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生的醫德,你怎麼看#
我從小對醫生這個職業很崇敬,因為醫生救死扶傷。可是後來有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對醫生的想法。
2006年春節在外地的我,接到我父親的一個電話,說是母親過馬路時被車撞了。我心急如焚,急忙往家趕,一天後才到家。看到母親躺在床上,不能翻動。聽母親說,晚上一整晚不能睡覺,腰部疼痛難熬。父親跟我說,母親當天被撞後,就送往市一醫院拍過片子,醫生說無大礙,在家靜養就行。面對母親的拍片,我看不懂,隔行如隔山。母親的痛苦表明傷情不輕,又根據父親的描述,母親出事後,有關方面在處理事故過程中的種種反常,我決定立馬將母親送往另一家醫院,市中醫醫院診療。骨科楊醫生告知,我母親要馬上住院,正骨矯治,不然會造成殘疾或者弓腰駝背。
我不明白,同一病人,兩家醫院的診療方案卻完全不一樣。
一天晚上,乘主治醫師楊醫生值班時,我拿著母親在一醫院的拍片及病歷記錄,請他為我解答醫學術語:
我請教:“拍片診斷書中的L₂和L5是什麼意思?”
醫生說:“L代表人的腰椎,口語讀腰,人體腰椎共5節,分別用L1、L2、L3、L4、L5來代替。”
我請教:“診斷書上只寫了L2 ——L5 未見骨折改變。那L1呢?腰椎1是什麼狀況呢?”
醫生說:“L1有明顯骨折,這也是我們中醫院接收你母親住院診療的緣由。”
我請教:“那為何L1(腰1)的受傷實情不寫在診斷書中,視而不見呢?”
楊醫生沒有為我解答疑惑。
經過初步瞭解,我大概明白了事故的經過。
春節打年貨的母親,從百貨市場側門剛一出來,就被計程車撞了,計程車可能是速度快了點,可能是拐彎處有停靠的大貨車擋住了視線,可能是慌神踩錯了油門,由於此路段沒有監控頭,這些猜測沒有實際意義。從與知情者的閒聊中得知,出事故的路段是百貨市場出口,有關部門早有計劃在此處路口劃人行橫道線的方案,因為馬路對面的商業區一直在建,一直拖到現在也沒有劃成。這些沒付實的證據,都不能拿到桌面上說。問題是,接下來的事故處理環節很有蹊蹺:
一是,送我母親去指定的市一醫院診斷傷情,醫生卻連基本的12345這五個數字數不全,他數數是從2起步開始數。腰椎共5節,他只能看見了2 ——5這4節好好的沒有受傷,唯獨受傷的、與腰椎2連在一起的腰椎1,醫生堅決看不見。
二是,我母親是在路口位置被撞,這次事故是肇事司機的再次肇事,事故處理中隊的處理結果,居然是事故雙方責任各半。
經過深入瞭解,我算是明白了這中間的蹊蹺。
計程車是汽運公司的,汽運公司有處理事故的專管員,專門負責聯絡事故處理關聯方單位,專管員會在司機於肇事現場電話報告之後,立馬進行事故後的“減責少賠”攻關。
在中隊裡,遇到另一位也是肇事者的計程車司機,他說,他出事後,事故中隊給出的認定書也是雙方責任各半。他這次主動來要求重新劃定責任,將事故責任認定,申請改為他付全責,他說,他讓傷者痛苦了,內心煎熬,他自己這方面不需要被人為關照。
在中隊的調解室,我們雙方沒有任何交叉點,此事鬧到事故大隊的高層出面調解。這是後話,暫且不表其中結果,我們還是回到關於醫生醫德的話題。
經過我們申訴,市一醫院放射科的那位石醫生,已受到暫時停職的處理。
此事波及到了市中醫醫院,因為市一醫院怪罪到了市中醫醫院骨科楊醫生,原因是楊醫生診斷我母親的傷情,有必要立馬住院診療。兩家醫院同行之間的壓力,外人無從得知。只是從表面上看,那段時間,楊醫生精神不振,身體明顯瘦了一圈。
還有件事,想起來就後怕。因為多次接觸,我與市一醫院放射科主任熟悉了,閒聊中,他的一番話震到了我:“石醫生沒有經驗,要是我,就不會那麼寫”。
我們知道,醫者不自醫。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侷限。關於醫生的醫德,我們也不必苛求醫生,更不能道德綁架,“為醫者,懸壺濟世,醫者仁心”,那只是醫生的情懷。作為一種職業,醫生的善念,就比什麼都重要。為善者,無需行醫,也可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