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良醫 | 18歲女子懷八胞胎?一胎到底能生幾個孩子...…

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說,“單胎活產”才是最優解。

記者 | 周潔

網文世界裡,一胎六七寶似乎挺常見的,不過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一胎懷上了八個孩子,那就是上新聞的程度了。

近日,“河南女子懷八胞胎”的話題持續發酵,引發網友關注。

隨後,當事人白女士將自己的社交平臺賬號改為了“八胞胎媽媽本人”,並在平臺曬出一張“生殖醫學科超聲檢查報告單”,該報告單顯示白女士年齡為18歲。

當地醫生為其診斷後表示,孕婦是自然懷孕的,出現這一狀況,可能是因為不規範使用排卵藥物導致的多胎妊娠。

“在當地,由於一些小診所或民營醫院不規範促排卵,導致多胎妊娠發生的情況比較常見。”該醫生表示。

白女士本人也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本是為了治療月經不調,治療過程中吃了一些促排卵藥物,沒想到陰差陽錯懷上了八胞胎。

對於“八胞胎”帶來的種種疑問,網友很是關注。

為此,記者採訪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集愛遺傳與不育診療中心副院(所)長孫曉溪教授。

八胞胎從何而來?

孫曉溪告訴記者,促排卵藥物一般是用於有排卵功能障礙的患者。

排卵功能障礙指的是女性的卵泡很小,“長不大”(不能發育成熟),或者是長大了排不掉,這種情況下,可以透過促排卵藥物做治療。

目前促排卵藥物有兩種,一種是口服藥,透過影響體內生殖內分泌激素,讓體內卵泡能夠發育、排卵,比較方便。

一種是肌肉注射的針劑,在口服藥物無效或者效果不好的時候可以考慮使用。

“從新聞來看,這個女孩是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這個疾病在婦科門診非常常見,多數表現為月經週期不規則、不孕等,因此針對不孕症助孕治療進行促排卵,在藥物使用指徵方面應該沒有問題。”孫曉溪表示,多胎妊娠最大的可能是出在了促排卵藥物的使用規範上或者是醫生經驗上。

一般來說,促排卵藥物有一定的使用規範,一定要根據患者的年齡、卵巢儲備功能、體重指數綜合判斷使用藥物劑量,同時需要在有B超監測條件的醫院使用比較安全。

孫曉溪告訴記者:“醫生需要監測卵泡發育的速度、個數,如果成熟卵泡大於等於三個以上的,我們就要告知她有多胞胎的風險,建議她這個月不要懷孕,下個月重新調整促排卵藥物的劑量或者方案,這樣比較安全。”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要求,“從事輔助生殖技術的臨床醫師必須掌握促排卵藥物的使用和月經週期的激素調控,並具備卵泡超聲監測等能力”,並“嚴禁以多胎妊娠為目的使用促排卵藥物”。

但這一事件的發生,“顯然我們對於諸如促排卵藥物使用的規範化培訓或者門診醫生處方資質認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缺失,醫生如何規範地使用促排卵藥物,預防多卵泡發育等方面,還需要補課”。孫曉溪說。

一胎該生幾個?

在白女士曬出的一張“生殖醫學科超聲檢查報告單”中顯示,目前八個孕囊清晰可見。

但其中,只有四個孕囊是可以看見胚芽以及原始的心管搏動,另外四個孕囊則看不見原始心管搏動。為了母嬰安全,當地醫生表示要為白女士進行減胎術。

減胎術怎麼減?

主要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機械性的絞殺,即透過減胎針穿刺進入目標孕囊,對準胚芽,持續負壓吸引,把胚芽組織完全吸除;另一種是透過注射一些試劑讓胚胎死亡。

“醫生一般會根據孕囊的位置、胚胎大小選擇保留哪一胎,這是一個微創的手術,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比如出血、感染,還有胚胎之間距離太近,可能會影響到周圍正常胚胎的發育,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道理。”孫曉溪解釋,一胎懷八個孩子,不僅對母親負擔很大,對於孩子同樣有巨大風險。

對母體來說,一個子宮孕育8個胚胎,罹患妊娠併發症的機率肯定比常人要高很多,比如高血壓、糖尿病(雙胎髮生率就比單胎多3~4倍)、貧血、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產後出血等,另外母體在懷孕期間或者分娩期間的死亡率也會明顯增高;而對於孩子來說,發生流產或者早產的機率變高(雙胎妊娠的早產風險為單胎的7~10倍,八胞胎幾乎百分百是要早產的),先天畸形、低體重兒的機率也很高,非常影響孩子的健康。

“按照《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我們在臨床上一旦發現三胞胎,通常會建議患者減胎,像八胞胎的情況,安全起見肯定需要減胎,否則孩子無法存活,孕婦的懷孕風險也非常大。”

