正的事物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如果事物從根本上是無名的,那麼名能否完全呈現真正的事物?名的意義到底為何,是揭示事物的本質,還是透過給事物命名的方式,將其納入到某種人為的評價或秩序中去?很顯然,老子意識到了名和事物之間的距離,意識到了名對於事物的束縛和控制。作為萬物本原的道是“恆無名”的,如王弼所說: “至真之極,不可得名,無名則是其名也。”道如此,事物其實也是如此。但物畢竟不是道,人間世雖然保留著和道相連線的臍帶,卻也努力地彰顯自己的獨立性。

老子的深刻之處在於,在究竟意義上肯定無名的同時,也給有名保留了空間。在“道恆無名”之後, “始制有名”似乎也有其不得不然的理由。於是,讀者很容易看到存在於其中的無名和有名之間的張力。在這種張力之下,名的存在部分地被肯定了下來,卻也僅限於此。 “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它更像是不得已的工具,如果把工具變成了目的, “任名以號物”,那就是“爭錐刀之末”了。

世人對A Thing和That Thing的無從選擇

但這個世界似乎更在乎名,更在乎命名。 《鳥人》(Birdman)2015年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項大獎。主人公年輕時靠扮演超級英雄“鳥人”而風靡一時,以至於他想撕掉“鳥人”標籤,去追求真正自我時發現揮之不去, “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電影中主人公憤怒於懶惰的批評家們不在意真正的藝術,他們只是用標籤捧人或踩人。但反諷的是,想要擺脫標籤的主人公也被困在標籤之中, “不可解於心”。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就在於揭示了人的永恆困境:我們拼命想擺脫的,其實是永遠無法擺脫的東西。就像希臘神話中的伊卡洛斯,想要靠飛翔擺脫大地的束縛,卻毀滅於溫暖的陽光。

畫龍點睛的是電影中的一個句子:A thing is a thing;not what is said of that thing。我一直認為這是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最傳神的翻譯。事物本身是無名的“a thing”,在現實世界中卻成為貼上標籤的“that thing”。從悲觀的方面說,生命就是“a thing”和“that thing”之間的掙扎。自樂觀的方面看,在一個有名的世界中自覺到無名,意識到“a thing”和“that thing”、有無之間的分別,畢竟讓生命和世界擁有了更大的空間。我想,《老子》直到今天仍然被很多人喜愛,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發現了這個道理吧。(作者王博系北京大學副校長、哲學系教授)

來源: 新華網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08-10

相關文章

是誰佈下的陷阱:關於近期“道”‘器’“玄”爭議的小結

是誰佈下的陷阱:關於近期“道”‘器’“玄”爭議的小結
"道"為何物,到底能不能認知和說明? <道德經>25章,老子說得很清楚:"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蕭呵漻呵,獨立而不改,可以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也,字之曰道,吾強 ...

中國道教四大真人都有誰?
中國道教的四大真人首位就是莊子,即南華真人.莊子,姓莊,名周,戰國時期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主要作品有<逍遙遊>.<養生主>.<齊物論>等,收錄在其文集<莊 ...

天下十豪:先秦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十位思想家
應粉絲要求,小編整理了先秦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十位思想家,喜歡中國歷史可關注點贊,你們的點贊是小編的動力,感謝大家支援! 天下十豪是指先秦時期最有影響力的十位思想家.出自<呂氏春秋>:&quo ...

《老子》:十大天規,不可打破,君子知命不算命

《老子》:十大天規,不可打破,君子知命不算命
一.流水不爭先 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水無常形,順勢而為,為而不爭,方達所願. 可以削平山川卻堵不住流水. "不爭先"不是不求上進,而是尊重 ...

你的孩子與聽話的孩子之間,差一個“大額頭”

你的孩子與聽話的孩子之間,差一個“大額頭”
本文共4770字,閱讀需要10分鐘 你家中是否有這樣一個孩子: 很聰明,腦袋靈活,學什麼都很快(畢竟,誰都認為自己的孩子很聰明),但就是不肯好好學習,丟三落四,做事三分鐘熱度,不堅持,情緒不穩定-- ...

老子《道德經》五十七章:取天下的三個原則

老子《道德經》五十七章:取天下的三個原則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七章,主要講了"以無事取天下",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別人,只有少私寡慾,才能夠享受清淨悠閒的生活. 慾望沒有這麼強,目標定得沒這麼大,那麼就輕鬆了, ...

