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鄉村打井工程的完整水井配套專案。 中地海外集團有限公司公眾號供圖
雨季剛過,塞內加爾久爾貝勒區的巴林村炎熱且荒涼。一眼望去,村民居住的簡易茅草房和周圍的土地連成一片,村裡高高豎起的一座水塔格外顯眼。
在水塔旁的供水機房裡,巴林村村民迪奧姆正精心擦拭供水裝置,檢查執行狀況,為發動機加滿機油。
迪奧姆是中地海外塞內加爾公司鄉村打井工程的一名水井協調員,負責維護巴林村的這口水井。這口井,是中國提供融資實施的塞內加爾鄉村打井工程的一部分。迪奧姆見證了工程實施過程,也看到了這口井給當地帶來的變化。
塞內加爾臨近撒哈拉沙漠,中部和東部地區多為半沙漠地帶,旱季最高氣溫可達45℃。在遠離城市的農村,供水設施往往老舊不堪,村民的基本生活用水常年得不到保障。
巴林村就曾是這樣的一個缺水村落。以前,村裡只有一口井,人們每天凌晨就要開始排隊打水,鄰村的居民甚至要走兩公里多的路來這裡打水。排隊時間會從凌晨持續到午夜,村子裡很多年輕人因此都沒法去上學。
非洲民眾的民生福祉一直是中非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2015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上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此後,鄉村打井工程成為中塞雙方落實“十大合作計劃”的舉措之一。
2017年3月5日,這項工程在塞內加爾正式開工,給當地數百萬缺水民眾帶來了希望。據介紹,鄉村打井工程涉及塞內加爾14個大區中的12個。每套供水系統包括水井、水塔、輸配水管道及配水設施,最高日供水規模達8萬立方米。工程還為當地3000多人創造了就業機會,迪奧姆就是其中一位。
打井隊在巴林村施工時,迪奧姆親眼看到了打井的不易。在沙漠中找到水源非常困難。有時,要找到合適的打井點就要花上一個多星期時間。
中地海外塞內加爾公司市場運營部經理魏銳說,打井專案地點都在農村,地質情況複雜,水位也很深,塌孔、漏漿等情況經常出現。此外,農村地區惡劣的交通條件也為工程帶來了不少困難。
2018年9月20日對巴林村來說是個大日子,迪奧姆和村民們見證了新水井的落成。2021年3月,鄉村打井工程通過了塞內加爾政府的驗收。
水井落成了,迪奧姆作為一名水井協調員每天都在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也真切體會到中非合作及“一帶一路”倡議給當地帶來的實實在在變化。他真誠感謝中國政府為村民們修建這一口“幸福井”。
(據新華社達喀爾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