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朋友一到春天面板就開始長蕁麻疹,找了很多醫生用了很多藥,總是反反覆覆讓你備受煎熬,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你沒有辯證對自己的症狀,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下中醫是如何辯證論治蕁麻疹的!
在我們中醫上講蕁麻疹屬於風疹、癮疹的範疇,認為是由於體質太差,面板和肌肉之間出現空隙,正好趕上外感的風熱、風寒、風溼的邪氣,又或者因為飲食不規律,喜歡吃辛辣和肥膩的食物,而導致咱們人體脾胃失調,造成溼熱困在脾中或者因為內熱生風邪又或者衛外不固,面板鬆弛,風邪最終會留在面板和肌肉的腠理之間,導致風邪不能疏通排洩。
這種時候面板正邪互搏,就會出現蕁麻疹,我給大家列舉幾個中醫常見的型別和調理方法!
1.風熱犯表型,症狀是疹子發紅,發熱發癢,遇到熱會加重,常常還會引起嗓子的腫痛,舌苔薄且發黃。這一種多是常吃燒烤,油膩瓜子類高熱的東西引起的。治法以辛涼透表,宣肺清熱為主,用荊芥穗、牛蒡子、丹皮、黃芩、蟬衣配伍。荊芥穗疏風宣肺,牛蒡子清熱解毒利咽,丹皮涼血清熱,黃芩洩肺火,蟬衣不光散風清熱還能止癢。
2.風寒束表型,都是因為吃了寒涼的東西或者是受了風寒引起的,這種疹子是粉白色的,遇到風冷就加重,暖和一點就減輕一點,舌頭淡胖,舌苔發白。治法以辛溫解表、宣肺散寒為主,用麻黃、丹參、浮萍、陳皮配伍。麻黃辛溫宣肺開啟腠理,浮萍分散寒溼,丹參養血潤膚止癢,陳皮理氣開胃醒脾化溼。
3.衛氣不固型,這種是因為慢性的,主要是因為身體免疫力差,被風邪入侵造成的。治法以益氣健脾,固表祛風為主,用黃芪、茯苓、荊芥、烏梅,黃芪和茯苓益氣固表,荊芥可以祛風止癢,烏梅可以止汗。
4.氣血兩虛型,也是慢性,反反覆覆不叫難纏,時間久了導致氣血都耗損過大,從而血虛而生風邪。治法以益氣養血,疏風解表為主,用黃芪、首烏、烏蛇配伍,黃芪、首烏能補氣養血,烏蛇可以祛風解表。
以上四個是我分享的比較常見的蕁麻疹調理方法,在此前強調,中醫治病是一人一方,講求辨證施治,具體用藥需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確定,況且蕁麻疹還有很多型別,感覺身體不適還是要線下就醫。喜歡的朋友請關注點贊轉發收藏我是中醫李斌斌,謝謝大家的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