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蒙古四絕之一•弓:遠端打擊
八角捋須笑道:“說起蒙古帝國的強大,最根本的、還是軍事力量的強大---這也是本課學習的核心內容。”
小武點頭道:“不錯。還請你仔細分析,他們的軍事力量到底是如何強大法。”
八角微笑道:“蒙古的軍事力量、依我看共有四絕,這要一個一個來說了。”
“蒙古第一絕---是弓。指的是蒙古人最擅長的射箭之術。但這也不是最注重能夠拉開神臂弓的蒙古人有多少,哲別(哲別之名就是指神箭手,此人善射而被眾人忘其本名)的箭法有多麼準。並不是完全以射得遠、射得精準來衡量戰鬥力,我說的是蒙古的很多戰法、都圍繞著弓來設計。”
小武點頭微笑道:“聽說哲別的箭法是蒙古第一準,他連成吉思汗小女兒擺在自己頭頂帽子上的小老鼠都能射中!但是,騎兵都會射箭,這也沒什麼奇怪的哦,蒙古的戰法究竟有何特別?”
八角微笑道:“歷史上眾多的騎兵部隊,作戰時的武器都以刀、劍為主,弓箭只是第二兵器,更不要談整個集團的戰法是圍繞弓箭為核心的。如果參考其它騎兵,刀劍的使用率為80%的話,那弓箭的使用率僅為20%。”
“而且,大多數軍隊都是騎兵、步兵配合作戰的,若有專門的弓箭兵,那也是待在步兵之中、列陣之後,方才可能對附近的戰場箭如雨下。然而蒙古的軍隊卻是純騎兵,而且特別喜歡遠距離進攻,習慣在高速運動中騎馬射箭、而不是站在平地上列陣射箭。”
小武領悟道:“蒙古人最喜歡一邊快馬奔騰,一邊射‘移動靶’?這是草原打獵形成的習慣吧?所以他們的武器使用率,射箭或許要佔80%,刀劍卻只有20%,同其它多數軍隊相比反過來了!”
八角點頭道:“正是這樣的。所以蒙古的騎兵戰武器,歷來弓箭第一、刀劍或套索第二。他們往往不會給敵軍以正面肉搏的機會,除非對方已經完全崩潰。“
小武皺眉道:“那麼怎樣才能做到弓箭為主戰鬥呢?”
八角捋須道:“這涉及到一系列訓練。首先,你要在每匹馬上帶至少兩大壺箭,一種箭頭小、分量輕,用來遠射;一種箭頭大、分量重,用來近射。有時候甚至要帶三種箭。”
“如果是離敵人在五百步左右的‘遠戰’,則先使用小箭頭的箭進行群射,並且都要朝天四十五度斜向射,以便一群人射的箭大致落在同樣遠的地方。”
“如果離敵人在二百步以內,則用大箭頭的箭正面瞄準單射,這是蒙古人認為的‘近戰’---依然是射箭,不給對方以還擊的機會。”
小武想了想,道:“這些射法,都是要和騎馬配合的吧?”
八角捋須道:“當然。只有同騎馬的技術相配合,才能保證敵我之間的距離不會有大的偏差,才能保證使用正確的戰術對敵。”
小武質疑道:“你剛才說五百步外,當用小箭頭弓箭進行群射。可是馬匹是活動的,蒙古軍隊也無法聚在一處不動,那如何進行群射?”
