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上海白內障專家郭海科教授提醒:老年人要警惕眼睛出現這些症狀

年齡不斷增加,人體機能逐漸退化衰老之後,眼球功能也開始下降,眼睛在出現視物模糊、視力下降的同時,還會出現哪些眼病呢?我們何時需要看醫生呢?

這個問題,也是很多老年人關心的一個問題,上海和平眼科醫院院長郭海科教授提醒:當我們的眼睛有異物感、視物模糊、怕光流淚、眼前有蚊子飛等症狀的時候,我們要及時去眼科專科醫院就診。

老年人眼睛出現這些症狀要及時就醫

老年人的眼睛最常見的是白內障,這時候會出現單純的視物模糊,和進行性的視力下降,原本透明的晶狀體,也會因為老化,發生混濁後呈現淡黃,甚至是肉眼可見的發白。有些老年人,如果合併有老花眼,可能會把兩者混淆,導致耽誤治療。

上海白內障專家郭海科教授提醒:老年人要警惕眼睛出現這些症狀

如何區分這兩種眼疾?可以從症狀上看,老花眼是看近處的東西不清楚,而出現白內障後,無論遠近都是看不清的,有時候老花眼還會出現突然不花的情況,這可能也是眼睛出現了白內障的訊號。

但是如果有其他的眼痛、畏光、流淚的症狀,也可能有其他的一些眼病,包括結膜炎、角膜炎、乾眼症等。

如果是眼痛、眼脹,有可能是青光眼,它和白內障是可以並存、相互影響的,青光眼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會誘發併發性的白內障,白內障晶體混濁程度越來越嚴重的時候,也會引發繼發性青光眼。

老年人需重視眼底檢查

郭院長表示,現代糖尿病已經成為僅次於癌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疾病,隨著生活和飲食的變化,糖尿病患病率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患有糖尿病的病人,70%以上的人,會合並有眼部的一些疾病,因此有糖尿病的人,每年都要到眼科進行眼部白內障的檢查和眼底的檢查,特別是眼底照相,可以評估糖尿病對全身的血管侵害程度和糖尿病的嚴重程度。

有些老年人在做眼底照相的時候,會關注黃斑問題,由於對眼部不瞭解,會以為自己眼睛出現問題了,有黃斑了。實際上黃斑是一個正常的,讓人眼能夠看到1.0 、1.5視力的重要結構,它是視力的中樞,反映的是視力敏感的地方,如果發生黃斑變性,那麼就會影響到視覺的質量,導致中心視力下降。

上海白內障專家郭海科教授提醒:老年人要警惕眼睛出現這些症狀


眼底病變

不僅是糖尿病病人,如果有高度近視,也需要定期去檢查眼底,因為高度近視不僅僅是屈光度的增加,同時還會影響到眼底的變化和黃斑的變化,也需要經常檢查眼底。

郭教授再次強調:老年人到一定年齡,需要定期檢查眼科的一些疾病,排除和治療乾眼症、結膜炎、青光眼、白內障和眼底的黃斑變性;糖尿病病人、青光眼的病人除了去做驗光配鏡,同時及時的檢查眼底,都是非常重要的。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09-13

相關文章

營養科教授提醒:不管有錢沒錢,都儘量不要省買這4種食物的錢

營養科教授提醒:不管有錢沒錢,都儘量不要省買這4種食物的錢
在這個以食為天的社會,人們注重口感要比營養更重要,由此也是很多疾病的根源.今天反其道而行,從買食物開始提高飲食質量,達到保護身體健康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有些人為了節省拋棄某些食物,營養學教授提醒我們 ...

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浙江大學胡海嵐教授榮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來源 |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9 月 30 日,第 24 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揭曉,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執行主任胡海嵐因在神經科學(尤其是抑鬱症)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獎,她的工作促進了新一代抗抑鬱藥 ...

海科淨水裝置廠家告訴你什麼是淨廢水比

海科淨水裝置廠家告訴你什麼是淨廢水比
廢水比:即淨水產生 出的純淨水量與廢水量之間的比例.以前的淨水器,有不少淨廢水比小的產品,如1:3,就是每生產1杯純水,就要產生3杯廢水,利用率很低.隨著科技的進步,淨水裝置的升級,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淨 ...

促成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研發,浙大胡海嵐教授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促成新一代抗抑鬱藥物研發,浙大胡海嵐教授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
9月30日,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網,第24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獎揭曉,五位獲獎者中有一位中國女科學家,是浙江大學神經科學中心教授.執行主任胡海嵐,因其在神經科學,尤其是抑鬱症方面的重大發現而獲獎,她的工 ...

專家:眼前有黑影別不在意 警惕視網膜脫離
來源:人民網 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娛樂消遣,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電子裝置的使用正逐漸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熬夜使用手機.平板電腦,除了會讓黑眼圈越來越深,還會給眼睛帶來極大負擔.當眼睛無法承 ...

提醒老年人:這5個“好習慣”或不利身體健康,建議瞭解一下

提醒老年人:這5個“好習慣”或不利身體健康,建議瞭解一下
導語:養生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更好保障我們自身的身體健康,預防疾病的來到老年人都擁有自己的養生習慣,也長期堅持著. 但是最近也是有許多老年人由於錯誤的養生方式導致自己的身體受到了損傷,甚至誘發疾病出現,藉 ...

