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從四大板塊看史前中國文明的演進與互動

作者:陳勝前(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歐亞視野下的早期中國文明化程序研究”課題組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考古文博系教授)

在早期中國文明研究中,曾長期存在“中原中心論”的觀點,研究者把關注的重心完全放在中原地區,似乎只有中原才有文明。這也是考古學家蘇秉琦所批評的中國文明起源研究的兩個“怪圈”之一,因為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顯示,中國文明起源的模式更像是“滿天星斗”“群星璀璨”。過去二十多年來,有關中國文明起源的考古發現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高潮,良渚、陶寺、石峁、石家河等古城及相關考古遺存的揭示,充分展現了早期中國文明豐富多樣的發展模式。考古發現與研究顯示,早期中國文明是一個存在密切聯絡的互動圈,是一個相對獨立且完整的體系,但並不封閉。不過,中原中心論並沒有完全消失,它的升級版就是“華夏—邊緣”論,即認為農耕區的中國文明才是華夏中心,其餘是邊緣。這種考察視角有失偏頗,與真實歷史不符,我們應該從更大範圍的互動中來考察中國文明的形成過程。

史前中國文明有四大文化生態板塊

立足於文化生態理論,史前中國文明的演進與互動可以分為四大板塊:東南板塊、西北板塊、生態交錯帶板塊、海洋板塊(或稱海陸交錯板塊)。不同板塊的文化生態條件存在明顯差異。東南板塊適合農耕,能夠支援較為稠密的人口;西北板塊以草原荒漠為主,更適合遊牧;生態交錯帶板塊是指大致沿著黑騰線(黑河—騰衝)分佈的農耕與遊牧的交界地帶;海洋板塊也是一個文化生態交錯帶,是陸地與海洋的交匯地帶,兼有陸地與海洋資源,濱海環境初級生產力高,是許多魚類、鳥類及其他動物的宜居棲居地,自然也是人類可以利用的生活區域。四大板塊之間存在密切的互動,構成史前中國文明的基本文化生態框架,也是中國文明演化的基本格局。從考古發現來看,史前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清晰地展示了中國文明多元一體、開放包容的基本特徵。

農耕的東南板塊

東南板塊是指黑騰線生態交錯帶以東、以南區域,這是農耕文明的核心區域。中國與西亞是世界上最早的兩個農業起源中心,不僅如此,中國還同時擁有華北的旱作農業與長江中下游稻作農業兩個起源區。事實上,在舊、新石器時代過渡期,在華南地區還發展了一種依賴根莖種植與水生資源利用的園圃農業。根莖作物是無性繁殖,因此,即便已經馴化,也很難看到證據。東北地區距今6000年前後開始出現農業,這裡的土壤與水熱條件適合農耕,後來也發展成為農耕區域。東北地區在舊、新石器時代過渡期透過依賴水生資源,發展出來一種定居的狩獵採集經濟,又稱為“漁獵新石器文化”。以之為經濟基礎,形成較為複雜的社會組織形態。儘管東南板塊的各個區域農業開始早晚並不相同,生業形態也各有差異,但是其新石器文化普遍具有較高的定居性,這構成了東南板塊顯著的共性,農業最終成為這個板塊主要的經濟形式。

佔半壁河山的西北板塊

西北板塊以草原、荒漠、高原等地形為主,受溫度、降水條件的影響,這裡的初級生產力較低,動物群流動性大。與之相應,棲居在這一地帶的早期人類流動性也較大,有利於文化傳播。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這個地帶就存在明確的史前文化傳播的證據,以勒瓦婁哇技術為特徵的莫斯特石器工業出現在新疆吉木乃的通天洞、內蒙古東烏珠穆沁的金斯泰、赤峰的三龍洞、寧夏靈武水洞溝等遺址中,某種意義上說,這是舊石器時代的“絲綢之路”。距今5500年前後,隨著馬的馴化,歐亞大陸的溝通條件大大改善,東西方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大小麥、牛羊等馴化物種先後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文明的發展。有了馬牛羊等物種,人類穩定利用草原地帶成為可能,隨後在這一地區青銅文化的基礎上發展出遊牧政權。由於遊牧經濟並不是自給自足的,一方面需要與農耕群體發展貿易交換,另一方面,遊牧群體利用騎射的優勢常常劫掠。交換與戰爭構成了西北板塊與東南板塊互動的主要方式,而從文化生態學的角度來看,它們又構成了共生的關係。需要強調指出的是,西北板塊不是東南板塊或者說華夏的邊緣,而是與東南板塊相互依存的文化體,是華夏文明的另外一半。在中國文明形成過程中,它參與其中,而不是置身於外。它參與構建了早期中國文明,也塑造了歷史時期中國文明的基本旋律。

