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黨在新中國成立後領導長江治理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黨在新中國成立後領導長江治理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黨在新中國成立後領導長江治理

歷史經驗與啟示

中共水利部黨組

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重要支撐。長江流域水資源豐沛,“優”於水的同時也“憂”於水。自古以來,長江水患就是中華民族的心腹之患,長江兩岸人民與洪水的鬥爭持續了數千年。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把除害興利、治水安邦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領導人民治江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

一、新中國長江治理的發展歷程

黨在新中國領導長江治理的發展史,是一部帶領中華兒女除水患、興水利、促發展、惠民生的奮鬥史,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一)起步與發展階段

1949年,新中國成立在即,長江發生嚴重的洪水災害。黨中央、國務院密切關注影響國計民生的長江防洪問題,1950年2月組建長江水利委員會(以下簡稱“長江委”),負責長江的治理開發保護工作。面對嚴峻的防洪形勢,長江委1951年—1953年研究提出了《關於治理長江計劃基本方案的報告》,制定了治江三階段計劃,即第一階段以培修加固堤防為主,適當擴大長江中下游安全洩量;第二階段堤防結合運用蓄洪墾殖區,蓄納超過河道安全洩量的超額洪水;第三階段興建山谷水庫攔洪,達到降低長江水位為安全水位的目的。1954年全流域性特大洪水過後,黨中央、國務院部署長江流域規劃工作;1958年3月,周恩來總理在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上作了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報告;按照中央政治局批准的《中共中央關於三峽水利樞紐和長江流域規劃的意見》,長江委編制完成1959年版《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確定以長江中下游防洪為首要任務,提出以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為主體的五大開發計劃,合理安排了江河治理和水資源綜合利用、水土資源保持內容,注意協調了干支流和其他方面的關係,指導了一個時期長江水利建設,構想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遠景規劃,謀劃長江治理宏偉藍圖。在1972年和1980年水電部主持召開的兩次長江中下游防洪座談會上,進一步明確了“蓄洩兼籌,以洩為主”的防洪治理方針和部署。其間,還開展了長江中游平原區防洪排澇方案研究,長江中下游防洪、河道整治等專項規劃,為長江水利建設的發展作了大量基礎準備。

新中國成立初期主要開展了長江堤防堵口復堤、荊江分洪工程等蓄洪墾殖工程建設,成功戰勝1954年全流域性大洪水,開展大規模干支流堤防修復。在“大躍進”和“農業學大寨”期間,興起了水利建設高潮,開工興建了大量灌溉、供水為主的水庫和灌區配套工程;建成了丹江口水利樞紐、鴨河口、白蓮河、柘溪、漳河、陸水等一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實施了下荊江裁彎工程。

1976年1月,國務院環境保護領導小組和水利電力部聯合批覆成立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自此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全面啟動。

(二)改革與提升階段

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長江治理開發和水資源綜合利用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規劃體系不斷完善,1990年9月《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簡要報告(一九九〇年修訂)》獲國務院批准,開展了長江流域防洪規劃、長江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規劃、長江中下游幹流河道治理規劃、長江流域水土保持規劃、南水北調規劃等大量專業規劃和專項規劃。

1980年長江中下游防洪座談會後,加強了荊江大堤、南線大堤、武漢市堤、無為大堤、黃廣大堤、同馬大堤,及洞庭湖、鄱陽湖重點堤垸等重要堤防建設,建成了五強溪、隔河巖、鳳灘、烏江渡等水利水電工程,開展了長江中下游幹流河道治理,成功抗禦1998年長江流域特大洪水。1998年大洪水後,遵照黨中央、國務院“封山植樹、退耕還林;平垸行洪、退田還湖;以工代賑、移民建鎮;加固幹堤、疏浚河湖”的戰略部署,完成了長江中下游幹流堤防及漢江遙堤、贛撫大堤的全線達標建設,開展了長江中下游幹流河道整治、城陵磯附近分洪100億立方米蓄滯洪區、洞庭湖和鄱陽湖治理、重要支流堤防、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等建設,並實施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等,防洪能力顯著提高。

