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是城市副中心的底色和標籤,綠色金融更是副中心的一張金名片。近年來,城市副中心不斷完善金融體系建設,科技金融、綠色支行落地。什麼是綠色金融?目前都取得了哪些成果?未來如何促進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運河之上帶您走進城市副中心,看綠色金融典範。
加快建設現代金融體系
通州區建立健全財富管理、綠色金融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等全方位的金融政策體系。為吸引金融機構加速集聚副中心,通州區政府聯合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制定並出臺了《北京城市副中心促進金融業發展措施》,對金融機構給予力度空前的入駐獎勵和展業支援;為發揮金融支援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作用,起草《北京綠色金融國際中心建設實施方案》,以綠色金融引領改革創新、助力產業升級、推動生態轉型。為緩解企業資金流動性緊張問題,研究出臺《通州區中小微企業貸款風險補償及擔保費用補助操作規程》,從擔保費用補貼和貸款風險補償兩個維度開展金融紓困,有效落實金融支援“六穩六保”相關工作。大力引進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重點企業,先後引入首家綠色金融基礎設施(北京綠色交易所);首家綠色金融智庫(北京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全市首家銀行系金融科技公司(農銀金科)、首家市屬銀行理財子公司(華夏理財)等企業。在金融創新領域,引導駐區銀行機構積極佈局創新業務,豐富供給結構滿足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
目前通州區註冊各類金融企業已經超過了300家,這三百餘家金融企業都是持牌金融機構或經監管部門批准認可的企業,是“真材實料”的金融企業。在產業結構上,正從以銀行、保險、證券等傳統金融機構,向理財、支付、交易所、貨幣經紀、公募基金、金融科技等多元化業態轉型升級,還配以金融研究院、專業智庫、人才基地、風險監測實驗室等金融高階要素。我們不僅將金融業產業結構向高階推進,我們更要打造更具活力、更具吸引力、更具關聯性的金融生態圈,構建更加完善的金融業務鏈條,培育一批運作規範、業績優異、競爭力突出的金融機構,打造機構、產品、資金、人才等高階要素的集聚高地,讓廣大金融企業、金融人才在這個生態圈內幹事有激情、創業有舞臺、發展有空間。從區域投資吸引力來說,規劃建設城市副中心本身,就是帶動高階金融資源集聚、打造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首要動能。城市副中心快速崛起與金融供給側改革的雙重戰略優勢,將為廣大金融企業提供充分的市場機會。在“十四五”時期,副中心謀劃了超8000億元投資專案,每年將保持千億規模的投資強度,將為各科金融機構發展提供廣闊舞臺。
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
在綠色金融發展中,國務院支援副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指出:加快發展綠色金融,創新金融產品,支援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及技術研發。鼓勵金融機構依法設立綠色金融專門機構,設立國際綠色投資集團,推動北京綠色交易所在承擔全國自願減排等碳交易中心功能的基礎上,升級為面向全球的國家級綠色交易所,建設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北京的“兩區”建設總體方案中也明確將通州區作為北京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中唯一先導區和自貿試驗區國際商務服務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著重賦予了城市副中心兩大空前定位——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金融中心,在十四五時期,通州區在運河商務區全力打造“運河金融城”,努力構建“一城三區兩中心”新發展格局。同時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對外交流合作,高質量籌辦綠色金融國際論壇,以論壇搭平臺、以合作促發展,透過搭建通州區與優質綠色產業資源的對接服務平臺,深化副中心綠色金融國際交流,營造綠色發展氛圍,形成多方支援副中心綠色發展的社會共識。
為了促進副中心金融業高質量發展,區金融辦將圍繞副中心財富管理、綠色金融、金融科技重要功能定位開展工作。在財富管理領域,積極承接、吸引國際金融、民營金融、央屬金融機構各級總部、新增業務以及金融、投資、財務、研發、結算等分支機構落戶,推動銀行、保險、證券、基金、信託、金融租賃等機構落地,加快引進優質資產管理、財富管理機構,建設全球財富管理中心重要承載區。另外,副中心的金融機構將對標國際先進規則,引導和帶動金融全產業向高階價值鏈延伸,借“兩區”政策優勢,建立起以境內外金融要素互聯互通、開放協同為特色,具有較強市場反應能力、創新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的財富管理市場,讓財富管理市場的組織體系、市場體系、業務體系、環境體系和監管體系更加完善,打造全球財富管理中心。在綠色金融領域,副中心將依託綠色交易所、“碳金融集團”等機構,立足碳市場和綠色金融國際市場兩大體系,以自願減排交易、國際綠色投融資為主線,加大對副中心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生態修復、環境治理、雨洪管理、園林綠化、城市節能更新等領域的投融資支援。同時也會繼續發揮好區金融辦行業服務管家職能,支援銀行等金融機構依法設立綠色支行、綠色事業部等綠色專營機構。在金融科技領域,大力吸引金融科技企業入駐,推動金融科技在財富管理、跨境服務、綠色發展等領域的廣泛應用,進一步完善金融科技產業鏈。依託京津冀金融風險監測和聯合監管實驗室建設,提升金融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拓展金融科技應用場景,建設法定數字貨幣試驗區,在環球度假區、運河商務區、張家灣等地進一步拓展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
趙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