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戰爭都是一個永恆不變的熱門話題。
無論是出於自保的自衛反擊戰,還是打著某種名號的入侵戰,只要是戰爭都避免不了的是,作戰雙方大量士兵的犧牲。
隨著科技的發展,戰爭也從古時冷兵器的白刃戰,轉變到了大量熱武器的對抗,除了戰術多樣化之外,每場戰陣的傷亡人數也是越來越多,而在戰鬥結束後,打掃、清理戰場則是勝利方必不可少的流程。
可是哪怕是在這一流程當中,也充斥著無數的危險。
如果勝利方以為,戰鬥結束就可以安然舒適地享受勝利的果實,那麼就大錯特錯了。
在清理戰場時,有經驗的老兵通常都會告誡新兵,別隨意翻動“屍體”,否則代價是慘重的。
殘酷的戰爭
提起戰爭,人們首先會想到的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兩次世界性的戰爭。
在這兩次戰爭當中,無論是參戰國家,還是參戰兵力都是數量極其龐大的,同樣,這兩次大戰所造成的傷亡,以及損失也是不可估量的。
如果把戰爭比喻做一場災難,那麼這兩次世界性的戰爭,就是兩次世界性的災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參戰的6500萬軍民,有3000多萬死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參戰的60多個國家和地區,將近有9000萬的軍民,將生命永久留在了那片戰場之上。
戰爭的殘酷不僅體現在傷亡數字之上,更是體現在一個又一個戰場之上。
炮火連天、槍林彈雨以及一具又一具斷臂殘骸的屍體,一場戰爭,犧牲的是一名有一名的戰士,毀掉的是一個又一個家庭。
哪怕經過艱苦的奮戰,終於消滅了敵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戰鬥的勝利。
因為哪怕是敵人留在戰場上的屍體,也有很大可能會對勝利方計程車兵造成損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場之上,蘇軍因為打掃戰場,而被德軍戰士的屍體所“殺傷”。
德軍在正面戰場上如果發現戰鬥中,己方呈現潰敗局勢,這場戰鬥難以勝利,那麼他們就會在撤退之前,在自己戰士或者蘇軍戰士的屍體下面,埋藏詭雷。
一旦蘇軍在戰鬥中取得勝利,那麼在蘇軍打掃戰場之時,如果不注意翻動壓在詭雷上的屍體,詭雷就會引爆,對蘇軍計程車兵造成傷害。
此類事件在蘇德的戰鬥之中屢見不鮮,蘇軍因此被殺傷計程車兵不計其數,因此直到戰爭中期,蘇軍就放棄了對於戰場的打掃以及清理。
無獨有偶,除了蘇德戰場上,在我國的抗日戰爭當中,日軍的屍體也有類似的“玄機”。
老兵的告誡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眾所周知,戰爭是一場軍備的競賽,往往哪一方的軍事力量強大,哪一方的武器裝備佔有優勢,那麼在戰鬥過程當中,這一方就會有著一定的主動權。
在抗日戰爭當中,我國的軍事武器裝備明顯落後於日軍,為此有無數抗日烈士英勇犧牲,用他們的寶貴生命來彌補這個差距,使得我國最終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每一次的戰鬥結束,我軍都會進行戰場的打掃清理工作,然而在執行這項工作當中,也有不少戰士,傷亡於敵軍的“屍體”。
戰場的清理工作是我軍戰鬥結束後必要的一環,因為這項工作當中,有三點必須執行的原因。
第一點原因是要尋找在戰鬥中受傷或者昏厥的戰士,進行及時的救治;第二點是要將我軍戰士的屍體收集並妥善處理;第三點原因是要回收戰場上的各種能夠繼續使用的武器裝備及各種彈藥物資。
可是在打掃戰場當中,狡詐的侵略者無所不用其極,哪怕在戰鬥結束後仍然想盡辦法對我軍戰士造成傷亡。
同德軍在屍體之下埋藏詭雷不同,日軍在戰敗之時,多會在將手榴彈的引線拴在屍體之上。
在我軍打掃戰場之時,一旦翻動屍體,那麼掛在屍體上的手榴彈就會被引爆,對我軍造成傷亡。
更有甚者,還會有日軍士兵將自己埋藏在屍體之下,一旦我軍打掃戰場的戰士高進,他們就會突然爆起,對我軍戰士發起進攻。
起初,敵人的這些詭計確實對我軍戰士造成了一定的傷亡,可是經過我方戰士們的多方思考,終於避免了在打掃戰場時踏入敵人的圈套。
同時,許多戰場經驗豐富的老兵,在清理戰場之時,還會對新兵發出告誡:“不要以為戰鬥勝利了,戰場上就沒有危險。清理戰場之時也一定不能放鬆警戒,尤其不能隨意翻動屍體,不然付出的代價,將會是慘重的。”
戰場上的瞬息萬變
戰爭的殘酷如今我們每個人都有目共睹,哪怕身處和平年代,仍然可以在一些影視作品或者新聞當中,瞭解到戰場上的瞬息萬變。
在經歷了艱苦奮戰,好不容易贏取了戰鬥的勝利之時,這個時候的人們難免會放鬆警惕。
如果真的在打掃戰場時,遇到敵人的陷阱,那麼很容易會受到傷害,由此也不得不佩服那些保家衛國的戰士們!
正是他們冒著生命危險,一次又一次的為了祖國,為了人民奮鬥在險惡的戰場之上。
因為有了他們的悍不畏死,才使得我們能夠安居樂業,才使得我們的國家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