1994年長江防洪的關鍵工程——三峽工程開工建設,2008年進入試驗性蓄水期,具備按正常蓄水位175米運用條件,極大地改善了長江中下游防洪形勢,同時發揮了發電、航運、供水等綜合效益。2002年南水北調工程開工建設,2013年東線一期工程通水,2014年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一批關乎民生、對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骨幹工程加快建設,葛洲壩、二灘、瀑布溝、紫坪鋪、構皮灘、水布埡、江埡、皂市等水利樞紐建成投產,開展了長江中下游航道建設和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

同時,針對流域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不斷增加產生的水汙染、生態退化、水土流失等突出問題,我國的生態環境保護力度逐步加強,實施了三峽庫區及其上游水汙染防治規劃、長江中下游水汙染防治規劃、天然林資源保護、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和退耕還林還草、退田還湖還溼、水土保持連片重點治理等措施,初步建立了基於水功能區管理的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體系,建立了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東洞庭湖、鄱陽湖、崇明東灘等多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三)高質量發展與保護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作出了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部署,強調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長江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獲國務院批覆,《長江經濟帶發展水利專項規劃》《長江經濟帶沿江取水口排汙口及應急水源佈局規劃》《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長江岸線保護和開發利用總體規劃》等規劃先後出臺,開展了重要支流(湖泊)綜合規劃。

溪洛渡、向家壩、錦屏一級、亭子口等骨幹水利水電工程投入執行,組織開展了長江中下游幹流河道治理、洞庭湖鄱陽湖綜合治理、蓄滯洪區建設,以及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災害防治、重點易澇區治理、小型病險水庫加固等防洪薄弱環節建設,加快防汛抗旱指揮系統建設,完善水文監測站網體系。

引漢濟渭、滇中引水、引江濟淮、鄂北水資源配置及四川李家巖、貴州夾巖等一大批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開工建設,加強了西南五省骨幹水源工程建設,開展了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完成了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三期工程,12.5米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

水資源與水生態保護不斷加強,開展了取水口排汙口專項核查、最小下洩流量監管、丹江口水庫水流產權確權試點工作;全面建立河(湖)長制,開展了河湖清四亂、長江干流岸線利用專案清理整頓、非法採砂專項整治等系列專項行動;在繼續實施三峽庫區、丹江口水庫等重點區域水汙染防治規劃和天然林保護、長防林建設、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等基礎上,加強了主要城鎮集中供水水源地的保護與建設、重要城市入河排汙口最佳化佈局與整治,強化了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的建設與管理,實施了禁漁制度、過魚設施建設、魚類增殖放流等措施,開展了河湖健康評估試點、重要河湖生態水量調查評估、重要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評估、長江流域水生態及重點水域富營養化狀況調查與評價、三峽水庫生態排程試驗、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與面源汙染生態阻控示範等。控制性水利水電工程綜合排程及相關研究不斷加強,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聯合排程已增至107座水庫。

二、新中國長江治理的主要成就

70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領導下,長江水患頻仍的局面得到改觀,流域防洪抗旱減災、水資源綜合利用、水資源與水環境保護、水生態保護與水土保持以及流域綜合管理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為流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幸福安康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撐與保障。

一是防洪減災體系基本建立。長江上游初步形成了由干支流水庫、河道整治、堤防護岸等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長江中下游基本形成了以堤防為基礎,三峽水庫為骨幹,其他干支流水庫、蓄滯洪區、河道整治工程、平垸行洪、退田還湖等相配合的防洪工程體系。建成了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等一大批流域控制性水利工程,長江流域建成的各類水利工程數量,遠超此前的總和。干支流已建成水庫5.2萬座,總庫容約4140億立方米,其中,大型水庫300餘座,總防洪庫容約800億立方米,堤防總長約6.4萬公里。長江流域氣象水文站網已基本控制流域降雨水情變化,流域水文氣象自動測報系統、預報排程系統為防洪減災提供了良好的技術支撐。與新中國成立時相比,長江流域年均受災面積和受災人口分別減少72%、33%。

