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了視夜如白晝的視覺,你一定會發現有很多我們曾經並不關注,並不在意,而它們其實一直真實存在的事物,如同你身邊的河流,它一直在流淌。
紅雲和陰雲擋住了我仰望星空的強烈渴望。白日的忙碌和夜晚的疲憊沖淡了這份渴望,但是它總會在某個不經意間溜出來讓我深深地感到無奈。那種對朗朗星空的仰望猶如冥想一般,帶來的是心神的沉靜和革新。暑期抽時回鄉下,在自家屋頂再看看獵戶、仙后、小熊和流星、衛星。
尤其是布達拉宮周邊那些太過明亮的燈光,讓你在晚歸拉薩時也遠遠可以看到城市上空被這些人造燈光映射出的紅雲。這些紅紅的光線早已經蓋住我們可憐的視線範圍。
給了大家追求外在的便捷,但外在太龐大,導致追求的過程和時間讓自己不再有空暇去思考與自我的關係,與世界的關係。以前的不便捷,讓個體僅僅停留在某一個相對小的地域,除了白天不是很繁瑣的日作外,只剩下無盡的夜息和遐想。
我也思考過另一個問題,為什麼在“電”沒有出現的舊時代,人們更願意花時間去思考我們和宇宙的關係,包括舊時代的建築、宗教,寺廟和宇宙有著什麼樣的關聯?它們為什麼有著這樣普遍的存在規律,為什麼?反思我們當下的生活,不僅是電,我們還有了更快的交通工具,更完整的移形換位術,所有的一切指向,正把我們的生活節奏變得異常快,而回歸本我已經在當下失去了價值。
當你越去探究一件事物,越會發現其中的無窮無盡,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正如同康德所言:“有二事焉,恆然於心;敬之畏之,日省日甚。外乎者如璀璨星穹,內在者猶道德律令。”
這就是與背景形成強烈反差的畫面效果。這種色彩衝擊適合拍照和藝術創作。
用心觀察後都會發現,身在西藏的人們有一種以濃烈的色彩來表達信仰和崇敬的偏好。我想這和這裡枯草季較長的原因有關,大地只提供一片黃色,人們需要更多的色彩,需要豔麗的色彩去點綴單調貧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