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玩家而言,效能這個東西肯定是越高越好,在我們的預算之內肯定要上最給力的硬體,已保障現在以及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流暢遊戲體驗。開啟電商平臺挑選硬體時,成百上千種相關商品總是讓我們挑花眼,但在真實的使用場景下,受預算以及現有平臺所限,可以選擇的產品其實並不很多。既有平臺的限制有時候讓人很尷尬,為了升級個別硬體換整個平臺不值當,但不能升級又讓人很不甘心。比如,筆者的朋友最近就想要升級PCIe 4.0 SSD來加速遊戲執行速度和載入時間,但苦於手裡的平臺是PCIe3.0,最高只支援極限讀取速度在3500MB/s左右的PCIe3.0 SSD,這就很難辦。幫他發了幾天愁之後,筆者關注到了WD_BLACK AN1500 NVMe 擴充套件卡型SSD這樣一款產品,它可以突破PCIe3.0的限制,實現媲美PCIe 4.0 SSD的效能,具體瞭解之後發現它還具有即插即用、定製RGB燈效等優點,非常值得詳細談談。
即插即用,空間佔用剋制
我們還是從外觀開始瞭解這款產品。產品的外包裝採用的是WD_BLACK一貫的黑色設計風格,產品的主要資訊都在包裝上有所展示。
WD_BLACK AN1500 NVMe擴充套件卡型SSD共有1TB、2TB、4TB三款不同容量的版本,如大家所見我們手中的是1TB版本。
包裝內附件包括了產品說明書、宣傳頁等。
SSD本體採用的也是黑色為主的設計,三圍為176×72×13mm,前後鋁合金散熱片的包裹再加上豎置的條紋設計,讓它看起來更加硬朗。它對機箱的佔用可以說十分克制,介面部分採用的是PCIe*8介面,插在主機板插槽上時,因為厚度不足一槽,並不會影響到其他硬體,因此在購買前,我們只需要確認自己主機板上是否有空餘插槽就可以了。
擋板採用了鏤空條紋的設計,在確保穩固的前提下儘可能地實現了更好的散熱。在將WD_BLACK AN1500插入卡槽後,我們拿螺絲將擋板固定就完成了全部的安裝工作,不需要外接資料線或者供電線,整潔且省事。
卡身中框設計有半圈燈帶,開機後會呈現出不錯的RGB燈光效果。
為了確保硬碟能夠充分釋放效能,我們為它組建了一套絕不會拖後腿的平臺。
首先是被稱為“默秒全”AMD 銳龍9 5900X,它採用Zen 3架構,7nm的製程工藝打造,擁有12核心24執行緒。Zen 3架構的IPC理論效能提升了多達19%,而銳龍9 5900X相對於銳龍9 3900X基準頻率從3.8GHz調低至3.7GHz,最高加速頻率從4.6GHz提高到4.8GHz。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裡,它都是隻服大哥銳龍9 5950X,一U之下,萬U之上的存在。
ROG CROSSHAIR VII HERO X570主機板也是我們的老朋友了。ROG C8H為標準的ATX大板,8層PCB板、14+2相豪華供電、10K日系黑金全固態電容,可以說是用料非常的紮實。供電模組部分的散熱片與熱管相連,南橋也增加了散熱風扇進行輔助散熱,溫度穩定性進一步提升。4插槽記憶體設計,經過了加固設計,最高支援雙通道128GB記憶體,可以超頻至4800MHz。配備3條PCIe 4.0高速插槽,支援顯示卡雙路SLI或三路CF交火。不僅延續了ROG SupremeFX電競音效技術,同樣還支援802.11ax無線傳輸協議。
全新的甜品顯示卡AMD Radeon RX 6500 XT在該縮水的地方縮水,在該給力的地方給力,是很久一段時間裡難得專為玩家設計的一款顯示卡。它採用RDNA 2架構,基於Navi24核心,工藝從之前的7nm升級為6nm,因此也就使它成為了全球首款6nm顯示卡。RX 6500 XT內建16組CU(1024個流處理器)和光追單元(這又使得它成為了第一個提供DXR光線跟蹤功能的中低端顯示卡),16MB無限快取,遊戲加速頻率可達2.6GHz。
電源選擇的是安鈦克ANTEC HCG850,金牌全模組設計、全日系電容。主動式PFC+DC-D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設計,整體額定功率達到850W,轉化率接近白金牌。靜音風扇尺寸為12cm,並配有格柵狀保護罩,支援海韻Hybrid Silent風扇調速技術,減少不必要的電源噪音。對於後期配置方面的升級,尤其是額外購買獨立顯示卡或是為獨顯進行升級時,有著很好的基礎保障,一般來說並不需要再做更換。
