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嚴重的下肢損傷者和中樞神經損傷者而言,如何重新獲得步行能力是其獲得最佳康復的重要一環。
PNF技術的優勢在於挖掘神經系統的再學習能力和潛力,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肌肉能力的提升和神經肌肉協調性的改善,尤其適用於嚴重的下肢損傷者和中樞損傷者。
要想重新獲得步行能力,需要從站立開始,逐步對重心保持、單腿站立、重心轉移、邁步等分解動作進行訓練,並在具備行走能力後進一步實施倒走、側向走、上樓梯等進階訓練,讓步行成為一種不需要思維參與的、高度自主化的行為。
從站起和坐下開始
人體由坐到站的過程大概是這樣的:頭、頸和軀幹前屈,手臂前屈,骨盆隨之前傾,雙膝伸展使軀幹和骨盆再向前移並超過支撐面,與此同時,頭、頸、軀幹直立,骨盆後傾,在保持重心的同時讓身體直立。人體從站立到坐下的過程則正好相反,是一個離心收縮的過程。
在站立訓練過程中,可採用面板接觸、節律性啟動、合理阻力的方式,依次對患者的頭頸、軀幹、臂、盆骨、膝關節進行引導和訓練。例如,可在開始階段在患者頭頸和肩部施加引導和阻力,也可使用節律性起動技術,引導患者前屈;還可對患者手臂進行實施等張組合、穩定性收縮等技術,使其輔助身體站立;還可在站立過程中搖晃骨盆以促進其前傾。
在坐下的過程中,治療師可將雙手放於患者骨盆,對股四頭肌、臀大肌、豎脊肌等伸肌群的離心收縮排行引導和控制,必要時施加離心阻力(向下推骨盆),幫助患者練習坐下的動作。
保持站立
站立是各個肌肉共同協作、等長收縮的過程。在患者站立(可在平行槓或矯形器的輔助下)過程中,應進行穩定性訓練。具體的方法包括:
1、對肩、骨盆、膝、踝關節進行擠壓,以促進穩定性收縮。
2、對肩、骨盆實施抗阻力旋轉和穩定性反轉,以促進穩定。
3、讓患者用單側下肢負重(單腿站立),並對該側實施擠壓。
4、在單腿站立的情況下,透過反覆牽拉與合理阻力技術促進另一側骨盆上提,使用等張組合技術促進另一側屈髖。
重心轉移
讓患者雙腿分開站立(前後分開和左右分開),在前後兩腿之間、兩側兩腿之間進行重心轉移。為了提升訓練效果,兩腿之間的距離可以加大。在開始之前,對負重腿進行擠壓以促進穩定,在重心轉移過程中,在運動方向的相反方向施加阻力或引導(如果是向前轉移,應在對角的方向施力),在重心轉移完成後再次對負重側進行擠壓。施力點均應在骨盆(髂前上棘)。重心轉移完成後,可將重心轉移回最初的負重下肢(向後轉移或向對側轉移),在轉移過程中可根據情況實施向心方向的阻力或離心方向的阻力。
重心轉移訓練取得效果後,可讓患者在雙腳併攏的站立位進行跨步和重心轉移訓練。
反覆邁步
先讓患者進行幾次重心轉移訓練,在重心轉移完成後,讓後方的非負重腿離開地面向前邁,邁步後再次重心轉移,並再次邁步,將重心轉移和跨步的動作連線起來執行。在反覆邁步過程中,治療師要將雙手放到患者雙髂,透過負重腿的擠壓、對角線施加阻力等方法進行促進。
不僅要進行向前的反覆邁步,還可以實施向後的和兩側的反覆邁步訓練。
步行訓練
當反覆邁步訓練取得效果後,就可以實施更加流暢的步行訓練。開始時可以讓患者站在平行槓內進行訓練,治療師依然要透過患者的雙髂施加阻力。後期可讓患者雙手扶治療師的肩膀進行訓練,然後進階到正常步態,並根據患者情況實施倒走、側向走、上下樓梯等必要的訓練。
原文連結:http://www.jinlaiba.com/archives/326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