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3 Pro Max,這是一臺光聽到價格就能勸退許多人的手機,它也是一臺當你知道它的重量之後,小拇指立刻隱隱作痛的手機,它還是一臺極其罕見的充電慢還不送充電頭的旗艦手機,即便如此,這臺手機發售兩個月後依然非常搶手,而這臺手機我重度使用了兩個月,一半驚喜一半失望。
IPHONE13PRO max又是一臺優缺點都非常極端的手機,之所以說又是因為上一代的12PRO max同樣極端。如果你一直都習慣用小屏iphone,這次很糾結到底要不要體驗一下max?
裸機238克,貼膜帶套的完全體是280克,這不像是屬於陽間的手機重量,好多朋友就是被這個離譜的重量嚇到了,首發毫不猶豫選的是3PRO,而我對自己的臂力呢?莫名自信,12PRO max我都貼膜帶套用了小半年,13PRO max不就中了一丟丟嘛,能有什麼問題呢?確實,經過12PRO max為七的艱苦鍛鍊,剛上手13PRO max感覺還行,沒想象中那麼重,因為它大,重量分佈又比較均勻,拿起來不會頭重腳輕的。
可使用兩個月之後,我還是無法做到完全適應它的寬度和重量。當我長時間單手舉著他,有那麼一瞬間,我覺得這不是手機,是板磚。單手舉著它看一集國王排名,看到一半就得中場休息,換隻手再繼續睡在沙發上,以這樣的姿勢玩手機也成了奢望,堅持不到五分鐘手就酸的不行,關鍵是它還寬、還硌手,我嘗試了不下三遍摘掉保護,可是裸機真頂不住。
ios的策劃返回手勢,至今也不是所有APP都完美適配在這麼重這麼寬的手機上,努力深藏大拇指側滑返回多次卻頻繁失敗,最後只能非常蠢的去點左上角的返回箭頭,我也因此而練成了各種奇奇怪怪的單手操作資質。
有的同學去蘋果店上手是3PRO max,第一印象可能覺得邊框雖然硌手,但沒有想象中那麼重。其實只有當你真正用它當一兩天的主力機,才會深刻意識到這玩意真的有點考驗你的臂力。男同學出門不帶包的話,記得穿一條橡皮筋稍微擠一點、口袋大一點的褲子。別問我為什麼,想感受IPHONE13PRO max的優點,必須先接受和適應它的手感,選一個別太厚、別太硬的手機殼很重要,我用的是官方皮套,軟硬適中,比矽膠殼薄和輕,冬天穿毛褲也不怕粘毛,缺點是手汗大的人用它會很容易變色,而且還有點貴。
既然max的手感如此糟糕,那我後悔買它了嗎?沒有人再給我一次機會重新選,我還是會選 max6.1寸屏的iphone其實大小最合適,尺寸、重量對大部分都很友好,全鍵盤打字我都沒問題。小屏iphone的問題就在於單手操作性,有了螢幕尺寸是無法憑空變大的呀。
max的確是又大又重,但如果你能漸漸習慣,那大屏體驗就是爽得多,尤其是今年13PRO系列都支援自適應重新整理率,在6.7寸螢幕上體驗高刷ios。動畫就是比6.1寸螢幕更爽,刷資訊流APP,看影片、打遊戲,視野開闊一大圈。我自己是覺得手機的重量還有辦法習慣一下,但手機螢幕尺寸是不可逆的,我的使用習慣是更傾向於大屏,我需要經常閱讀各種新聞,喜歡用手機橫屏看影片,大屏對我而言還是蠻重要的。
不過其實我必須要買IPHONE13PRO max的最大理由不是螢幕尺寸,而是他那足以俯視近幾年所有旗艦手機的霸道續航能力。它的螢幕新特性和A15晶片是實現超長續航的關鍵。可能還有很多人不知道,日常使用的場景下,IPHONE13PRO系列的螢幕峰值亮度可以達到1000尼特,足以彌補超瓷晶面板強光下不夠清晰的缺點。螢幕比上一代更亮,但功耗反而更低。
大家近幾年用iphone肯定遇到過螢幕發熱突然降亮度的情況,沒錯,旗艦手機的螢幕和晶片一樣很容易發熱,今年是3PRO max這塊螢幕給我的感受是色彩表現跟上一代相比幾乎沒差,強光下的螢幕可視性顯著提升,即便在白天戶外也可以最高亮度下維持很長時間不降亮度,安卓手機很常見的發熱鎖重新整理率現象在13PRO max上也不會出現,因為ios的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演算法很聰明,重新整理率可以實時靈活調節,晶片不會一直處於高負載狀態。
蘋果和安卓的旗艦機都有lt po螢幕,區別就在於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演算法。安卓手機的重新整理率策略很簡單,全靠系統自帶的黑白名單判斷,在白名單裡的應用就可以全程排滿90或者120,那不在白名單裡的應用就一律所在60赫茲。用LGPU螢幕的安卓手機刷微博來舉例,從手指觸碰螢幕、用力滑動到完全靜止的這個過程,安卓手機的螢幕重新整理率都會保持在最高數值內容完全靜止之後的幾秒鐘才會開始降低重新整理率。
而IPHONE13PRO系列的重新整理率會根據你的螢幕內容滾動速度變化而變化,存在一個遞增遞減的過程。蘋果想提供一套兼顧流暢和低功耗的可變重新整理率標準,實際體驗也確實很不錯,高重新整理率已經被android手機提前完了三但是蘋果依然可以利用他的應用生態號召力,提供更聰明、更省電、更統一的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方案。
