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的時候,常常聽見家裡的老人說:這個世界上原本沒有人,多虧了女媧用泥土仿照人的模樣創造出人,女媧本領十分強大,所以才有了大地之母之稱。當然,女媧只是我國神話中的一個創世女神,並不是真的存在過,像古代的西方國家,他們對人類起源的認知,同樣也與各種神話故事聯絡在一起。
那麼,地球上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有人的?這個問題可以說至今都還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即便進化論的確早就寫進教科書裡面,但由於缺失一些過渡階段的化石證據,所以,進化論依然是一種假說。正如世界各國的科學家那麼多,同樣也不知道人類具體還能在地球上存活多少年,暫時也沒有找到除了地球以外,還有什麼星球上有生命存在。
聽說過進化論的人不少,但真正瞭解進化論的人卻少之又少,不然也不會有什麼“人是猴子變得”這種說法,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對進化論產生質疑,原因也很簡單,很難解釋通為什麼都是猴子,有的猴子就變成了人,但還有那麼猴子在自然界中生存,甚至被關在動物園中供人類欣賞。
其實,從來沒有哪個科學家說過人是猴子變化而來,目前科學界公認的是南方古猿,也就是這個已經從地球上滅絕了的屬,他們應該是當時正處於形成過程中的人的晚期代表,南方古猿化石的首次發現時間是1924年,發現地點從南非西北省逐漸擴大到東非和非洲南部,於是逐漸收集了比較全面的化石結構,比如四肢骨、骨盆和頭骨等等。
而關於人類起源的第二個爭議,那就是起源於非洲和走出非洲的理論,大家可以看到,目前在地球上生活的人雖然身體結構一致,但因為生活的地方不一樣、種族不同等因素,大家的膚色和五官特點有明顯不同,比如非洲的黑色人種、亞洲的黃色人種和一些西方的白色人種,而這些看上去有些不同的人卻擁有共同的祖先,所以才會有人覺得疑惑。
其實,黃色人種、白色人種、黑色人種和棕色人種到底是不是同一種人,或者是否擁有共同的祖先,這一點也可以從生殖隔離的角度等到論證。不同膚色人種之間的結合,相信在如今這個社會上是十分常見的,比如廣州和成都就有不少黑色人種,其中不乏和當地人結婚生子的,但是,你看他們同樣孕育出了正常的孩子,而且這些孩子同樣具備繁衍後代的能力。
客觀來說,人類起源的確還沒有個定論,但現有化石證據表明,地球上的確曾有不止一種人類存在過,比如已經確定滅絕的尼安德特人,由於他們當年曾經和我們的祖先智人發生過基因交流,所以,至今包括亞洲人的體內都還能檢測出尼安德特人的一小部分基因。只不過後來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尼安德特人就從地球上消失了,有人推測是競爭所致,也有人懷疑與當時氣候變化有關,但到底因為什麼滅絕了就暫時還沒有個確切的說法。
應該不少人都看到過關於人類起源於非洲的研究論文,其中很多都是從化石身上找答案,而關於“走出非洲”理論,其實在科學界也同樣爭議不小,那就是古代人類到底是一次性地從非洲分散出去,還是以多次波的形式逐漸從非洲散出去?
又有一個新的研究發表了,這還要從一個距今有150萬年時間的椎骨說起,這個椎骨的發現地在以色列,有研究人員在對這個椎骨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人類很可能多次從非洲往外遷徙。
要知道在此之前,曾有一個18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在德瑪尼西被發現,但這兩個不同時間的化石還具備不少不一樣的特徵,這意味著兩個化石很可能並非來自同一種人類,這就意味著古代人類很可能不是同時期離開非洲。
說得再詳細一點,150萬年前的這個椎骨表明,死者的年齡雖然在6到12歲,但她的身高卻達到了155釐米左右,而體重也有45到50公斤,相當於現代人類11歲到15歲的樣子,要比我們大多數人在同齡的時候高出不少。而那個180萬年前的人類化石就不一樣了,成年後死亡的身高在1.45到1.66米。
當然,也有科學家已經表示,即便這些化石個體的生存和死亡時間不同,但並不能從個體標本得出人類是多批次散出非洲的,原因是難以排除這個體型大的化石個體,是否是因為某種不正常的病變所致,不能用這個個體來直接代表整個物種,所以,想要論證人類走出非洲理論還需要更多古老的化石和石器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