八角微笑道:“進攻之時,騎兵的衝鋒當然是運動的。但是同歐洲騎兵常直接衝入敵陣不同,蒙古的騎兵---除非是專設的敢死隊,否則通常不會直衝入敵軍陣中;而在接近敵人時馬匹一轉,同敵陣擦肩而過、同時側向將箭只射入敵陣。”
“訓練有素的蒙古騎兵都走這樣的彎曲路線---號稱‘走弓不走弦、求遠不求近’,始終同敵陣保持一定的距離。騎兵一隊接著一隊,這樣‘走馬燈’似的快速輪流側面射,必讓敵陣很是頭疼。”
小武恍然道:“這樣敵人就陷入了兩難境地!要固守陣形,就只能挨射、不能還手;要上前交鋒,則原先的陣勢已亂,導致露出新的破綻。”
八角點了點頭,笑道:“這就是橫向輪射的威力。而如果對方也有數量眾多的騎兵前來衝擊,那就採用‘蠻古歹’戰術---這是一種從匈奴人時期就傳承下來的背射術,以保證在騎馬退卻的時候,可以回身射殺追兵。
小武突然身軀一震,道:“我明白了。此時由於追、逃雙方都在快速騎馬,如果對射的話,在前面跑的一方反而佔便宜。”
“因為逃方的相對箭速=箭的速度+馬的速度,使得追兵更難躲過;然而追兵的相對箭速=箭的速度-馬的速度,所以會吃虧。”
八角大笑道:“有理!‘蠻谷歹’戰術常常可令追兵發瘋。雙方人數越多,後方的騎兵越難躲過前方的背射之箭。但是,這對前方騎兵的要求也很高,可不能因為轉身射箭就從馬上掉下來,騎速更要快,不然被追上就死路一條了。”
小武思索道:“那如果對方是用步兵對付你的騎兵呢?又怎麼辦?對方的步兵裡面可能也有很多弓箭兵?正面對射,結果又會如何?再者還有很多使用弩箭和弓床的,那可是用機器來射箭的呀,難道比不過人射?”
八角捋須笑道:“機器射出的弩箭,當然也很厲害。但是連珠弩通常只保證箭多、卻不保證箭遠---這是其弱點。而如果使用重型機器如床弩,雖可以致遠,但一般移動緩慢、而且數量不多---顯然缺點也不小。”
“蒙古的軍隊通常機動能力極強,會交替使用遠射和近射,也善於隨時變換主攻的方向。相對於強大而固化的弩機來說,蒙古的騎射戰術實在是太靈活了。”
小武繼續挑戰道:“那如果用盾牌抵擋呢?用羅馬軍隊的那種大盾牌?”
八角道:“當然可以使用盾牌,而且有些歐洲騎士,盔甲都武裝到了牙齒,只露眼睛一條縫,似乎人完全不怕被射,但馬匹還是怕的。”
“過於注重防守的戰法,器械大都比較笨重,完全無法跟上蒙古兵的機動能力。這樣就只能被動挨打,無法快速還擊。”
小武又道:“那麼,蒙古騎兵自己不需要穿戴盔甲的嗎?”
八角搖了搖頭道:”當然需要。蒙古兵也並不是不怕別人射自己,但他們的防護手段,通常只是身穿厚厚的皮甲、以及絲綢內衣。這樣的擋箭功能或許比鐵甲要差,但是對人體活動的影響相對較小。”
小武大奇道:“還穿著絲綢內衣?絲綢不是很漂亮嗎?為什麼不穿在外面?”
八角呵呵大笑,道:“穿上絲綢內衣也並不是為了美觀!通常戰士們不很關心外衣是否漂亮,更別說內衣了。但在戰場上,萬一敵軍的箭頭穿透皮甲、射入肉體的話,絲綢可以再抵擋一下。尤其在拔箭的時候,絲綢還可以裹住箭頭、一起拔出,如此,疼痛感和出血量都要少得多。”
小武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估計蒙古軍隊經常搶劫絲綢,都用來幹這個了。”
八角莞爾一笑,道:“既然絲綢對打仗有用,蒙古戰士當然會迅速推廣。”
小武點點頭,道:“總結一下,蒙古軍隊特別重視弓箭,其實就是重視遠距離打擊。這同絕大多數國家軍隊的重視肉搏戰,真是相當不同呀!可說是領先於時代啊!”
八角捋須點頭笑道:“你基本明白了。其實在蒙古第一次西征時,攻破撒馬爾罕的戰役、就很典型地說明了這一點。”
小武奇道:“攻克撒馬爾罕城有什麼特別的?你給我說說?”
