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開工這一週,我們大A股開始不斷的表演“跳水”動作,特別是創業板指數,更是表演了其“無反彈下跌”的絕技……
最讓人難以理解的,當屬週四和週五的市場下跌。
週三晚上,央行公佈了2022年1月份的金融資料:
其中,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17萬億元,創下歷史最高紀錄,比2020年和2021年的1月份還要高,廣義貨幣M2的增速也達到了9.8%的一年新高,人民幣貸款增加3.98萬億元,是單月統計最高值,同比多增3944億元。
以上資料意味著,在過去的一個月裡,央媽為了救經濟,真的是拼了命的“大水漫灌”……
沒想到,以往這種屢試不爽的放水大招,這一次居然是然並卵,週四週五兩天,市場似乎完全不買賬,以滬深300指數為代表大盤股和以中證500為代表的中小盤股,依然持續下跌。
想起來,在2021年春節期間,我特意寫文章提醒大家,大A股已經漲到盡頭:
“股市,萬一走熊了呢?”
不過,A股在2021年春節大跌之後,又再度進入緩慢上漲模式(按很多人的說法,這是為了百年慶典),有人歡呼牛市又回來了,我特意又發了一篇文章,告訴大家A股跌得還不夠。
“春節以來的下跌趨勢結束了麼?”
到了百年慶典日剛過第二天,我再次寫文章提醒所有人:
“A股,欠著市場一個大跌”
到了2021年12月初,A股經過幾個月的調整,估值有所降低,有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可以買入股票了,我當時特意寫了兩篇文章來討論這個問題:
“越漲越便宜,這A股還能不能買?”
“市場的底部,什麼時候到來?”
這就是2021年全年裡,我所有涉及A股點位判斷的文章。
在2021年12月初“市場的底部,什麼時候到來?”這篇文章中,我分析了大A股的政策底、市場底、經濟底之間的關係,特別在文中做了如下強調:
“政策底出現後,到底多長時間會出現市場底,其實是非常不確定的,所以從這方面其實是無法判斷出現在到底是不是市場底部——在這個時候,如果市場能夠來一場真正的大跌並持續幾個月,那麼在很大程度上就能確定是市場的底部了。”
在過去2個多月裡,A股經歷持續的下跌,現在,我大致可以判斷:
大A股的底部,要麼已經出現,要麼已經極其接近了!
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考慮一下,最近股市為什麼持續下跌,連天量社融這種極致利好訊息,都無法刺激其上漲?
原因嘛,其實我在春節前的最後一篇文章中給出了答案:
“抱團股瓦解!”
在“滿倉干與抱團乾的輪迴”一文中,我特意這麼寫到:
“進入到2021年的時候,所謂的“龍頭”、“藍籌”、“白馬”、“科創概念股”等,已經普遍比中小盤股票還要貴了,到這個時候,有“叛徒”出現了,他們開始發掘那些處於價值窪地的週期股、中小盤股,由此推動越來越多的基金開始進入這個賽道,再加上2021年大宗商品的大漲,讓資源股和優質中小盤股得以大行其道,分散化抱團成為流行。”
“不管什麼樣的抱團,基金們都一定會把抱團那一支或該行業的股票價格,都推向極端,從而使得該股票/行業再無安全邊際,然後,聰明的基金會率先充當叛徒,抱團瓦解,隨即帶來該股票/行業價格的大幅度下跌。”
如果說,在整個2021年,老抱團股們的瓦解,只是在緩慢進行的話,從2021年底到現在,基本上是茅指數、含寧量之類的抱團股全面瓦解。
因為這些股票的價格都已經被推向了極端,喪失了起碼的安全邊際,當這種全面瓦解的力量出現的時候,誰跑的慢,誰還在猶豫,就會成為失血最多的那一個,哪怕國家政策託底意願再強,信貸環境再寬鬆,也不能阻止那些曾經抱團的基金經理們的強力賣出……
在過去的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恰恰也是這些抱團股上漲最多,它們都已經變成了我們大A股市值中舉足輕重的力量,當這些抱團股下跌的時候,哪怕其他許多股票在上漲,卻依然不能抵消這種下跌的力量。
這,恐怕就是最近A股下跌的真相。
很多人可能已經注意到,在2021年底迄今這這一輪A股的下跌中,原來被基金們所拋棄的“老經濟股票”如金融股、石油股、資源股、鋼鐵股等,其實並沒有怎麼下跌,而那些屬於政府政策託底的“穩增長”型別的公司股票,甚至在最近大都獲得了上漲。
(說明:我們將會在小紅圈中,貼出其他機構總結的主要“穩增長”股票列表)
如果要進一步的問——
為什麼我判斷A股現在要麼底部已現,要麼已經非常接近底部?
這是因為,抱團股的瓦解一定是短期內所發生的事情,當這種瓦解接近尾聲的時候,基本就是股市的底部,而且,在央媽大水漫灌,國家信貸寬鬆的情況下,這些錢終歸還是要進入到股市中來的。
唯一的不確定性,就是現在的抱團股瓦解,是不是已經接近尾聲。
更重要的是,在知道央媽會持續加大放水力度的情況下,正如我在“滿倉干與抱團乾的輪迴”一文中的看法,當老的抱團股瓦解之後,一定會掀起新的一輪抱團股炒作,這也就意味著,新一輪股市上漲的開始。
不然的話,難道,讓那些手握幾十億、上百億資金的基金經理們,都把資金再退回給投資者,然後接下來都空著手,什麼也不買,安心接受央媽不斷印鈔稀釋自己的財富?
當然,除了從博弈角度考慮現在的A股是不是底部之外,在下一篇文章中,我將會從歷史估值和流動性分析的角度,來輔助判斷,我們大A股到底是不是到了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