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句俗話足以證明一日三餐對人體的重要性。
但是,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人開始不吃晚餐,有的人認為不吃晚餐減肥效果最佳,有的人認為不吃晚餐可以排毒,甚至有人認為不吃晚餐可以降血壓......
不吃晚餐真的有那麼多好處嗎?晚餐與身體健康有什麼關係?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關於晚餐的那些事~
一、不吃晚飯,小心4大危害找上門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減肥等各種原因而選擇“拋棄”晚餐。殊不知,這樣做很可能會給你的身體健康帶來傷害,這四個危害你是否能承受?
1.免疫力下降
一日三餐中少了一餐,會導致身體能從飲食內攝入的營養元素缺乏。缺乏蛋白質會導致體內無法合成足夠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系統功能會因此而大大下降,導致很多疾病有機可乘,在患病後治療的難度也會增加。
2.入睡困難
不吃晚餐的話,身體大約會有12小時以上的時間沒有進食。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會在入睡前感覺飢餓,餓到難以入睡。或是在睡眠中途因為飢餓而醒來,導致正常的睡眠質量受到影響,第二天的工作狀態也會大打折扣。
3.胃部疾病
人體處於飢餓狀態下時,胃部會分泌出大量胃酸,不吃晚餐會導致胃酸沒有食物中和。大量胃酸在胃部內會引起胃粘膜損傷,長期以往下去極易引發胃部疾病,如胃炎、胃潰瘍等,部分嚴重的甚至會演變成癌。
4.影響大腦功能
飢餓狀態下,很容易會導致身體出現低血糖症狀。而葡萄糖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唯一能量來源,長期沒有糖分攝入會導致大腦細胞失去養分,引起缺氧症狀出現。長期下去,可能會導致大腦出現一些不可逆的損傷,引起記憶力下降等症狀。
二、3種常見錯誤晚餐方式,你中招了嗎?
不吃晚餐對健康不利,吃錯了晚餐也會給健康帶來威脅,這三種錯誤的晚餐方式,很可能你現在還在做。
誤區一:晚餐吃得太多
哈爾濱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孫長顥、李穎等曾共同進行過一項研究,研究選取了2003~2014年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資料開展了調查分析。研究人員發現,罹患糖尿病的患者晚餐攝入多、早餐攝入少的話,死亡風險會顯著增加。
夜間本身運動量就少,再加上晚餐距離入睡的時間較近,很容易會導致消化吸收不完全的情況出現。在睡眠狀態下,胃腸道還在“加班加點”進行消化,長此以往下去很容易導致胃腸道出現功能性損傷,引起一些疾病出現;
晚餐攝入的熱量過多,還容易導致身體肥胖,繼而引起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出現,嚴重威脅健康;晚上吃得太飽,身體無法及時消化,很容易引起失眠、多夢的症狀出現,久而久之甚至會引起神經衰弱。
誤區二:晚餐吃得太晚
有研究指出,晚上10點吃夜宵的人相較於晚上8點吃晚飯的人群,出現肥胖的風險會顯著增加。
因為在夜間睡眠狀態下,胃腸道的蠕動也會隨之變慢,消化的效率自然也會下降,大量脂肪、糖分在腸道內長時間堆積,會促進腸道吸收,繼而誘發身體肥胖,而肥胖和多種疾病,甚至是癌症的發生風險之間都有很大關係。
另外,餐後4~5個小時是身體排鈣的最佳時間,晚餐吃得太晚,身體需要排鈣時已經進入睡眠了。在這種情況下,尿液內的鈣質很容易沉積,繼而誘發泌尿結石出現。
誤區三:晚餐不吃主食
不少養生達人認為晚餐不吃主食減少碳水化合物是健康的做法,殊不知,這樣做很可能會影響壽命!《柳葉刀公共衛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佔有總能量的50%左右,人體的死亡率最低,該數值過高、過低都會縮短預期壽命。
也就是說,晚餐吃主食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適當的減少主食攝入量,一定不要完全不吃。
三、晚餐這樣吃,才能更健康!
想要健康的吃晚餐,有不少需要注意的點,跟隨小編一一來看。
1.晚餐的量——比早餐少點
建議一日三餐的能量配比保持在30%:40%:30%,這個數值是較為合理的。早晚餐的佔比可以適當的做出一些調整,早餐可適當的多吃一些,晚間活動量較少,可以少吃一些。
2.晚餐時間——在6-8點吃
晚餐的時間建議保持在睡前4個小時之前,6~8點這個時間點適合絕大部分的人群。
3.晚餐的種類——均衡而多樣
在晚餐的食物選擇上,要儘量保持營養均衡、多樣化。主食可以選擇用粗糧代替細糧,然後配合上適當的蔬菜、水果即可,儘可能選擇多樣化的顏色,讓身體可以攝入不同的營養元素。
4.晚餐作用——“查漏補缺”
晚餐的食物選擇其實也是在“查缺補漏”,均衡一日的飲食攝入,在晚餐補充上白天沒吃到的食物。如今天攝入的綠葉蔬菜不足,則晚餐可以多吃一些,或是今日的水果攝入量不足,晚餐也可以適當的新增一些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