不過IPHONE13PRO系列的高刷體驗也並非完美,因為在手機發售兩個多月後的今天,依然有不少APP沒有完全適配ios食物,比如阿里系的APP普遍還沒有適配好,無論是淘寶還是鹹魚,滑動流暢度就是明顯感覺不如其他APP。
進入設定二級選單也會經常所在60赫茲微博部分二級選單和動畫是配了高刷,但另一部分二級選單還沒有適配高刷。iphone的高刷目前也存在割裂感,只不過我們平時使用APP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刷首頁或者其他頁面,功能設定裡的二級選單開啟率不算很高,所以沒有給我日常使用帶來太大的困擾。
蘋果這套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演算法除了省電,還有一個極大的優勢,那就是介面和標準都由蘋果統一開放,只要應用開發者積極適配各種型別的APP都可以獲得最佳體驗。安卓系統對影片類APP的高刷適配至今依然非常謹慎,比如小米、oppo VIVO的絕大部分。只要一開啟愛奇藝、嗶哩嗶哩、抖音這些影片的APP都會統一所在60赫茲IPHONE13PRO系列,不會可以滑動的介面,該上高刷就上高刷,停止滑動馬上切換至的刷,省電。刷抖音時,上下滑動切換影片的觸感和動畫也極其順滑,停下來看影片的時候又會馬上降低重新整理率,省電。
蘋果在開發者文件裡寫了這樣一句話,You can force the promotion display to show your content at any specific,你不能強制一塊自適應重新整理率螢幕,以固定的重新整理率顯示你的內容。換言之,蘋果認為應用開發者應該充分利用led螢幕的特性,既不要全程地刷野,不要全程高刷軟體,要和硬體完美結合,提供最完美的體驗。
這句聽起來理所當然的話,目前只有蘋果有能力實現軟體生態雜亂,品牌眾多的android手機很難做到。雖然android的重新整理率策略相比蘋果有點蠢,尤其是三星手機,會全程莽在120赫茲,不顧功耗和發熱,但好處是全程保持最流暢的狀態,用起來就是爽。可如果到了明年去年android手機廠商們再不重視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演算法,依舊採用最簡單的黑白名單機制,那麼功耗發熱問題還會持續存在。安卓陣營的高通和聯發科晶片,他們的能耗通通被蘋果a系列晶片吊打,在硬體不如蘋果的前提下,還繼續採用一成不變的重新整理率適配機制,那今年驍龍八八翻車的悲劇以後可能還會上演。
我現在用IPHONE13PRO max的習慣是聯通單卡開自動武器,出門不帶充電寶,只要玩遊戲的時間別太長,滿電狀態用到自動關機,至少有九個小時的亮屏時間。如果你只開4G和固定亮度,開啟全域性暗黑模式,把軟體的後臺自動重新整理全部關閉,續航還會進一步提升,比5000毫安時電池的安卓旗艦續航還要強一大截,幀就隨便用。因為我的辦公場景很固定,平時非常依賴無線充電,有時出門手機電量一般都會保持在80%以上,剛開始我還會帶一塊充電寶應急,後來發現根本沒必要,13PRO max的續航能力就是這麼霸道,買回來用了兩個月,有線充電我只用過兩次因為偶爾用完手機之後會忘記放回max支架上充電,臨時要出門才發現手機沒充電,只能插有線快充,十幾分鍾應急一下再出門。
iphone的有線充電體驗我已經連續失望了好幾年,只要蘋果一天不願意放棄lightning介面,快充功率就一天也上不去。況且舊iphone目前的散熱堆疊結構,我用一個30瓦PD協議快充頭給13PRO max進行27瓦的快充,發熱量居然比安卓的65瓦快充還要更大,就離譜啊,13PRO max這臺手機是典型的充的慢用的慢,雖然續航能力超級強,但萬一遇到突然有事需要出門,但手機又忘了充電是3PRO max的充電速度還是會讓你崩潰的。所有旗艦手機裡的電競水平充電寶還是有備無患。
iphone的訊號問題大家也一直比較關心,因為他一直都爛得很穩定。我的感受是從IPHONE12開始轉用高通基帶之後,通訊穩定性確實有顯著提高,至少我在廣州生活,一直用聯通卡也沒太大問題。13PRO max我也很少會遇到上不了網的情況,唯一翻車的地方就是我家樓下的菜市場,但是simple math去一定會有訊號,但沒網路掃碼付錢都很困難。我是單卡,Iphone X雙卡訊號更差。