二是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以大中型骨幹水庫、引水、提水、調水工程為主體的水資源配置體系,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全面提高。2020年,全流域供用水量約1950億立方米,流域水電裝機容量約23.7萬兆瓦。南水北調中線東線一期工程建成並向北方供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目前已累計供水近400億立方米,京津豫冀4省市7500多萬人喝上長江水。長江航運快速發展,航運條件得到顯著改善,截至2020年,長江水系內河航道通航里程約9.65萬公里,長江干線貨物運輸量達30.6億噸。

三是水資源與水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逐步構建。初步建立了以水功能區管理為基礎的水資源保護管理體系,基本建成了流域水環境監測網路,加強了水汙染綜合治理。2020年干支流水質符合或優於Ⅲ類水河長佔98.1%,水質總體上保持良好狀態。水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工作成效初顯,連續11年開展三峽水庫生態排程試驗,2021年第二次試驗期間宜都江段產卵量超過70億粒,創歷史新高。2013年流域水土流失面積實現了由增到減的歷史性轉變,30多年來,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減少了28.5萬平方公里,較20世紀80年代中期遙感調查流域水土流失面積下降了45.82%。

四是流域綜合管理體系不斷加強。流域法治建設不斷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全面實施,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逐步完善,水資源統一管理和排程水平不斷提升,2021年納入聯合排程的水工程數量增至107座,其中控制性水庫47座。以長江委“水利一張圖”為有力支撐的資訊化建設不斷推進。水利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水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不斷深入,水行政執法監督逐步強化,涉水事務管理能力明顯加強。

三、新中國長江治理的經驗啟示

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越性,就沒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不斷完善,就沒有今天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等“國之重器”只有在社會主義新中國才能建設、才能建成、才能建好。

(一)黨在新中國領導長江治理,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水興則邦興,水安則民安。”治理好、保護好長江,不僅是長江流域4億多人民的福祉所繫,也關係到全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大局。

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志就作出了“水利是農業的命脈”這一著名論斷,宣示了中國共產黨力圖透過加強水利建設來造福百姓的堅定信心。

新中國成立後,1949年和1954年的長江特大洪水給長江中下游地區人民生命財產和國家建設造成重大損失。黨和國家領導人把大江大河的治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領導多次對長江治理作出重要批示指示,還實地考察長江水情,親自決策和部署長江流域規劃編制及丹江口、陸水、葛洲壩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指導和參與有關三峽工程的規劃、設計與論證。1953年至1958年,毛澤東6次詢問時任長江委主任的林一山三峽工程、南水北調等長江治理與水利建設問題,勾繪出“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偉大構想。為實現這一構想,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長江委從20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前期勘探、設計和試驗工作。

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視察三峽庫區和葛洲壩工程,1982年,他對是否興建三峽工程果斷表態:“看準了就下決心,不要動搖!”1989年,江澤民同志擔任總書記不久,就到長江考察,在詳細聽取各方面的彙報後,將興建三峽工程這一關乎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三峽工程興建後,胡錦濤同志到三峽考察。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長江考察調研,主持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為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把脈、開方,賦予了長江經濟帶五“新”三“主”的戰略使命。

黨的幾代領導人對長江治理的高度重視和關懷,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為民情懷,始終把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