18歲的白女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得知懷有八胞胎又喜又驚。“希望自己能努力保住寶寶,保留四到五個最好。”

而婆婆則理智得多,身體如果允許的話就留兩個,“多了大人的身體受不了”。

事實上,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說,“單胎活產”才是最優解。

隨著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日趨成熟,觀念也在發生改變,從一味地追求成功率,到追求健康單胎活產率,選擇單胚胎移植能夠提供更安全、更健康的妊娠過程和健康的孩子。

2018年《上海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規範》中明確規定,輔助生殖技術開展過程中,每個週期移植胚胎總數不得超過2枚,其中第一個週期移植胚胎數不得超過1枚。

可以說為了降低多胎率,上海在全國率先開展單胚胎移植策略。

“目前上海輔助生殖技術的多胎率已經從原來的30%降到了15%左右,並且單胚移植的理念也已經逐漸推廣到了全國其他地區。”孫曉溪說。

要強調的是,新聞中18歲的女士其實還沒有到一個適合做母親的年齡。“懷孕是一種負擔,人體的器官和心理在這時期要承擔非常多的壓力。”

孫曉溪告訴記者,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通常是25歲到35歲之間,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女性,一個是身體發育比較成熟;另一方面她的心智也相對比較成熟,在社會學意義上也處於最佳生育年齡。

“對於男性來說,最佳生育年齡在40歲之前可能是比較好的時機,雖然目前學界對男性在這一塊的研究還沒有很多的關注,但相對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加,男性一次排精過程中優質的精子數量和質量也在逐漸下降。”孫曉溪補充。

· 越獄藏匿41天的朱賢健如何落網?一男子因長相酷似3天被抓5次……· 軍事 | 呦呵,立陶宛也想到南海耍耍?· 奧密克戎傳染力竟然這麼強:開個房門就感染?

新民週刊所有平臺稿件, 未經正式授權一律不得轉載、出版、改編,或進行與新民週刊版權相關的其他行為,違者必究!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11-30

相關文章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表的SCI因圖片疑似與他人文章重複遭質疑

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表的SCI因圖片疑似與他人文章重複遭質疑
01 論文資訊 2019年8月6日,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在Stem Cell Research & Therapy (IF 6.832/Q1)期刊線上發表題為"BMP2 secret ...

3所醫院成為重慶大學直屬附屬醫院 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醫工、醫理、醫文協同發展
重慶日報全媒體 李星婷 重慶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李星婷)10月8日,重慶日報記者從重慶大學獲悉,為大力發展醫學學科,該校已擁有3所附屬直屬醫院,未來重慶大學將發揮綜合性大學多學科交叉融合優勢,持續推動 ...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表的SCI論文因圖片疑似重複被質疑

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發表的SCI論文因圖片疑似重複被質疑
01 論文資訊 2020年9月16日,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在Cancer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 (IF 3.989/Q3)期刊線上發表題為"LncRNA P ...

男子咳痰半年“發現即晚期”,免疫聯合化療贏得手術時機

男子咳痰半年“發現即晚期”,免疫聯合化療贏得手術時機
免疫聯合化療為區域性肺癌晚期贏得手術時機,廖永德教授團隊正在為患者進行手術. 武漢晚報9月19日訊 (記者羅蘭 通訊員協宣) "發現即晚期,失去手術切除機會",這是很多肺癌患者難逃 ...

腹部脂肪“漏”進胸腔裡,28歲小夥胸悶原因竟是巨大膈疝
28歲正值壯年,小林卻胸悶3年之久,近3月來甚至還有間斷咳嗽.日前,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獲悉,該院胸外科主任廖洪映團隊為小林實施了微創手術,一舉解決了其常年胸悶的煩擾.原來是小林患有先天性膈疝, ...

肺結節微創手術為何也會疼得很厲害?難道“微創”是假的?
如今肺結節手術基本上都採用腔鏡下的微創手術,看到"微創"這個詞,再加上手術後三天就可以出院,很多人認為一定是創傷極小的.然而,做過肺結節手術的不少病人發現,本來並不咳,手術後不僅咳 ...

腫瘤達醫|王棟:肺癌發現多是中晚期 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早篩

腫瘤達醫|王棟:肺癌發現多是中晚期 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早篩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秦聰聰 肺癌以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成為居民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肺部腫瘤胸腔鏡手術實踐基地負責人.胸心外科基地教學主任王棟介紹,長期吸菸是肺癌發生的高危 ...

藥物治療之上,肺癌更應全程化管理丨“主動”隨訪顯著提高生存率

藥物治療之上,肺癌更應全程化管理丨“主動”隨訪顯著提高生存率
"目前對於可手術肺癌的治療,國內研究主要聚焦在手術及圍手術期藥物排兵佈陣等技術層面,但肺癌是一個全身性疾病,從診斷到治療,以及出院以後的隨訪,應該進行全程化管理.而目前臨床醫生更多關注患者入 ...

