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醫療險近些年非常紅火,幾百元保費,保額就能到幾百萬元,是大病醫療支出的一個有力保障。但這類保險通常有免賠額,看病費用達不到免賠額,是報銷不了的。
很多人看到這一兩萬元的免賠額,心裡還是犯嘀咕,覺得百萬醫療險似乎不是很實用。那麼,免賠額到底算不算醫療險中的一個“坑”?
“免賠額”,顧名思義就是保險公司“不賠的金額”,也就是說在這個額度以下,費用將由被保險人自行承擔,保險公司不承擔賠付責任。
在商業保險裡,免賠額有兩種,一種叫絕對免賠額,就是免賠額以內的費用保險公司不承擔,只承擔超過部分;另一種叫相對免賠額,免賠額以內的費用保險公司同樣不承擔,但只要損失費用超過免賠額,保險公司就會承擔全部費用。
相對免賠額更多出現在財產保險中,大部分的醫療險和意外險中的意外醫療部分,都是絕對免賠額。
一般來說,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是1萬元。
免賠額的設定,是否就說明百萬醫療險有“坑”呢?
當然不是!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其實是一種合理的產品設計,對保險公司、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是雙贏的。
對於保險公司,免賠額的設定可以避免很多小額理賠,這就降低了百萬醫療險的理賠機率。而保險產品的定價很大程度上是由理賠的機率決定的,可以說正是有了免賠額的存在,這些價格親民的百萬醫療險才有可能誕生。市面上也有一些零免賠額的百萬醫療險,但價格就要貴上許多了。
而對於我們來說,如果風險降臨,保險需要幫我們度過財政危機,所以買保險的關鍵就是“以小博大”。免賠額的存在使得百萬醫療險的槓桿率非常高,花很少的一筆錢,就能在生了大病需要支出大額醫療費用時,有一個高額報銷的保障。
而1萬元以下的費用支出,對大多數家庭來說完全是可以風險自留的,沒必要為了報銷這1萬元的保險,在保費上投入過高。
很多人都不清楚哪些醫療費用可以計入免賠額、哪些不可以。計算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有以下幾個規則:
一是醫保報銷不計入免賠額。
需要特別注意,醫療保險基本上都是費用補償型險種,保險公司的賠付數額是根據你的實際支出費用來定的,並且一般是在社保報銷之後,保險公司再對剩餘部分進行的“接力”報銷。也就是說,社保已報銷的費用不會計入免賠額,只有我們自身承擔的費用、且費用必須符合這款保險所保障的內容,才能計入免賠額。
比如買一份200萬元保額的醫療險,報銷比例100%,免賠額1萬元,保險期間看病住院花費40萬元,醫保報銷10萬元,免賠額1萬元,那麼保險公司就報銷剩下的29萬元。
另外要注意的是,用社保個人賬戶支付的金額等同於自己的花費,不算社保報銷,這部分支出是可以計入免賠額的。
二是免賠額以年度計。
一般來說,百萬醫療險的免賠額都是以“年”為單位計算的,也就是說,在一年中的醫療費用是可以疊加計算免賠額的。
比如,買一份200萬元保額的醫療險,報銷比例100%,免賠額1萬元。在這一年內,首次就診花費(扣除社保報銷)6000元,沒達到1萬元免賠額,保險公司不賠,免賠額餘額剩下4000元;這一年內第二次就診花費(扣除社保報銷)5000元,兩次花費加起來已經超過了1萬元免賠額,所以保險公司予以報銷,賠付金額是5000-4000=1000元。
因為累計免賠額已經達到,所以在此之後,這一年內如果再發生醫療支出,就沒有免賠額方面的限制了。
另外,有一些百萬醫療險有5年、6年不等的保證續保週期,其免賠額也是可以累計的,達到後剩餘年度就無免賠了。
三是商業保險報銷部分可以計入免賠額。
典型的例子是低額的醫療保險,這類醫療保險保額不高,一般只有數萬元,無免賠額或免賠額非常低,正好可以與百萬醫療險互補。
比如購買一份免賠額1萬元的百萬醫療險,和一份保額1萬元、無免賠額的低額醫療險,那麼1萬元以下的醫療支出先用社保報銷,再用低額醫療險報銷,1萬元以上的部分再用百萬醫療險報銷,所有醫療支出就能基本覆蓋了。
百萬醫療險是大病醫療支出方面的重要保障,錢到用時方恨少,千萬不要因為免賠額的存在而輕視百萬醫療險的作用。
如果還是不放心1萬以下的免賠部分,建議大家透過低額醫療險來補充,另外也要充分運用社保報銷,做到醫療保障全面覆蓋。
保協軒
【來源:德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