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產豐富的廣東,總是讓吃貨們流連忘返,就連那些以前對美食沒那麼講究的人,到了廣東之後都被動成為“美食品鑑大師”,這足以說明廣東這塊土地隱藏多少美味的食物,簡直就是美食天堂。
依山傍海的廣東,從來不缺食材,除了廣州以外,潮汕地區在全國也是響噹噹。看到“潮汕”兩個字,大家就知道這個地方和海很接近,因此平日裡的飲食大多和海鮮相關,吃的都是新鮮的海貨,講究的是食材的原汁原味。
在潮汕,有一種奇特的魚,土名叫做“雞腿魚”。潮汕人說“買雞腿貼魚鼎”,這裡的“雞腿”指的一定是雞腿魚。只要在潮汕生活過一段時間,一定聽說過雞腿魚的大名,所以應該沒有哪個潮汕人不認識這種魚吧?
雞腿魚,學名是馬掌丁魚,被叫做雞腿的原因,就是因為這種魚外表是瘦長的倒三角,魚骨極少,只有中間一條大魚骨。如果把魚拿去油炸的話,你甚至可以抓著魚尾巴,用吃雞腿的方法來吃這條魚。
嚴格來說,雞腿魚這種俗名,是汕尾人叫出來的,在海門,這種魚叫做鳥燕。由於這種魚的產量大,在潮汕,甚至是在海南地區的市場,都比較常見,而且價格也不貴。好這一口的人經常買回來,自己在家做成下飯菜。
雞腿魚有一個特點,做好之後湯腥肉鮮,只能吃魚肉,如果煮湯的話,魚湯是不好喝的。所以潮汕人做雞腿魚的時候不下水,用“貼魚鼎”的方法來烹飪雞腿魚,這樣做出來的魚肉鮮美無比,肉質緊實。
貼魚鼎,其實就是燜魚。先把雞腿魚的魚鱗和內臟全部去除,清洗乾淨,然後用廚房紙將雞腿魚裡裡外外的水分吸乾,然後撒上少量食鹽,醃製15分鐘,讓鹽分進入魚身,起了提鮮的作用。
在鍋裡下油,放入蔥和姜,蔥姜都要切大段大片,為的是鋪滿整個鍋底。把大段的蔥和大片的姜鋪在鍋底後,在蔥姜上面鋪上雞腿魚,一條一條魚平鋪好,然後蓋上蓋子,小火到中火燜六分鐘。
開啟鍋蓋,看到雞腿的魚皮爆開,露出裡面白色的魚肉,就說明雞腿魚已經燜熟。吃起來格外鮮美,因為沒有湯汁,而且魚腥味已經被蔥姜的香氣掩蓋,不需要多餘的調味料,已經非常美味。
事實上,在國內的一些菜市場也能看到這種魚,知道的都來說說,你們家鄉叫這種魚什麼名字呢?
來源:潮人遊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