八角嘿嘿一笑道:“成吉思汗雖然包圍了撒馬爾罕,但是四面觀察此城,卻沒發現什麼弱點。而且這是花剌子模首都,城中存糧很多,短時間的圍困也根本沒用。為了防止夜長夢多,蒙古軍隊準備強攻此城。”
“然而第一天剛開始強攻不久,城門突然一開,城中有很多騎兵衝出,向蒙古軍隊發動了正面攻擊。於是蒙古人只得停止了攻城,開始了騎兵對騎兵的野戰。從清晨直殺到天黑,雙方的死傷基本對半開;最後對方又開啟城門,接應剩餘部隊回城休息去了。”
小武大為驚訝道:“蒙古騎兵對付撒馬爾罕騎兵,竟不能佔據上風?而且成吉思汗還在現場親自指揮,是吧?”
八角捻鬚道:“這就是蒙古騎兵不能發揮長處的結果。一則,戰鬥就發生在城外幾公里的範圍之內,蒙古軍隊一跑就是幾十公里的特長髮揮不出來。二則,雙方就在城下近身搏殺,所用兵器也以刀劍為主;這樣一來,蒙古騎兵和其它騎兵就沒有多大區別。”
小武點了點頭道:“有道理。那這種情況應該如何避免?”
八角笑道:“成吉思汗當晚就傳令改變策略---從第二天開始,全軍要一直射住城門,不讓對方人馬出來。”
小武道:“射住城門……?”
八角接著道:“第二天一早,當城內騎兵休息了一夜、養足了精神,興沖沖地騎馬出城門準備同蒙古騎兵再次拼殺的時候---突然發現城外所有蒙古軍人,都張弓搭箭、瞄準了每一個城門。”
“只要一看見任何人馬出現在城門洞裡,蒙古軍人立刻箭如雨下;於是無數城內出來的騎兵連人帶馬被射成了刺蝟;而且很快就堆積如山,堵死了撒馬爾罕的每一個城門。”
小武訝道:“這就是說,蒙古人不打算再同對方騎兵決戰了?”
八角搖搖頭笑道:“你不要以為,蒙古戰士就一定喜歡騎兵野戰!其實那只是障眼法,蒙古人最喜歡的戰法實質、乃是遠距離進攻打擊---即他打得到敵人,而敵人打不到他!”
“當城門被堵死以後,撒馬爾罕城內的軍隊再也無法出來,也就只好被動守城了。到了這個時候,城外的蒙古軍隊正好將所有工程器械一字排開,先朝著城內扔上數千顆大石頭再說。”
小武點頭道:“蒙古人用投石機了?”
八角捋須微笑道:“投石機也是遠距離攻擊武器的一種,比起弓箭來說威力更大。在敵人無法出城、只能挨砸的情況下,正好盡情使用。”
小武同意道:“這麼看起來,提倡使用弓箭和提倡使用投石機,正是同樣的軍事思想。但是投石機過於笨重,也只有蒙古軍隊、能將其與弓箭有機結合了起來。”
八角點頭道:“巨石連砸了幾天之後,撒馬爾罕守軍中無數能征慣戰的勇士,就在無法還手的情況下,毫無任何意義地死在亂石與亂箭之下。於是外城旋即崩潰,而內城也沒有守得太久。”
小武搖了搖頭道:“估計撒馬爾罕軍隊原先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雙方的戰鬥竟變成這個樣子!”
八角捋須微笑,道:“‘遠勝於近’---這是思想上的差距!”
“蒙古的軍事思想已經很符合現代戰爭的‘遠距離打擊’思想了。儘量在超出對方攻擊範圍以外的距離,向對方施以遠端打擊。這樣可使得對方蒙受巨大損失,而本方人員損失幾乎沒有。”
小武領悟道:“在今天來看,似乎海灣戰爭---美國攻打伊拉克的例子就是如此。在幾乎沒有看見敵軍的情況下,薩達姆的80萬共和國衛隊,就已經被美軍遠端轟炸得土崩瓦解了。”
“伊拉克軍隊除去了死亡者、投降者、解散者以外,倖存者寥寥無幾。這樣當美軍地面部隊攻過來時,共和國衛隊實際上已不復存在了。”
八角捋須呵呵笑道:“提倡遠端打擊的道理,古今都是一樣的。只不過蒙古人用的是弓箭和投石機,如今可以用導彈和轟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