(二)黨在新中國領導長江治理,折射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強大優勢

長江治理眾多成就中,三峽工程是一個傑出代表。1918年,孫中山先生首次提出建設長江三峽工程的宏偉設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三峽工程作為黨和國家的重大議事日程被重新提出。改革開放後,三峽工程進入實質性籌備和重新研究論證階段。1992年4月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於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進行了表決,贊成票佔全部票數的67.1%,超過半數,在人民大會堂莊嚴透過。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由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集體表決透過興建的唯一工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為三峽工程提供了高效率、高質量建設的沃土。1994年12月,國務院決定正式開工建設三峽工程,並動員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工程庫區移民。1997年11月,三峽工程實現大江截流。2003年6月,三峽工程正式開始蓄水發電。2020年11月1日,三峽工程完成了整體竣工驗收。

三峽工程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優越性的典範。三峽工程的成功建成和執行,使幾代中國人開發和利用三峽資源的夢想變為現實,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發展的重要標誌。

(三)黨在新中國領導長江治理,體現了中國人民富於智慧和創造性

大江大河的治理開發是複雜的系統工程,為實施治標最終達到治本的目標,首先要作好流域規劃。幾十年的實踐證明,沒有一個好的規劃,沒有隨著情況的變化及時修訂的規劃,就不可能把長江治理好。1951年—1953年,在總結治江經驗和近代各種治江主張的基礎上,根據長江的實際和特點,長江委先後提出和完善了“以防洪為主”的治江三階段計劃。1959年,編制完成《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要點報告》,明確提出了以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為主體的五大開發計劃,全面繪製了長江水利水電建設事業的宏偉藍圖,指導了30年的長江治理與開發。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長江委主持規劃設計漢江丹江口、陸水等一批水利工程專案的同時,對三峽工程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於1959年提出了《三峽工程初步設計要點報告》。

三峽工程建設面臨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級難題,必須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自主創新、攻堅克難。作為三峽工程的設計總成單位,長江委為實現“高峽出平湖”這個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數不清的論證,無數次的試驗,僅一張樞紐佈置圖就設計、修改了40年……據不完全統計,自1993年開工以來,三峽工程獲得了20多項國家科技獎勵,200多項省部級科技獎勵和700餘項專利,制定了100多項工程質量和技術方面標準。這些科技創新成果有力地促進了我國重大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機電裝置製造安裝、生態環境保護和資訊科技應用等領域的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讓築造“大國重器”的核心技術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四、賡續偉業,再創輝煌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長江治理高質量發展,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和南水北調後續工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建設安瀾長江、堅持節水調水兩手硬、統籌推進系統治理、持續推進水生態環境修復保護、弘揚長江水文化等工作。

一是要建設安瀾長江。習近平總書記一直關心長江水災害防治。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乘船考察長江時指出,水患仍是我們面對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要認真研究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程序中,防災減災的短板是什麼,要拿出戰略舉措。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召開的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指出,要健全長江水災害監測預警、災害防治、應急救援體系,推進河道綜合治理和堤岸加固,建設安瀾長江。這就要求我們謀劃好安瀾長江頂層設計,加強防洪薄弱環節建設,不斷完善防洪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體系,提升防洪治理能力。

二是要堅持調水節水兩手硬。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北缺南豐”是我國水資源分佈的顯著特點。黨和國家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就是要對水資源進行科學調劑,促進南北方均衡發展、可持續發展。要把實施南水北調工程同北方地區節約用水統籌起來,堅持調水、節水兩手都要硬,一方面要提高向北調水能力,另一方面北方地區要從實際出發,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業,節約用水,不能隨意擴大用水量。這就要求我們將節水作為水資源配置工程、水源工程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的先手棋,做到先節水後調水、先節水後用水,在強化節水的前提下,不斷最佳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提升水資源配置能力,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嚴格實行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加強節水定額管理,加快實現流域水資源節約高效利用。

三是要統籌推進系統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從生態系統整體性和流域系統性出發,追根溯源、系統治療,防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他強調,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構建綜合治理新體系,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線等多方面的有機聯絡,推進長江上中下游、江河湖庫、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改善長江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近年來,隨著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開展,流域內亂挖、亂排、亂堆、亂佔等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流域生態環境修復全面轉向了標本兼治,更加註重治本的新階段。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流域視角,統籌水災害、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四水共治”,推進水域和岸線“水岸共治”。

