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周文王見到姜子牙後驚為天人,死活非要請他出山,姜子牙的譜比較大,非要周文王拉車才肯走,周文王拉著姜子牙走了了八百零八步後,一頭栽倒在地。
姜子牙道:“天數啊!你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就保你八百零八年的江山吧。”
如果把東周比作一個班集體那就好理解了,班主任是周老師,班上的學生一百多人,雖然他們個個都想出人頭地,但多數同學做的最成功的就是打醬油,只有少數幾個同學跟大家混了個臉熟,不管如何他們最終青史留名。
周老師年輕的時候曾跟一個叫商的老師打過一架,完勝!從此叱吒風雲,威風八面,把學生管得比鍋貼還服帖,後來上了年紀,不像從前那麼精壯了,最要命的腦子還有點進水,眾所周知的周幽王為了哄美人褒姒高興沒事就玩火搞大閱兵,代價就是莫名其妙地被隔壁班的戎狄跑來打了一頓結實,從此周老師再也不敢坐在西門口,往東邊搬到同學中間的安邑。
周王朝之所以會“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並不是因為歷代天子做錯了什麼,而是存在制度性的問題,周朝的制度決定了它從建立那一天起就會逐漸走向衰落,用現在的話講就是他不行太老了,這個制度叫“封建”。
當年周武王滅商後分封天下,周武王把自己這份家業叫作“天下”他把“天下”分成了一千多塊地,兄弟、功臣、貴族各拿一塊,這幫拿地的人叫作諸侯,分到的每一塊地叫作“邦國”諸侯回到自己的“邦國”將自己的這塊地再進行分割,並分封給自己的親戚或者臣下,這幫從諸侯手裡拿到的人叫作大夫,分給大夫們的每一小塊地叫作“采邑”,簡稱“家”,大夫再往下分給家臣,也就是“士”。“士”作為基層公務員,控制最底層的平民百姓。我們總提到的一個詞“家國天下”就是類似這層關係。
還有這樣一句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意思就是你得修煉自己的能力然後去“采邑”鍛鍊,水平夠了去治理“邦國”變成大神再去治理“天下”。
周朝的制度叫作“封建邦國” 更深刻地說這是一種“層級承包制”。雖然這種制度後來會“變老”,但這種層層落實的承包制,在三千年前就是偉大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