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
因此次穿越路線篇幅較長,分“天泉寺滴水巖”和“棲隱寺”兩篇釋出。此篇為第一篇“天泉寺滴水巖”的部分。
- 出行日期:
2022年2月7日,週一
- 先上總結:
門票:無
停車:免費
位置:北京門頭溝妙峰山鎮南莊村/櫻桃溝村
導航:“南莊橋”(高德)
總里程:20公里左右(天泉寺-棲隱寺環線)
累計爬升:800米左右
用時:8小時左右(正常比我們快)
路況:穿越路線,非休閒步道(滴水巖原路返回為休閒路線)
提醒:自備垃圾袋,把產生的垃圾帶下山;可帶狗狗;看溶洞需帶探照燈;部分路段很滑,土灰很大。
- 相關資料
“天泉寺”創建於明代,清代多次重修,初稱“大悲庵”,清乾隆時稱“天泉寺”。滴水巖景區為明清時期著名的旅遊景點,康熙年間被列為宛平八景。在寒冬的時候,岩石上的水滴掉落在蓮花池裡,結成冰柱,晶瑩剔透。
- 徒步細說
到達導航目的地,公路左邊有個小木屋,那裡可以免費停車。停好車後往有起降杆的鐵門進去,開始徒步。進鐵門前左邊有“滴水巖”石碑,不過被柏樹包圍著,不注意看很難發現。
前面的路都很寬,但是因為在山石開採路段,所以路不平,碎石挺多,灰很大。
在500米處,有岔路,往左。
在1.2公里處,又有岔路,往右。
前段沒什麼風景可看,後面過了開採這段路,風景不錯,地上有積雪,踩在上面沙沙作響,聲音很治癒。依然是很寬的道路,走起來很輕鬆,基本沒有爬升。
在總里程大概3.5公里處,就能看到臺階了,從這裡開始真正的登山。如果只是單獨想看天泉寺,車效能夠的話,可以直接開到這附近,看完原路返回就好。(路上有碰到開越野車來的)
剛上臺階,左邊有一個石頭蓮花底座;右邊有一尊石佛。
臺階步道有圍欄,但是年久失修已損壞,不建議扶。
臺階往前不遠,有岔路,左邊臺階是繼續去天泉寺的路;右邊小路是等下穿到棲隱寺的路。所以先往左上去,看完天泉寺後再回到這個岔路口。
臺階爬大概500米,就到天泉寺山門這裡了,山門前面有棵松樹,有迎客松的意思。
過山門,旁邊有臺階可以上到山門上面看風景,視野不錯。
山門右側的巖壁上,有石刻:兩邊是蓮花底座的石碑,中間可能是個廟門。
山門前面有個很大的溶洞,我們沒有進去看。
過山門後繼續爬臺階300米左右(總里程4.3公里),就到寺廟了。臺階上來後,右邊有個小平臺,有石桌石凳可以休息;左邊通道上去是看滴水巖的;中間是一顆千年檀樹,檀樹往前是一鼎香爐,香爐對著的就是天泉寺的正殿,供奉的是釋迦牟尼佛,匾額上面寫著“佛光普照”。
我們先看古檀樹和正殿,看完繼續往前走,過走廊後右邊能看到一個蓮花底座的石碑,跟山門旁的石刻相呼應。正面碑首刻著“功德緣滿”,背面碑首刻著“萬古流芳”。不過字跡風化厲害,看不清是什麼時候的碑。
看完石碑,往前有個很大的溶洞,洞口很寬,裡面供奉的是關二爺。這個溶洞比較深,裡面是以前做好的環形木棧道。如果要看溶洞裡的景觀,需要帶探照燈,手機燈光不夠。裡面有一“龍床”,上面有魚鱗狀花紋;頂上有垂蓮狀鐘乳石;還有一方清池,接岩石滴下來的泉水。洞內太暗,照片都拍糊了,就沒放上來了。
看完溶洞回到主殿這邊,旁邊的過道上臺階,去看滴水巖。這個時間的冰柱已經非常大了。殿裡供奉的是千手觀音,匾額上寫著“靈巖攬勝”。
儘量不要靠近冰柱或者在冰柱那裡停留過長,因為上面岩石的冰錐會掉下來。
屋簷上的岩石刻有“洞天”兩個字,不易發現。
滴水巖的左邊還有個小冰瀑,也是滴水形成的;右邊有個小冰柱,頂巖立地。
看完天泉寺,我們原路返回到前面提到的岔路口,去棲隱寺。如果是帶老人小孩來看滴水巖的話,原路返回就好,後面穿到棲隱寺的路爬升大、耗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