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俗稱“豇豆”,以食用嫩莢為主,其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在市場上是非常受歡迎的大眾蔬菜,在農村很多人都喜歡種植。
豆角種植想要高產,施肥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俗話說“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只有掌握科學的施肥方法,才能激發豆角的生長潛能,最終達到增產增收的目的。我每年都要種植大片豆角,我對豆角的施肥管理很有經驗,今天我就向大家分享豆角的施肥方法,掌握好了豆角可以一茬一茬摘不完。
豆角高產種植,如何施肥?
一、重施基肥,基肥要求營養全面
豆角是連續開花結果的植物,需肥量比較大,在起壟前要施足基肥,基肥要求營養全面,最好做到氮磷鉀均衡施用。
我們可以每畝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3000公斤、三元複合肥40~50公斤作基肥。三元複合肥可以用尿素10公斤、磷酸二銨20公斤、硫酸鉀25公斤來代替,這樣肥效更好。有的人可能會說尿素中含有“縮二脲”,不適宜作種肥,但是我國規定肥料用尿素縮二脲的含量小於0.5%,而只有當含量超過1%時才會對作物產生抑制作用。
注意:農家肥營養全面、肥效持久,能改良土壤,充足的農家肥有利於豆角根系的發育,有利於根系“根瘤菌”的活動。俗話說“豬糞肥,羊糞壯,牛馬糞肥跟著逛”,種植豆角最好用豬糞和羊糞,牛馬糞有機質含量低,不建議使用,此外雞糞含有大量的蟲卵,未完全腐熟容易燒根、並滋生地下害蟲。
補充:豆角採用直播的方式來種植,其種子發芽的最低溫度為10℃,因此當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方可播種,溫度低於15℃不僅發芽緩慢,而且植株還容易早衰。豆角的種子 有冷休眠機制,播種前我們把種子放在陽光下暴曬2天,然後再用溫水浸泡8個小時,這樣有利於“苗齊、苗全”。
二、出苗10天后追施少量尿素
每生產1000公斤鮮豆角,需要氮10.5公斤、五氧化磷4.5公斤、氧化鉀9.7公斤,因此豆角在上長期對氮和鉀的需求量最高。由於豆角屬於豆科植物,其根部的根瘤菌能夠固氮,因此在豆角生長期一定不能偏施氮肥,否則會造成莖葉徒長,會嚴重降低產量。
但是,由於豆角生長前期根瘤菌尚未充分發育,豆角植株固氮能力弱,氮素一旦缺乏,植株就會變得矮小、細弱,因此豆角生長前期我們一定要供給適量的氮肥。
我們可以在出苗10天后,每畝追施尿素5~7公斤,為了防止尿素隨水流失或者轉化後形成氨揮發,追施尿素後我們最好深施覆土,這樣可以提高肥效。
三、第一花序(最先開的花)開花結莢後,葉面噴施“硼砂+磷酸二氫鉀”
硼砂是典型的硼肥,硼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運,能促進花粉的萌發和花粉管的伸長,可以使授粉順利進行,可以大大提高豆角的坐果率和結實率;此外,硼能促進根系的生長,如果豆科作物缺硼,會導致根瘤發育不良,甚至失去固氮能力。
磷酸二氫鉀被稱為“萬能肥”,除了給豆角補充磷和鉀外(磷能促進花朵的發育,鉀能促進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的合成),磷酸二氫鉀還能提高豆角植株抗病蟲害、抗倒伏的能力,能防止植株早衰,能改善品質,能顯著的提高豆角的產量。
使用方法:我們每畝可以用90克磷酸二氫鉀+60克硼砂,兌水30公斤進行噴霧,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3次。磷酸二氫鉀的噴灑濃度為0.3%,硼砂的噴灑濃度為0.2%。噴灑葉面肥宜選擇在陰天或者傍晚進行,這樣蒸發量低,有助於提高肥效。
補充:豆角除了要科學施肥外,也要科學澆水。豆角根系發達,耐旱能力強,但是土壤過於乾燥或者過於溼潤都會導致落花落莢,尤其是在土壤溼度大的情況下不利於根系根瘤菌的活動,會引起爛根、落花落莢。豆角在開花結莢期澆水應保持“見幹見溼”的原則(即澆水時一次性澆透,然後等土壤乾透時再澆第二次水),這樣可以防止爛根,有利於植株健康生長,一般10~15天澆一次水。
總結,豆角好吃又營養,我們在種植豆角時基肥要施足,苗期適當補充氮肥,開花結莢期施肥要“促”,在此階段豆角對磷和鉀的需求量高,我們應葉片噴施磷酸二氫鉀。為了提高坐果率,可以再補充含硼微量元素肥料,只有科學的施肥才能發揮豆角的增產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