四是要持續推進生態修復保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嚴守生態紅線,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和環境汙染治理工程,保持長江生態原真性和完整性。這對長江水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實現保持水生態系統原真性和完整性,這就要求我們全面排查摸清水生態環境本底情況,提出針對性的水生生物生境保護修復、水生生物物種和多樣性保護對策,強化水生態空間管控,按照生命共同體理念,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

五是要弘揚長江水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誌性象徵,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要把長江文化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長江水文化是長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都江堰帶來的人水和諧之美,“'98抗洪”凝聚的偉大抗洪精神等都是流域人民在推進水治理,戰勝水患中留下的寶貴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我們要普查流域水文化遺蹟,摸清家底,做好頂層設計,挖掘精神內涵,不斷弘揚長江水文化。

來源 | 學習強國

分類: 歷史
時間: 2021-08-31

相關文章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黨在新中國成立後領導淮河治理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黨在新中國成立後領導淮河治理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黨在新中國成立後領導淮河治理 的歷史經驗與啟示 中共水利部黨組 淮河流域地處我國東中部腹地,是極具發展潛力的重要經濟帶,是和合南北的重要生態過渡帶,在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生態安全全域性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 ...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的經驗與啟示

水利部黨組署名文章 |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的經驗與啟示
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治理黃河 的經驗與啟示 中共水利部黨組 九曲黃河,奔騰萬里,貫穿古今,滋養生靈萬物,是中華民族的母親之河.同時,黃河也曾是一條以善淤善決善徙.洪水災害頻發聞名於世的憂患之河.中華民族 ...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八個省究竟在哪裡?那裡曾經是不是你的家鄉?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八個省究竟在哪裡?那裡曾經是不是你的家鄉?
假如有人問你中國有多少個省級行政單位,大家都知道我們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兩個特別行政區.然而,大家不瞭解的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們的行政區劃做出過很多調整,並且有好幾個省被撤銷,那麼, ...

“女副總理”陳慕華:終年90歲,新中國成立後找到二女兒

“女副總理”陳慕華:終年90歲,新中國成立後找到二女兒
"中華兒女多奇志,不愛紅妝愛武裝"."婦女能頂半邊天"."巾幗不讓鬚眉"...... 這些描繪英雄女性的句子,很多都是源自於新中國建立後的英 ...

新中國成立後,十大大將的夫人擔任何職?誰的職位最高?

新中國成立後,十大大將的夫人擔任何職?誰的職位最高?
楚青,開國第一大將粟裕將軍的夫人,楚青(1923年3月-2016年2月21日),原名詹永珠,祖籍江蘇省揚州市. 父親詹克明是一位銀行家.楚青1938年參加新四軍,1939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1 ...

新中國成立後,8大兵種首任司令員的最終成就如何?
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當然那時候還不叫解放軍)經過22年的浴血奮戰,終於打敗了國民黨,建立了新中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國防事業也進行了擴充,在原有的步兵 ...

揭秘:新中國成立後,6次啟動一級戰備狀態,都是在防備什麼?

揭秘:新中國成立後,6次啟動一級戰備狀態,都是在防備什麼?
1950年,進入一級戰備狀態的東北邊防軍 戰備等級,是一個國家的軍隊,在不同時期採取的措施和行動. 根據公開披露的訊息,我國的戰備等級分為四級.除了整體戰備等級會根據外界變化適時調整之外,不同戰區和不 ...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親切接見“毛澤東號”司機長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曾親切接見“毛澤東號”司機長
有著"中國鐵路第一車"之稱的"毛澤東號"機車是全國第一個,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個以"毛澤東"的名字命名的機車. 這條被鐵路人親切地稱為&quo ...

揭秘:新中國成立後沒有火葬的兩位首長是哪兩位?