北極“深坑”越來越大,釋放大量遠古氣體,專家提醒世人要警惕

北極“深坑”越來越大,釋放大量遠古氣體,專家提醒世人要警惕
長期以來,北極和南極地區作為地球上緯度最高.溫度最低.冰雪覆蓋程度最強的區域,成為科學家們研究地球自然地理.氣候變化的重點目標,也是地球生態環境和氣候波動變化的"晴雨表". 從北極 ...

豬肝對孩子的眼睛有好處嗎?提醒:想保護眼睛,4種營養素可多吃

豬肝對孩子的眼睛有好處嗎?提醒:想保護眼睛,4種營養素可多吃
據央廣報道,42歲陳先生工作忙碌,每晚關燈後,玩手機是他唯一的娛樂方式. 3月7日,陳先生被鬧鐘叫醒,睜開眼卻發現漆黑一片,幾分鐘後才慢慢重現光明.當天,陳先生立即前往眼科醫院檢查,確診為急性閉角型青 ...

俄羅斯提醒中國,警惕美國新冠溯源政治化,該出手時就出手
9月7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俄羅斯偵查委員會副主席亞歷山大費奧多羅夫稱,莫斯科和國際社會普遍有理由擔心美軍在俄羅斯附近的生物實驗室活動. 新冠疫情在全球範圍內肆虐之後,新冠肺炎病毒爆發的源頭就一 ...

肺內有癌,咳嗽先知?2種“危險”的咳嗽,或暗示肺癌“冒頭”

肺內有癌,咳嗽先知?2種“危險”的咳嗽,或暗示肺癌“冒頭”
咳嗽大半年,到醫院查出了肺癌! 從春節開始,老劉就開始咳嗽個不停,白天咳嗽,晚上咳得更加厲害.雖然說咳嗽得厲害,但是老劉卻不太願意去醫院,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去醫院沒病也能查出一堆病來.他自行到藥店買了 ...

蔡玉梅(女),山東農業大學基礎獸醫系教授、碩導。基礎獸醫專家

蔡玉梅(女),山東農業大學基礎獸醫系教授、碩導。基礎獸醫專家
蔡玉梅(女),山東農業大學基礎獸醫系教授.碩導.基礎獸醫專家. 一.研究方向 獸醫微生物,主攻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機理與防控. 蔡玉梅(女),山東農業大學基礎獸醫系教授.碩導.基礎獸醫專家. ...

老年人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持續增高,專家提醒:改變這些生活陋習至關重要

老年人結直腸癌發病風險持續增高,專家提醒:改變這些生活陋習至關重要
作者:衣曉峰 隨著我國百姓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飲食方式也逐漸西化,攝入高熱量.低膳食纖維的食物越發增多,加上日常"養尊處優"缺乏運動,由此導致腸癌這種與生活方式有關的"富 ...

樂健康 | 1分鐘測出骨質疏鬆高危人群,專家給出防治特定建議

樂健康 | 1分鐘測出骨質疏鬆高危人群,專家給出防治特定建議
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高達2.64億人.在老齡慢性病患者中,骨質疏鬆症及其引發的脆性骨折成為一種增齡性疾病. 按照2018年全國首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資料推算,65歲以 ...

李文濤教授:奧希替尼獲批用於輔助治療適應證,譜寫全球NSCLC臨床實踐新篇章

李文濤教授:奧希替尼獲批用於輔助治療適應證,譜寫全球NSCLC臨床實踐新篇章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靶向治療可以使早期NSCLC患者獲益,而不只是侷限於晚期患者. 長期以來,肺癌是全球癌症相關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釋出的最新資料顯示 ...

江冰教授:lncRNAs作為青光眼生物標誌的相關研究

江冰教授:lncRNAs作為青光眼生物標誌的相關研究
編者按: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眼病,也是最常見的視神經病變.其中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發病率高.病情隱匿.診斷相對困難.目前,青光眼的診斷主要是依靠病史詢問.形態學和功能學的改變,而青光眼相關的血清學 ...

李嘉誠家族再拋內地資產 賣掉上海世紀盛薈廣場套現21億元
財聯社(上海,記者 王海春)訊,李嘉誠家族又賣掉了內地一個專案.此次轉讓的,是2005年入手.位於上海市靜安區的上海世紀盛薈廣場. 這一訊息,最初是從希慎興業有限公司(00014.HK)公告中透露出來 ...

結節、肺炎、肺癌……5大肺病,專家一次說清

結節、肺炎、肺癌……5大肺病,專家一次說清
我們每一刻的呼吸都離不開肺,它的健康至關重要.今天我們就講講最常見的5大肺病: 本期概要 01 肺結節--警惕癌症可能 02 原發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雙第一 03 慢阻肺--國人致死原因第4名 04 ...

主任話科史 | 內分泌科主任夏維波:學史明理,知史礪行

主任話科史 | 內分泌科主任夏維波:學史明理,知史礪行
協和璀璨的百年史冊 由全體協和人共同書寫 這裡既有令人高山仰止的 臨床大師.教育大師.科學大師 也有推動醫院管理變革.服務創新的 管理大師.護理大師 同樣離不開行政後勤崗位中 敬業奉獻的協和工匠 他們 ...

早期肺癌手術後,還要靶向治療嗎?專家:有效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

早期肺癌手術後,還要靶向治療嗎?專家:有效降低復發和死亡風險
肺癌被診斷為早期,算是相對幸運的事情,意味著再進行根治手術後有著極高的治癒機會.然而在走出手術間的那一刻起,患者又要面對另一個艱難的抉擇--要不要再進行術後的輔助治療. "據統計,約有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