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順義建置情況2
聯合縣時期
革命戰爭年代,順義地區以平古鐵路為界,分屬冀東、平北兩個革命根據地。
薊平密聯合縣 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領導下的縣級建制。1940年初,根據中共冀東區黨分委決定的“肅清土匪,開闢新區,鞏固擴大游擊區,建立多塊根據地”的精神,開闢出薊縣、平谷、密雲等地區,於4月15日成立薊平密聯合縣,這是冀東西部第一個抗日民主主政權。其轄區西北辦事處西部已達到順義縣的焦莊戶、龍灣屯、山裡辛莊一帶地區。
平密興聯合縣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抗日民主政權,是1940年11月冀東區黨分委把薊平密聯合縣一分為二,北部以平谷魚子山為中心建立的抗日聯合縣。初為3個區,後開闢了今二十里長山南北廣大地區,成立了平密興聯合縣第四區。縣和各區成立武裝基幹隊,以武裝力量配合地方開展工作,打擊消滅敵人,壯大自己。縣委由中共冀東區分委領導,後為晉察冀十三地委領導。縣政府由冀東十三專署領導。
平三密聯合縣 抗日時期中國共產黨的縣級抗日明民主政權。是1942年11月由平密興聯合縣改建的。東到平谷東境,西到潮白河沿岸,北到密雲城關,南到京唐公路,包括三河以西以北廣大地區。順義縣潮白河東部地區為其第四區。縣委縣政府隸屬於冀東十三地委,十三專署領導。
平三薊聯合縣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縣級建制。1943年夏,恢復了被日寇“蠶食”的根據地,並擴大開闢了不少新區。根據鬥爭形式需要,冀熱邊特委決定“縣劃小,區劃大”,於7月將平三密聯合縣一分為二,將一、二、四區及新劃入的盤山區擴建為三平薊聯合縣。初建為5個區,今順義東部地區(西至平古鐵路,即今之京承鐵路),以順平公路為界,北為第四區,南為第五區,隸屬冀熱邊特委一地委、冀熱邊第一專署領導。
三通順聯合縣 1944年7月,冀熱邊特委一地委為適應抗日大反攻的需要,將平三薊聯合縣一分為三,以前為老平三薊,後為新三平薊聯合縣,把今順義東部四五分兩區分成4個區,並把潮白河以西,鐵路以東,從順義城關至通州北關劃為第五區,成立了三通順聯合縣。這是順義縣地區在抗日時期最健全的黨政軍統群縣級機構,隸屬於一地委一專暑領導。1945年1月,冀熱邊區改稱冀熱遼區,一地委一專署改為十四地委、十四專署。
(東部)順義縣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縣級建制。1946年2月,為鞏固解放區,粉碎國民黨的進攻,十四地委、十四專署撤銷三通順聯合縣,建立順義縣。由於在平古(今京承)鐵路以東,屬冀東解放區,又鐵路以西,平北解放區也建有順義縣,故一般稱東為順義縣、西部順義縣以區別。東部順義縣東至張鎮西至鐵路,北至密雲城關,南至京唐公路,共387個村7個鎮。縣機關駐地先後在大段村、華山、張鎮、楊鎮等地。
昌延聯合縣 冀熱察挺進軍根據黨的“鞏固平西,堅持冀東,開闢北平”的戰略任務,與“鞏固的向前發展”的抗日方針,不斷向北平、冀東挺進,抽調幹部開展地方工作,至1940年1月,在昌平霹坡石村一帶成立昌(平)延(慶)聯合縣工作委員會,9月成立縣委、縣政府。從縣工委成立起,其十三、十四區所轄今順義縣西北部的村莊。十四區區委書記甄山水、區長徐達天因開闢這些村被敵圍攻犧牲。
豐灤密聯合縣 1940年初,冀熱察挺進軍挺進北平,開闢豐寧、灤平、密雲等縣抗日根據地,向南活動到順義北部村莊。6月,在密雲趕廠河一帶成立豐灤密聯合縣,初為冀北辦事處十四專署、十二分割槽黨委領導,又一度劃為冀東領導,不久為北平十二地委、十二專署領導。順義縣北部村莊為其九區所轄。
灤昌懷聯合縣 1941年,豐灤密聯合縣迅速擴大,共16個區,北至長城外豐寧,南到順義,東至密雲潮白河,西到渤海所。為便於領導,4至6月,組建以一、四、九區為中心區,又組建為灤昌懷聯合縣。不久因敵人連續掃蕩,實行“三光”政策,名存實亡。至1942年秋,北平十團收復失地後又恢復了縣制。順義縣北部村莊為其九區所屬。
灤昌懷順聯合縣 經過1943年回覆基本區的鬥爭,灤昌懷聯合縣抗日根據地不斷擴大,向南已發展到順義高麗營以南。為推動抗日戰爭轉向全面反攻,1944年1月,成立了灤昌懷順聯合縣,劃分7個區,順義西部為四、五、六3個區。
懷順聯合縣 抗日戰爭進入全面大反攻,為加強對各個戰略地區政權工作的領導,鞏固和發展邊區,平北根據地全面調整縣級區劃及機構,於1945年1月撤銷灤昌懷順聯合縣,昌平、灤平單獨建縣,懷柔與順義西部地區成立懷順聯合縣,隸屬平北十二地委、十二專署領導。下設7個區,順義西部仍為四、五、六3個區。
(西部)順義縣 抗日勝利後,平北十二分割槽黨委十二專署撤銷懷順聯合縣,將原四、五區,即順義縣高麗營、河津營、蘆正卷以北的順義西部村莊劃歸懷柔,以南地區及溫榆河以西以南今昌平朝陽的東二旗、清河營、草場地等廣大地區劃歸順義,分別成立懷柔縣、(西部)順義縣。西部(西部)順義縣初為5個區。但因均為京郊平原縣,為適應鬥爭需要,1946年初,把昌平、懷柔一部分山區村莊劃歸順義,加上板橋、趙全營以及南村莊,設第六區。
昌順聯合縣 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和頑偽夥會的猖狂反撲,平北十二分割槽黨委、十二專署於1947年12月,撤銷(西部)順義、昌平縣制,建立昌順聯合縣,東起平古鐵路,西至平綏鐵路,北起昌平北莊、分水嶺,南至東直門,草場地,共設10個區,順義西部為五、六、八、九4個區。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市順義縣(區)
1948年12月8日,順義縣城解放,(東部)順義縣人民政府進駐縣城。1949年4月,昌順聯合縣撤銷,成立昌平縣。把昌順聯合縣五、八、九3個區,六區11個村及懷柔縣18個村劃歸順義,順義成為一個完整的建制,為冀東十四地委、專署所轄。1949年8月,成立通縣專署,順義為通縣專署所領導。1958年4月劃歸北京市為順義區,1960年1月改為順義縣,1998年3月改為順義區至今。
(本文根據順義史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