作為樞紐的生態交錯帶板塊

西北板塊與東南板塊的互動並不是直接發生的,而是透過從東北到西南的生態交錯帶地區實現的,這個地區堪稱中國文明演進的“樞紐”。早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童恩正注意到早期中國從東北到西南存在一個半月形文化傳播地帶。英國考古學家傑西卡·羅森稱之為“中國弧”,是連通歐亞大陸東西文化的橋樑。文化生態交錯帶同時具有兩個生態區的資源,相比於單個生態區的資源種類更豐富,但是由於它處在兩個生態區的交界地帶,隨著氣候環境的變化,這個交界地帶的位置頻繁遷移。因此,其資源供給具有不穩定性。生活在這個地帶的史前人群,需要根據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其文化適應方式。調整的方式不僅包括生計方式的改變,還包括人群的頻繁流動。這一特徵在遼西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材料中可以清楚看到,當時人們在狩獵採集與農業之間徘徊,相對於華北地區,其人群遷居的頻率更高。

生態交錯帶是一個人類文化適應不穩定的區域,這種不穩定性導致西北板塊與東南板塊之間產生更多的互動。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它成為文化交融的地帶,成為中國文明演進的“樞紐”。早在舊石器時代晚期晚段,也就是距今2.6萬年前後,細石葉技術就在這個地帶起源。不過,當時的氣候正在進入末次盛冰期,氣候寒冷,生態交錯帶位置在如今的華北地區。細石葉技術融合了歐亞大陸西側與華北本土的石器技術,是在兩者基礎上的創新發展。進入全新世,農業時代開啟,在氣候溫暖溼潤的時候,農耕文化入駐這個板塊;在氣候乾冷的時候,西北板塊的文化控制這裡。在歷史時期,它又是西北與東南兩大板塊爭奪的過渡區域。受到氣候的影響,這個弧形地帶的範圍不斷變化,這種模糊的空間範圍,使得西北與東南板塊人群在這個地帶進行頻繁互動。這個地帶作為史前中國文明發展的樞紐,把東南與西北板塊緊密聯絡在一起。歷史上的中國,疆域廣闊朝代的都城位置大多靠近這個地帶的邊緣,如漢唐的長安,元明清的北京,從而加強了東南與西北板塊的聯絡。

被忽視的海洋板塊

相比其他三個板塊,海洋板塊更少受到重視。這裡有個原因,末次盛冰期時,海平面下降了一百多米,幾乎全部的渤海、黃海,近一半的東海,三分之一的南海都變成了陸地。有研究表明,末次盛冰期這個區域可以支援以漁獵為生的複雜狩獵採集者社會。隨著末次盛冰期的結束,海平面上升之後,這些複雜的狩獵採集者向內陸地區遷徙。一方面會帶來人口密度的提高,以華北地區為例,即便當時人口零增長,人口密度也會因此翻番;另一方面,他們會把社會複雜性帶到內陸地區,導致社會競爭加劇,農業起源因此加速。如果這個推斷合理的話,那麼就可以說,海洋板塊曾經在史前中國農業起源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農業是文明的基石,更進一步說,海洋板塊也參與了中國文明的形成過程。如今這個地帶基本被海洋淹沒,未來中國的水下考古或許可將之作為一個重要課題進行研究。

長期以來,中國文明都被視作農耕文明,與海洋似乎沒有什麼關係。距今6000年前後,史前中國農業的文化生態系統成熟,除了有馴化的動植物、相應的工具,更重要的是,還形成了相應的社會組織、耕作制度以及意識形態觀念。史前中國農業的文化生態是以自給自足農業為基礎的,即作物種植的副產品可以用來飼養動物。當這套系統成熟之後,我們從考古材料上可以看到,農耕文化開始擴散。北方地區的廟底溝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範圍。南方地區發生了規模更加宏大的文化擴散,稻作農業與家畜飼養經濟先傳播到臺灣,然後經由菲律賓群島擴散到整個大洋洲地區,向西至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向東至夏威夷、復活節島,這也就是著名的南島語族擴散事件。水稻如今是全球一半人口的主食,正是透過這次大規模的文化擴散事件,稻作傳播到了東南亞、南亞、大洋洲的許多地區。透過海洋,史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近現代以來,這個板塊成為東西方文明主要交匯地帶,是改革開放的前沿,深刻影響了當代中國的發展。因此,海洋板塊也是中國文明不可分割的一個部分。

今年是科學考古學在中國發展的100週年,經過幾代考古學家的努力,我們日益認清史前中國文明宏大的格局,其多元一體、開放包容並不限於若干個文明起源中心之間,而是由四大板塊構成的。這一文化發展格局更符合考古材料所呈現的特徵,也更有利於我們擺脫過去的種種標籤——不是基於事實而是基於偏見的判斷。在新時代背景下,我們有理由相信,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將歷久彌新,在更宏大的格局中取得更大的發展。

《光明日報》( 2021年09月08日1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分類: 健康
時間: 2021-10-30

相關文章

輸液會導致“溼氣重”,是真的嗎?

