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是在大約一百萬年以前,由熱帶和亞熱帶森林裡的一種高度發達的類人猿進化而來。
類人猿是如何進化為人類的?
最初的時候,類人猿們成群的生活在熱帶亞熱帶溫暖溼潤的森林裡,他們擁有較其他動物更加發達的大腦和靈巧的四肢。
為了生存,他們必須經常攀爬樹木,採集果實,使用木棍和石塊獵取食物,築巢打洞等。久而久之,他們越來越習慣後肢獨立站立和行走,前肢逐漸解放出來變成了手,後肢逐漸變成了腳。於是,類人猿逐漸學會了直立行走。學會了直立行走的類人猿由於身體更加靈巧,又能夠從事更加複雜的勞動了,而從事更加複雜的活動又讓類人猿積累了更多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更多的知識,於是又促進了類人猿的大腦和意識的發展。
由於類人猿的不斷髮展,他們可以從事的勞動也更加複雜。由於很多複雜的勞動無法獨立完成,所以類人猿們在勞動中逐漸開始團結起來,互相合作。彼此之間的聯絡日益頻繁。這樣便產生了互相交流的需求。在長期的咿咿呀呀的交流中,類人猿們最終發展出了語言。當然了,最初的語言是非常簡陋的,可能只是一些獨立的音節。
語言產生以後,又極大的推動了類人猿的發展。因為交流更加順暢,加強了類人猿們的聯絡,使類人猿們能夠從事更加複雜的勞動,從而又積累了更多的經驗和知識,不斷處理更加複雜的事物,又推動了大腦的發展。
類人猿在漫長的勞動中,身體器官不斷髮展,勞動經驗不斷積累,促使類人猿的大腦不斷完善,最終類人猿的大腦發展成了人的大腦。
類人猿就在這樣的勞動實踐中經過了幾十萬年的進化,終於變成了人類。可以說,勞動創造了人類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