我的建議是最好用兩張不同運營商的卡,因為不同運營商在不同城市、不同街道的訊號鋪墊都不一樣。你要是在深圳生活還敢用iphone插兩張聯通卡,那你就得做好隨時失聯的心理準備。影片講到這裡,IPHONE13PRO max給我帶來的驚喜主要是螢幕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演算法、霸道的續航,失望的方面是糟糕的手感和一直糟糕的有線充電,還有讓我最失望的相機,從這一代iphone開始,我對蘋果的相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失望和質疑。
從IPHONE12PRO max換到13PRO max,我幾乎感受不到硬體和演算法升級帶來的體驗提升。除了光圈更大的超廣角鏡頭拍照確實更純淨之外,最常用的主攝和長焦並沒有給我帶來任何升級的體驗,尤其是這顆三倍長焦鏡頭,光圈只有f2.8,底子也不大,蘋果自己也知道這顆鏡頭非常依賴光線,所以一旦你想在暗光場景下使用長焦鏡頭拍照,蘋果都會自作聰明地偷偷切換成主色,然後放大裁切成三倍的照片,你以為這是長焦鏡頭拍的,實際上這只是一張畫素連400萬都不到的主攝裁切照片,清晰度差遠了。
這顆長焦鏡頭的對焦距離也讓我覺得很迷,這樣的距離應該夠了吧?不行,拍出來的還是主攝裁切照片,你得至少預留50釐米以上的對焦距離才能呼叫長焦頭。所以這顆鏡頭唯一的用處就是大白天拍中遠距離的風景和物體,稍微湊近一點或者光線稍微暗一點,系統都會悄咪咪地給你切換成主攝,不給你用長焦。ios原相機強制呼叫長焦鏡頭的方法也有,就是手動開啟夜景模式,但由於這顆長焦頭實在太吃光線了,夜景模式動不動就要等待三秒以上,舉著這麼重的手機等幾秒鐘就為了用長焦鏡頭拍一張照片,畫質也不算特別好,這也太傻了吧,1萬塊錢買臺手機,三顆鏡頭有其中一顆這麼難用呢,也摸不清他什麼時候會偷偷切換成主攝。這完全違背了蘋果相機傻瓜式操作的初衷。
iphone相機的優勢還是那幾點,取景器流暢,拍照迅速出片色彩及白平衡穩定,影片錄製天下無敵,影片錄製iphone真就沒有對手怎麼誇都不過分,因為用手機拍影片比拍照需要更強悍的晶片實時算力。iphone超強的晶片效能可以同時兼顧好畫質、防抖、白平衡、曝光以及色彩,安卓這邊最多隻能兼顧兩三樣。
iphone收音質量也一直吊打安卓手機。所以IPHONE13PRO max的相機給我一種在吃老本的感覺。硬體規格和13PRO一模一樣,沒拉開差距也就罷了,牆下還是那麼老幾樣,畫素還是1200萬,沒有任何新的驚喜,反而在拍照方面還退步了。如果你非常在意手機拍照的畫質,那麼現在iphone恐怕很難讓你滿意,比安卓旗艦強太多了。
總結,IPHONE13PRO max在我心目中是一臺使用的大屏iphone,前所未有的續航能力解決了我的電量焦慮問題。我不是一個重度依賴ios的手機使用者,可在我用過這臺手機之後,我對旗艦手機續航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一大截同時,它的效能和螢幕依舊領先全行業,Ios的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演算法方向也對了,再給開發者們一點時間,軟體體驗還能更好。如果你不想出門時再掛一個尿袋,不想打遊戲看影片時還對著一塊小螢幕,願意犧牲手感換取強大得多的續航和遊戲影片體驗,買max就對了。
現在我對iphone的不滿主要體現在原地踏步的拍照表現,以及蘋果傲慢的態度。我不想浪費篇幅去誇讚使用價值不高的電影模式。雖然iphone依然是我最愛的影片手機,但他早就不是我最愛的拍照手機了。iphone的殺手鐧是ios系統和自研晶片的組合拳,他有著安卓手機難以顛覆的軟體體驗,這就是蘋果一直趕傲慢的教育市場的底氣。我就是不送充電頭,我就是不願意換掉能持續幫我賺錢的lightning介面,我就是要把牙膏存起來,一年一年慢慢擠。我在之前幾期影片裡分享過一個觀點,希望安卓廠商們能選對方向,不要在硬體配置上內耗。安卓旗艦的拍照、快充、天線、訊號、散熱結構都已經比以前強很多了,比如手機螢幕重新整理率在上一百四十四一百六十五赫茲提升都很有限,沒有意義,更應該重視系統和軟體。
我預測android手機接下來會出現兩大體驗轉折點,第一點,摺疊屏手機普及,價格更親民,適配應用的數量更豐富,第二點,擁有更聰明的自適應重新整理率演算法,降低晶片功耗壓力,提升手機的續航能力。IPHONE13PRO系列最值得android手機廠商借鑑的不是直平和小麗邊設計,而是對手機可變重新整理率的應用及理解。未來半年,如果其他廠商的重新整理率演算法沒有任何調整和進步,IPHONE13PRO max的續航成績很可能會持續穩居旗艦機第一名。好了,本期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收藏+關注哦!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和建議,也可以在下面評論區留言討論哦!【圖片若有侵權,麻煩私信刪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