輸液會導致“溼氣重”,是真的嗎?
有傳言稱輸液讓體內進入那麼多水,會導致"溼氣重".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經常聽中醫說某個人身體溼氣重,對於溼氣的影響也多多少少有所耳聞.那麼溼氣是什麼呢? 中醫講的"溼氣 ...

醫生提醒:溼氣重儘量注意“六不吃”,遠離溼氣沒你想的那麼難

醫生提醒:溼氣重儘量注意“六不吃”,遠離溼氣沒你想的那麼難
身體溼氣重就會引起各種各樣的病症,中醫一直認為:人們身體的溼氣較重,是因為多種病症的根源! 去年的時候,39歲的崔女士每次早晨起床的時候都是感覺身體非常乏力,沒有精神,腦子昏沉沉的,而且吃飯也沒有食慾 ...

血壓高、溼氣重、脾胃虛,三杯茶飲請自取

血壓高、溼氣重、脾胃虛,三杯茶飲請自取
今天給大家帶來三杯茶飲 菊花山楂飲.佩香白蔻飲.金皮飲 這三杯茶其實是指三類人 "高人"."溼人"和"虛人" 他們的身體或多或少都出了點問題 ...

大便不成形?多是陽氣不足惹的禍!5種中藥材益氣健脾,治便溏

大便不成形?多是陽氣不足惹的禍!5種中藥材益氣健脾,治便溏
大家好,我是中醫田超大夫,在門診當中,很多人告訴我,自己的大便總是不成形,次數多,尤其是男的,大便不成形情況更加普遍. 當然,很多時候這種情況跟胃腸道疾病.肝膽疾病有關係,但大部分情況是,檢查未必有問 ...

溼氣重可多吃這些食物 茯苓粥健脾寧心易消化

溼氣重可多吃這些食物 茯苓粥健脾寧心易消化
茯苓味甘.淡,性平,歸心.肺.脾.腎經,有利水滲溼,健脾,寧心的功效:取茯苓洗淨,與大米共同放入鍋中熬煮,煮沸後,適宜溫度取出食用,容易消化,同時對於自身脾胃功能及體內溼氣的情況會有很好的改善.=== ...

喜靜少動,溼氣重,痰溼體質,你是嗎?

喜靜少動,溼氣重,痰溼體質,你是嗎?
痰溼體質亦稱為遲冷質,是現代社會中比較常見的體質型別,多由飲食不當或疾病困擾而導致. 痰溼體質的特點多為:體形肥胖,腹部肥滿鬆軟,面部面板油脂較多,容易出汗.汗出後面板多涼,胸悶,痰多,面色淡黃而暗, ...

夏季如何給孩子健脾祛溼?1套手法2碗湯有效防溼氣
一年四季是常識,可不少中醫卻將一年分成了五部分,分別是:春.夏.長夏.秋.冬.別小看了長夏:"脾主長夏,為後天之本,運化水谷則生機可得."這句話就是在啟發我們,想讓孩子脾胃功能健運 ...

過燥、過溼都會引起咳嗽!給孩子用好4碗湯
一到換季,家長免不了要擔驚受怕,對外界環境敏感的孩子,稍不注意就容易生病.尤其每年入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空氣溼度降低,秋傷於肺,很多孩子也會出現"秋咳不止"的現象. " ...

最適合三伏天喝!這碗糖水生津補氣又祛溼

最適合三伏天喝!這碗糖水生津補氣又祛溼
三伏天期間,嶺南地區氣溫升高,降雨量增多,氣候悶熱潮溼.這段時間顧護孩子需要兼顧健脾祛溼.生津補氣.消暑解渴三個原則,飲食上也要根據這三大原則,做適當的調整,而安夏健脾糖水就正好能滿足這三個需求. 安 ...

這幾種食物,助您排除溼氣一身輕

這幾種食物,助您排除溼氣一身輕
你是否經常出現疲勞困倦,頭身困重,面板.頭髮容易出油,腸胃功能不佳,大便粘膩等症狀?其實,這都是體內溼氣重的表現.日常生活中可以食用這些食物,有助於祛除溼氣. 紅豆.紅豆味甘酸,性平,有健脾利水.清熱 ...

