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在中國男籃的歷史上,王治郅曾留下過濃墨重彩的一筆,他是中國人邁向NBA的先驅,也是國際賽場上最堅固的中國長城,更是我們心裡那個意氣風發的追夢少年。
從CBA無所不能的大殺器到NBA的失意無助,大郅的職業生涯似乎一分為二,出國前的風光無限到被迫結束NBA生涯回國的落魄無奈,他承受了常人所無法承受的質疑和詆譭。殊不知,他本可以像姚明,阿聯一樣在NBA站穩腳跟,可惜生不逢時的他偏偏成為了後輩們的墊腳石。
那麼,今天今天咱們就理性分析一下,沒有外界因素干擾的情況下(具體是什麼外界因素,大家懂得都懂),以王治郅當時的實力,是否可以立足NBA呢?
生不逢時,雖天賦異稟卻被耽誤前程
相信看過大郅打球的人,絕對不會質疑大郅的技術水平,如果大致運氣好一些也絕不至於成為NBA的匆匆過客。和剛剛登陸NBA的姚明相比較,除了身高劣勢,無論身體力量、投籃手感、籃下腳步和機動性,大郅都甩姚明一條街!
要知道,王治郅可是1996年世界青年錦標賽MVP,在比賽中完爆(記住是完爆)德國“鮮肉”諾威茨基,7尺1的身高有著比諾天王更好的運動天賦,被很多NBA球探所關注,也為後來被達拉斯選中打下了基礎。
當時,NBA的球探是這麼形容王治郅的:2米13的身高,卻能做出非常靈活的動作,這放眼NBA也沒有幾個。另外,他擁有非常好的內線腳步和策應能力,還有一手穩定的中距離投籃,他具有非常出色的戰術素養。而他的缺點是,對抗性不足,防守能力較為一般。但是綜合各方面的報告,球探們得出的結論是:當時的王治郅,天賦不輸諾維茨基,是值得培養的好苗子。
雖然王治郅收到了NBA的橄欖枝,即將創造中國球員在NBA球隊效力的歷史,可國內的支援力度卻非常弱,他是00-01正式登陸NBA的,但是實際上01年4月才隨隊比賽。新秀賽季幾乎算是白搭了,01-02才是他嚴格意義上完整的新秀賽季,但是八一男籃和國家隊一直不放人,要求王治郅留在國內參與比賽,以至於他錯過了訓練營、季前賽和常規賽前兩個月。
這些因素間接導致了王治郅無法融入球隊,比賽強度的突然提升令他水土不服,而大量缺席訓練賽和正式比賽又讓他無法在更衣室找到歸屬感,戰術方面也無法完美掌握。由於國家隊比賽任務(即使是無關緊要的比賽),大郅都要回國家隊報到,休賽期根本沒有時間和隊友一起訓練,互相增進了解,教練也不瞭解你的真實狀態,怎麼敢委以重任?
這也是第二個休賽期“不歸”事件的最主要因素!可以說大致的身體素質和技術水平基本上是國內養成,去NBA並沒有受過針對性的身體素質提升和技術特訓,畢竟大郅在小牛那兩年,小牛雖然有些期待,但沒有時間安排系統訓練;對比一下姚明剛去火箭時和兩年後的體格和技術水平,NBA的飲食營養配比和技術特訓水平要甩國內幾條街的!
而不歸事件後,雖然時間充足了,但小牛為了不得罪籃協,基本上雪藏了大郅,更不可能全力培養,以至於王治郅的大好前程被無情耽誤了。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王治郅實力不輸姚明,技術碾壓阿聯
大郅算是給姚明開拓了道路,提供了經驗和教訓,加上姚明的情商要優於大郅,才能在在NBA混的如魚得水!至於說籃球水平,個人覺得,大郅的實力要強於剛去NBA的姚明,但弱於NBA兩年後的姚明。
坦率地說,大郅球技在姚明之上。原因有三,首先,大郅能打三個位置,小前鋒,大前鋒,中鋒。其二,投籃距離,遠,中及籃下巧打併三步上籃,㖭籃,拉桿。球場上五個位置的投籃手法,方法,技法他都會表演到極致。最後,肚量,胸懷,理念及對籃球的執著是無人能匹敵的!追風少年風光無限,踏入NBA敗走麥城,回國受阻,他鄉無球打,得虧當時籃協主任李元偉親自到美國跟大郅一次長談才得已回國。
王治郅的技術應該是略勝姚明的,但身高,體重還是有差距,最關鍵的還是打法,姚明是當時nba最缺少的內線大殺器,兼具身高體重技術以及中距離投籃,完美的中鋒模板,王治郅則屬於空間型四號位,放現在應該蠻吃香,但在當時大個子球員就應該在內線肉搏,所以打法並不適合當時年代。
當時的體制,謠言,捆綁了大郅生涯頂峰三四年。可他回國後又帶領八一隊再次奪得CBA總寇軍。他最經典的比賽是在廣州亞錦賽上追身韓國後衛的釘板大帽,促成中國隊奪冠。這種追身打法是小前鋒,攻擊後衛和組織後衛的活,這也是說他勝任三個位置的經典範例!賽後以朱芳雨為首把金牌全部掛在他的脖子上,並舉行了三膜拜,抬起大郅眾隊友舉過頭頂慶賀,令華夏籃球迷無不動容!當時大郅好像是三十四歲了,那是對他籃球生涯各種各樣的不易,最好的,最高尚的回報,令幾代中國籃球迷終生難忘的時刻。
至於阿聯,充其量也就和剛去NBA的姚明差不多吧,大郅的身體天賦不如阿聯,但一結合球就不一樣了,小陀螺滴溜溜轉,你不知道他下一個動作是要幹什麼,站在任何地方都是威脅,幾乎沒有他特定的位置。打到關鍵時刻,有球也行,無球也行,自主進攻能力也強,你把球甩給他,閃開看他表演也行,突破後分給他也行。在體系裡面,他如魚得水,水銀瀉地。
他們倆與姚明型別不一樣,阿聯與王治郅其實位置更接近,阿聯力量更好,王治郅腳步和三分更好,阿聯與王治郅在NBA的對比不能單純的用比分來衡量,王治郅登陸NBA的時候,聯盟對於中國籃球的關注度和市場的開發程度不一樣,所以不可能給予王治郅更多的首發,易建聯是在姚明後登陸NBA,當時聯盟對於中國市場的開發力度是空前的,所以阿聯第六順位也是被人為拔高的,王治郅作為開拓者,他的發展其實為後來姚明與易建聯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經驗,包括兩個籃協與聯盟的交流、俱樂部交流、媒體、國家隊比賽的銜接等等,當然最後的成績肯定是以實力為基礎,但環境也很重要。論對於中國籃球的貢獻,他們三個人來比,我覺得姚明第一,王治郅第二,易建聯第三。
可以說,大郅用自己的“犧牲”給姚明和易建聯的NBA之路鋪了路,他從來都沒有輸給兩位弟弟,只是輸給了時間和人情世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