機箱我們選擇的是安鈦克風行者DF 700 FLUX,它採用的是業內獨創的Flux雙風道散熱系統,其風道設計可以為機箱內的獨立顯示卡提供一條專屬的垂直散熱風道,並在機箱側板、底部和電源倉上方為顯示卡規劃了最直接的風道開孔設計,加快機箱內熱空氣的快速流動,減緩機箱內熱量堆積的情況,強化顯示卡散熱效能。支援ARGB神光同步,併兼容雙360冷排,隨機箱附送5個格柵,包括三個120mm進氣扇、一個120mm反葉扇,以及一個120mm排風扇。
平臺搭建好後,並不需要特殊的設定,AN1500就可以正常地工作,不過筆者還是推薦大家為它下載一個Dashboard管理軟體。透過這個管理軟體我們可以完成產品執行狀態的檢視、效能的最佳化、韌體的升級,以及調整RGB燈效等等操作。RGB方面,它支援13種不同的LED圖案效果,配合上各種顏色可以十分個性,我們也可以選擇與主機板的其他硬體進行神光同步,自由度還是挺高的。
媲美PCIe 4.0的速度,進入遊戲不再慢吞吞
官方資料顯示,AN1500內建兩個採用PCIe Gen3技術的SSD,透過兩塊容量相同的固態硬碟組建的RAID 0模式,讓它的讀寫效能實現了接近翻倍的表現,這也是其標稱順序讀寫速度分別能夠達到6500MB/s和4100MB/s的原因。在遠超PCIe3.0 SSD極限的速度之下,我們載入遊戲再也不用那麼長時間的等待了,而在近年來比較流行的開放性世界遊戲中,更快的載入速度也無疑會幫助給到我們更好的遊戲體驗。
▲空盤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
▲90%佔用時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
在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中,WD_BLACKAN1500在不同的佔用情況下均達到並且超越了標稱值,最高順序讀寫速度達到了6848.42MB/s,最高順序寫入速度達到了4213.95MB/s,並且透過“fsutil file createnew”命令快速生成大體積測試檔案,使磁碟剩餘空間佔用超過90%時,成績也與空盤差距不大。超越標稱資料的表現,讓人對這款產品也更加放心。
▲空盤TxBENCH測試成績
▲90%佔用時TxBENCH測試成績
我們再來看TxBENCH的測試成績,這裡的我們同樣測試了空盤和90%佔用,成績基本與CrystalDiskMark的測試相當,兩者誤差也不算大,就不多贅述了。
較為苛刻的老牌測試軟體Anvil測試中,AN1500最高得到的總分為18791,讀取和寫入單項分別為7426和11365,成績相當不錯。
採用壓縮演算法的測試軟體ATTO Disk Benchmark更適合來測試極限情況下的硬碟持續讀寫效能。在測試中,資料長度在1MB時,AN1500的效能開始接近峰值。
很多並不是十分出色的SSD也能在一小段時間內表現出不錯的速度,但是這個成績並不持久,這是因為這些“短跑”選手的快取容量過低。我們使用HD tune Pro這款經典的測速軟體測試一下WD_BLACKAN1500在“長跑”中的表現。我們可以看到,在30GB的檔案長度下,硬碟並沒有出現斷崖式的掉速情況,它的快取容量在12GB左右,緩外寫入速度接近2000MB/s,以此來判定它在大檔案傳輸場景下的表現也應該是不錯的。
最直觀拷入檔案測試,我們還是透過“fsutil file createnew”命令快速生成一個20GB大小的檔案來進行。在傳輸過程中,WD_BLACKAN1500不僅能夠達到2.81GB/s左右的平均速度,整個過程也沒有出現過山車般起伏不定的情況,穩是真的穩。
最後,我們來看一下它在溫度控制方面的表現。在經歷了前面一番折騰之後,筆者又使用HD tune Pro軟體進行了200GB檔案長度的測試,整體測試下來,它的溫度維持在55℃。在極端重任務的情況下,它仍然有這樣的溫控表現,在日常使用中就更讓人放心了。由於採用了無風扇的設計,它也不會因為噪音問題而困擾我們,尤其是當它被安排在一些追求機箱靜音效果的使用者家裡時。
總結
WD_BLACK AN1500 NVMe擴充套件卡型SSD易安裝、佔用空間小,充分利用主機板上閒置的PCIe插槽就可以完成體驗上的升級,非常的省心。它有著豐富的RGB效果,有著不錯的靜音表現,當然更重要的還是有著媲美PCIe 4.0 SSD的讀寫效能,不論是遊戲場景還是影音創作場景都會給到我們不小的助益。WD_BLACK提供的長達5年的質保當然也是它的加分項,缺乏安全感的小夥伴也可以放心地把你寶貴的資料存放在裡面。總而言之,有需求的小夥伴不妨考慮入手,尤其是平臺還停留在PCIe3.0並且苦惱於遊戲載入速度的朋友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