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華山論劍之後,黃藥師、一燈大師與新補位的周伯通、郭靖、楊過組成了新一代的五絕,然而那次華山之旅也是五絕最後一次聚首,黃藥師、一燈大師、周伯通都年事已高,怕是時日無多,而楊過則是攜夫人小龍女退隱江湖,再到後來襄陽城破,郭靖以身殉城,武林之中再無五絕高手。
《倚天屠龍記》正篇故事(郭襄闖少林事件之後)發生的時代已是在《神鵰俠侶》結束近百年之後,當年在五絕面前還是個毛頭小子的張三丰也成了百歲老者,那麼在被金庸略過的這數十年間,武林中的第一高手又是誰?莫不是這時代青黃不接,不值一提?還真不是,有位高人十分亮眼。
一、七十歲出山的張三丰
張三丰是何時開始成為武林神話的?從張三丰九十大壽時各大門派皆來賀壽的場面來看,此時張真人自然早已名聲大噪,但他成名的時間應該不會超過二十年。
當年他與郭襄分別之後,並沒有直接開宗立派,客觀來說,當年的他也的確是沒有那個實力,甚至未必比同時期的郭襄厲害,畢竟在同樣只學了覺遠臨終時傳下的一部分九陽神功的前提下,那時候的郭襄已是身兼身邊各大高手的武功。
張三丰與郭襄道別之後便隱於山中,書中有這麼一段描述:“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巖穴,渴飲山泉,飢餐野果,孜孜不歇地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他得覺遠傳授甚久,於這部《九陽真經》已記了十之五六,十餘年間竟內力大進,其後多讀道藏,於道家練氣之術更深有心得。”
他開竅已是與郭襄分別十年之後,而舊版中更是提到他直至七十歲才開宗立派,開始收徒。
所以別說名聲大噪,只怕在《神鵰俠侶》結束之後的五六十年間,武林中人都未必知曉世間有張三丰這麼個人的存在,此時的天下第一高手自然是另有其人的。
二、曾經的二流高手
能夠在《神鵰俠侶》結束之後屹立於武林之巔的高手多半是那些原本就有武功基礎的人,而非突然崛起的新秀。
而本文要提到的那位高手便是《神鵰俠侶》中被視為二流高手的郝大通。
郝大通這個角色在原著中並不討喜,那對楊過照顧有加的孫婆婆就是死在這位道人手中,作為王重陽的弟子,郝大通可絲毫沒有一點宗師門人該有的樣子。
論武功,他的實力似乎也不值一提,比如初次面對小龍女就不敵對方,那時候的小龍女也算不上一流高手,在群雄爭霸的神鵰時代,郝大通還真是不值一提,但這人可是有歷史原型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後來的境界註定不凡。
因為根據歷史事實來看,後來的華山派祖師,就是王重陽這位不起眼的傳人。
三、比乾坤大挪移更精妙的神功
憑什麼說曾經那個表現平平的郝大通能夠成為“後神鵰時代”的第一高手?其實答案很簡單,從他創出的一門神功就能看出來。
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戰,身懷九陽神功和乾坤大挪移的少年英雄張無忌登場替明教解圍,多數人只注意到結果是張無忌將六大門派高手一一挫敗,但其中華山、崑崙兩派高手是給張無忌造成過不小的麻煩的,若非周芷若在一旁有意無意的提示他,他真未必能贏下那兩派高手。
什麼樣的武功連身懷乾坤大挪移的張無忌也招架不住?你且看原著是怎麼說的:“華山、崑崙兩派的正反兩儀刀劍之術,是從中國固有的河圖洛書以及伏羲文王的八卦方位中推演而得,其奧妙精微之處,若能深研到極致,比之西域的乾坤大挪移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張無忌能夠擊敗華山、崑崙兩派的代表還有另一部分原因,就在於“然易理深邃,何太沖夫婦及高矮二老只不過學得二三成而已,否則早已取勝”,很明顯,這些人作為繼承武功的人,實力是遠不及祖師爺的。
照此來看,後神鵰時代的第一高手也同樣有可能是崑崙派祖師,不是嗎?當然不是,因為早在《神鵰俠侶》時代,崑崙派就已經存在,當時的掌門是青靈子,書中並未提到他是否是祖師爺,其實力多半是不如那有開宗立派之舉的華山宗師郝大通厲害了。
郝大通能夠創出“反兩儀刀法”這等比乾坤大挪移更精妙的武功,說他是後神鵰時代的第一高手也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