揭秘:新中國成立後沒有火葬的兩位首長是哪兩位?
現代人思想十分開明,想著自己去世之後的事情一切都不重要了,便沒有那麼多迷信和講究. 所以去世之後一般都選擇火化,或者進行遺體捐獻,繼續對醫療事業作出自己的貢獻. 可是在新中國剛剛建立時,民風還是很封建 ...

中央認定的36位軍事家:26位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幾人官至正國級?

中央認定的36位軍事家:26位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幾人官至正國級?
中央認定的36位軍事家:26位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幾人官至正國級? 朱德.周恩來和毛澤東 從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起,一直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在22年漫 ...

我國的第11位開國上將,毛主席:沒有他,新中國成立至少晚10年

我國的第11位開國上將,毛主席:沒有他,新中國成立至少晚10年
毛主席曾經說過,"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勳時".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決定對那些為新中國作出突出貢獻的功臣進行表彰.對於這些在戰場上戎馬半生的將軍來說,哪一個不想得到這個至高無上的 ...

黨史百問百答㊼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為什麼要領導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黨史百問百答㊼丨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為什麼要領導開展“三反”“五反”運動?
"三反""五反"運動指的是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央發起的一次政治經濟整治運動."三反"針對黨內貪汙腐化現象,主要內容是反貪汙.反浪費.反官僚主義 ...

新中國成立七十二週年紀實詩系列之十三 、之十四●詩/曉言

新中國成立七十二週年紀實詩系列之十三 、之十四●詩/曉言
新中國成立七十二週年紀實詩系列之十三 .之十四 ●詩/曉言 新中國成立七十二週年紀實詩系列之十三 七律 全國學雷鋒 ●詩/曉言 舉華上下雷鋒學,專做真君不畏忙. 路見拾丟還物主,風良特好世間揚. 一分 ...

新中國成立前中共僑務工作起源與發展
作者:張春旺(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 20世紀初,華僑.留學生中的部分先進分子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不少中共黨員在海外僑胞中進行革命宣傳,組織發動 ...

1949年新中國成立舉國歡欣,劉伯承沉默不語,憂心忡忡地望著西南

1949年新中國成立舉國歡欣,劉伯承沉默不語,憂心忡忡地望著西南
前文劉伯承在1949年10月1號新中國成立時沉默不語,憂心忡忡地望向西南,今天來說說解放西南. 一.萬事俱備,只欠西南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的主力部隊損失慘重. 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南京國民政府妄 ...

公私兼顧惠民生——新中國成立之初調整城市工商業經驗探索
新中國成立之初,透過打擊投機資本.穩定物價.統一全國財經工作等系列舉措,國民經濟逐步恢復,社會秩序逐漸好轉,國營經濟領導地位日漸鞏固.然而,在社會經濟結構新舊轉換的過程中,我國私營工商業出現了不可避免 ...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圖 | 地圖上的黨史㊹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圖 | 地圖上的黨史㊹
編者按 中國地圖出版集團編制的<中國共產黨100年地圖集>即將出版,我們精選了一批珍貴的地圖資料,開設<地圖上的黨史>專欄,帶您回顧黨的百年征程.今天,釋出第四十四期<新 ...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8個省份卻永遠地消失了,你知道是哪8個嗎?

新中國成立之後,這8個省份卻永遠地消失了,你知道是哪8個嗎?
作為一個大國,我國不僅幅員遼闊,而且人口眾多.為了更好的管理數量如此多的人民,我國自古以來一直有劃分行政區的傳統.秦朝時期的郡縣制是一個開創性的制度,也是最早的行政區劃分,不過元朝的三省六部制則和現在 ...

【黨史宣傳】新中國成立
北京香山南麓蒼松翠竹之間,掩映著一座古樸幽靜的院落.1949年3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與中央機關.人民解放軍總部進駐北平,這標誌著中國革命重心從農村轉向城市.這裡成為領導解放戰爭走向全國勝利.新民主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