學會這個思考方式,可以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學會這個思考方式,可以讓孩子越來越優秀
進一步有一步的歡喜. --胡適 01 話說從前有個動手能力很差的孩子,有一次老師說:週末回家大家花點時間,做一個好看的板凳,週一帶到課堂來啊. 這個孩子雖然動手能力差點,但性格老實,週一的時候,他真的 ...

歷史“軸心時代”,孔子、釋迦牟尼、老子,同時出現在文明時代
"軸心時代"指的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各種不同的文化經歷了根本的變化,以至於人類的文化.經濟及政治發展都受到決定性的影響. 我們仔細察看歷史就會發現,孔子.釋迦牟尼.老子.蘇格拉底他 ...

深科技才是國與國之間未來競爭的致勝點

深科技才是國與國之間未來競爭的致勝點
贍養人類 獨特的概念 科技是高掛枝頭的鮮亮果實,滋養人類,無人不知.而深科技則是深藏地下的盤虯樹根,本盛末榮,知者甚少. 深科技(Deep Science,深層科學技術)具有雙重涵義,既是商業的,也是 ...

超市線下靠什麼引流:解讀湖北雅斯超市的看點與思考

超市線下靠什麼引流:解讀湖北雅斯超市的看點與思考
當下,不管是傳統超市還是新零售超市都遇到同樣一個大問題,即超市的線下門店來客數下降.對以線上銷售為主的新零售來說,線下沒有客流哪怕線上銷售佔比繼續升高也是形不成盈利模式的,但對絕大多數銷售依靠線下門店 ...

在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思考
來源:工人日報 [熱點思考]在數字經濟領域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思考 ●觀點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雲計算等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迅速發展,大量就業崗位應運 ...

面對任何新技術,請先思考這3個問題 | 冷眼讀書·未來特輯 ③

面對任何新技術,請先思考這3個問題 | 冷眼讀書·未來特輯 ③
我們的挑戰是,要弄清楚先進技術帶來益處的可能性是否大於危害的可能性,得到的益處是否值得我們去冒險. --本期推薦的這本書,鄭重作出這樣的提示. 人類是科技的發明者,也被科技發展深刻影響. 當我們享受著 ...

文子問“道法自然”?老子:自然就是萬物的屬性,萬物相安即自然

文子問“道法自然”?老子:自然就是萬物的屬性,萬物相安即自然
"文子,計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名文子,其先,晉國亡公子也"(<史記 集解 >). 文子與孔子同時,是老子的學生,著有<文子>一書,唐代時,玄宗詔封文子 ...

大哲學家叔本華告訴你,想讓讀的書對你起作用,要學會思考

大哲學家叔本華告訴你,想讓讀的書對你起作用,要學會思考
我們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書買了一本又一本,確實也讀了好多,感覺自己也懂了不少,但是當被人問及一些稍有深度的問題時,就會發現"書到用時方恨少". 我們也同樣聽過這樣一句話,讀過好多 ...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沒有販賣知識焦慮,35條深度思考值得收藏

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沒有販賣知識焦慮,35條深度思考值得收藏
羅振宇,一個只要你接觸知識付費就必然會聽說過的名字. 一個你只要聽過"每天聽本書"."萬維鋼精英日課"."得到高研院"."每天60 ...

多角度思考資料科學與數字鴻溝

多角度思考資料科學與數字鴻溝
數字鴻溝是指現代資訊工具擁有者與未擁有者之間,在資訊可及性上存在巨大差異,具體表現為資訊科技帶來的益處在社會中的不平均分配.這一概念首先出現於1995年的美國,此後不久傳播到歐洲及世界其他地區.到20 ...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絕學無憂”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絕學無憂”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而寡慾,絕學無憂" 原創:熊春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備最快樂! 傳播:國學丨文化丨親子丨教育丨中醫 | 健康 傳遞:愛地球 | ...

整本書閱讀:《老子》(《道德經》)之個性化悟讀
下篇<德經>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也.上禮為之,而莫之應也,則攘臂而扔之. ...

現實與反現實之間:宮崎駿的烏托邦對位法

現實與反現實之間:宮崎駿的烏托邦對位法
(圖片來源:IC Photo) 呂利/文 集體主義日本對個人主義美國一說常見於各種商業評論,但在動畫這一日美各有所長的領域,兩國業界的表現恰與這一傳統印象相反.美國動畫的品牌價值往往凝結在工作室與I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