張女士堅持了兩個月,肚子明顯小了,體重輕了12斤

張女士堅持了兩個月,肚子明顯小了,體重輕了12斤
張女士,37歲,職場人,單親媽媽,身高162cm,體重70公斤. 張女士一看到自己的體重就愁得慌.自從懷孕之後,十多年了,這肚子就沒下去過,整個人的精力也一直跟不上,總容易犯困.每當看到同事小王的時候 ...

孫儷同款瘦身湯,可以越喝越瘦的湯,難怪一直保持90斤,快試試吧

孫儷同款瘦身湯,可以越喝越瘦的湯,難怪一直保持90斤,快試試吧
大家好,我是小靜 每個人都想自己身材高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減肥也成了很多人面臨的大問題,今天給大家分享一款孫儷同款瘦身湯, 很多人都是因為體內溼氣重,溼氣不降,導致身體水分積累引起虛胖,這道瘦身湯 ...

夏天的這些生活方式,易導致“溼氣”困重,肥胖、血脂異常都與之相關
來源: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 夏季暑天烈日炎炎,汗出較多,大多數人都喜歡吹空調.葛優躺,再搭配上冷飲.啤酒.小龍蝦,享受一"夏".而這種流行的暑天飲食生活方式常常容易導致&qu ...

這5個行為,會導致寒氣入侵體內,要及時糾正,別不當回事

這5個行為,會導致寒氣入侵體內,要及時糾正,別不當回事
眾所周知,陽氣是身體健康的保障,可因為生活節奏加快的原因,有些人往往存在不良的生活習慣,導致體內寒氣入侵,由此一來,很容易引起各種不適的症狀,比如頭痛,頭昏,身體疲乏,大便黏膩等,久而久之還會增加疾病 ...

拔罐真的可以排毒嗎?拔出的水泡真的是體內的毒素嗎?

拔罐真的可以排毒嗎?拔出的水泡真的是體內的毒素嗎?
拔罐是利用火的燃燒和抽去罐內空氣等方法使罐體產生負壓而使身體表面區域性產生淤血,最終達到活絡通經.行氣活血.祛風散寒等作用的一種中醫的非藥物療法.無論罐體的材質是陶製.玻璃制還是竹製,原理皆相同.拔罐 ...

經常便秘,拉不出、拉不淨?試試3個簡單方法,大便通暢一身輕

經常便秘,拉不出、拉不淨?試試3個簡單方法,大便通暢一身輕
45歲的老周已經便秘很長一段時間了,每次他都靠吃一些香蕉來解決,雖然並不是每次都管用.慢慢地,從偶爾便秘變成長期便秘,有時甚至一個多星期都不排便. 一直以來,他都以為這只是常見的老毛病,沒當回事.但他 ...

俗話說“早洗滅陽氣,晚洗生溼氣”,正確的洗頭方式是怎樣的?
頭髮是身體的附屬物,它既是我們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 俗話說"早洗滅陽氣,晚洗生溼氣",對於這句話的理解,相信大家都不會覺得陌生,洗頭與健康息息相關,如果早上 ...

溼氣纏身,百病由生!中醫指出:只需這四物,健脾祛溼,大有好處

溼氣纏身,百病由生!中醫指出:只需這四物,健脾祛溼,大有好處
溼氣傷人,在上則頭重目黃,鼻塞聲重,在中則痞悶不舒,在下則足脛跗腫.--清·李用粹 溼氣的危害 如果一個人久居北方,初到江南,身體無法承受江南的水溼之氣,也會病倒.由此可見,溼氣過甚會嚴重威脅到我們的 ...

每週吃鴨肉能祛溼解熱!有4種表現就說明體內“溼重”超標了

每週吃鴨肉能祛溼解熱!有4種表現就說明體內“溼重”超標了
來源:生命時報 成都中醫藥大學副研究員 蒲昭和 暑天高溫雨水多,暑熱夾溼,人的脾胃易受溼邪所困,出現胃口不好.渾身無力.溏便或小便黃少等溼邪纏身現象,此時吃點鴨肉可以祛溼解熱. <本草綱目> ...

怎麼樣才算是脾虛?脾虛到底是怎麼回事?

怎麼樣才算是脾虛?脾虛到底是怎麼回事?
很多人張口就說自己脾虛,一問他為什麼,他說自己舌苔比較厚.還有些人明明老是大便次數多,一吃完飯就得上廁所,但是舌頭伸出來卻沒有齒痕,這是怎麼回事?難道自己沒有脾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怎麼樣才算是脾虛,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