李文濤教授:奧希替尼獲批用於輔助治療適應證,譜寫全球NSCLC臨床實踐新篇章

李文濤教授:奧希替尼獲批用於輔助治療適應證,譜寫全球NSCLC臨床實踐新篇章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靶向治療可以使早期NSCLC患者獲益,而不只是侷限於晚期患者. 長期以來,肺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 ...

肺腺癌IB期,真實生存率有多少?醫生告訴你

肺腺癌IB期,真實生存率有多少?醫生告訴你
最近有個網友在網上平臺諮詢,這個病人肺腺癌IB期,腔鏡手術治療已經2年了,術後沒有進行任何治療.現在病人聽說IB期的肺腺癌需要基因檢測,需要靶向治療,否則容易復發轉移.這個病人一再的詢問肺腺癌IB期, ...

確診不到兩年,天才醫生37歲因癌去世,他的經歷,值得反思

確診不到兩年,天才醫生37歲因癌去世,他的經歷,值得反思
全世界只有百分之0.0012的人在36歲患上肺癌,而保羅·卡拉尼就是其中之一. 保羅·卡拉尼本科畢業於斯坦福大學,碩士畢業於劍橋大學,博士畢業於耶魯大學醫學院,是一名天才外科神經醫生,還曾經獲得美國神 ...

何健行教授全球首創肺結節“甲基化液體活檢+影像學AI”聯合診斷

何健行教授全球首創肺結節“甲基化液體活檢+影像學AI”聯合診斷
北京時間9月13日上午10:30,因新冠疫情線上舉行的2021年世界肺癌大會(WCLC)如期召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主任/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何建行教授在" ...

乳腺癌術後康復指導

乳腺癌術後康復指導
01 乳腺癌術後患者需保持患肢功能位的臨床意義 乳腺癌患者術後患肢應抬高,並向軀體靠攏內收,其目的有兩點: (1)防止患肢下垂,引起水腫 (2)防止患肢外展,造成腋下積血.積液,有利於促進傷口癒合 0 ...

中秋假期,老人心臟生物瓣膜衰敗生命垂危,多學科團隊新技術成功巧換“心門”

中秋假期,老人心臟生物瓣膜衰敗生命垂危,多學科團隊新技術成功巧換“心門”
來源: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通訊員:藍飛燕 9月19日中秋節假期,本是團聚的日子.但是,67歲的農姥姥出現了反覆呼吸困難,甚至因急性心衰住院搶救,急壞了家人. 原來10年前,農姥姥曾因" ...

百歲醫者 仁心仁術(奮鬥百年路 啟航新徵程·“七一勳章”獲得者)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在中日友好醫院的病房裡,一位百歲老人常常喃喃呼喚著"白大夫".他曾與白求恩大夫並肩作戰,在他的手臂上,至今仍有一道白求恩親手為他縫合的傷口瘢痕. 他就是辛育齡 ...

癌症到底怎麼得來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癌症到底怎麼得來的?看完你就清醒了
不幸得了癌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為什麼是我?""癌症為什麼偏偏找上我?" 癌症到底是怎麼來的?!怎麼就找上門了?看完這些你就清醒了! 一."吸&qu ...

「創新在一線」人機共融,未來已來
閱讀提示 從令人目不暇接的各種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到特種機器人--走進2021世界機器人大會展館,你會在一次次的眼前一亮中陡然發現:人機共融,未來已來. 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機器人不僅僅是人類的&q ...

胸部摸到無痛性腫塊,一定是乳腺癌嗎?一看一摸,教你初步判斷

胸部摸到無痛性腫塊,一定是乳腺癌嗎?一看一摸,教你初步判斷
"那還是瘤啊,是不是也挺嚴重的,跟乳腺癌有關嗎?"25歲的宋小姐因為洗澡時摸到胸前有腫塊而到醫院檢查,幸運的是,醫生告訴她腫塊並非是乳腺癌,而是"乳腺纖維瘤". ...

長期右下腹痛,不都是闌尾炎
來源:生命時報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普通外科主治醫師 黃展明 □主任醫師 謝曉華 當下快節奏的生活中,相信大家都體驗過腹痛的情況,如果只是一次性的胃腸絞痛,很快就緩解了,問題不大:但若反覆腹痛, ...

動脈硬化也會遺傳?!動脈硬化這5個徵兆,趕緊自己對照
最新研究顯示:父母有動脈硬化,孩子也更容易發生動脈硬化! 2021年8月一項發表在<高血壓雜誌>的中國大規模前瞻性佇列研究(開灤研究)的分析表明,父母患有動脈硬化是孩子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