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領域2019年度的評比報告一出引起業內的歡呼,因為中國無人駕駛技術進步神速,單獨以平均接管指標評判,中國有4家公司躋身行業前十名,百度北美無人駕駛團隊更是擊敗了谷歌Waymo,問鼎世界第一。一向排在第一位的Waymo這次屈居第二,對《2019年自動駕駛接管報告》產生了質疑,那麼這份報告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目前全世界有64家公司在美國加州進行無人車的上路測試,當地車輛管理局就會發布一年一度的《自動駕駛接管報告》,這是一份由各家測試公司自主提交的報告,換句話說此報告相當於自己給自己打分。共有36家無人車公司提交了報告,平均508公里需要人員接管一次,這已經是巨大的進步。
脫離接管次數是本次測試的重要指標,即自動駕駛過程中,被人類安全員搶過控制權,讓自動駕駛系統和車輛脫離,由人接管開車這件事發生的次數。這種情況一般發生於自動駕駛系統無法處理的事項。本次測試,百度USA在接管次數方面表現第一,平均行駛29060公里才需要人接管一次,意味著圍繞赤道跑兩圈,只需要接管3次,Waymo僅次於百度,排名第二,平均行駛21283公里需要人接管一次。Cruise、AutoX、PonyAI隨後,分別位於全球三、四、五名,前五名中百度、AutoX和PonyAI都是中國公司。
目前這樣的結果,有些人不太高興,紛紛認為DMV統計方式和標準有失公允。他們認為將“脫離接管次數”作為核心指標欠妥,接管次數越多意味著自動駕駛系統發揮作用的時間越短,相應公司的自動駕駛技術就相對落後。但是各家公司對於什麼情況下觸發人員接管並沒有統一標準,可能會出現對於同一種行駛情況各家公司不同的對應方式。比如,當出現違反交通法規時,A公司出於謹慎採取人員接管而B公司認為並沒有影響車輛和人員安全,不採取人員接管,那哪一種更好呢,沒有一個統一標準,因而接管次數指標遭到質疑。
另外,反對者認為在城市複雜道路和在空曠無人的郊區無接管行駛里程是不同的,幾千英里不用接管說明系統需要升級版本,測試的意義就是找問題,不斷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入穩定版本迭代期,所以接管的頻率對測試階段的自動駕駛系統沒有意義。
目前人員接管總體可分為四種情況,第一是緊急情況,比如有人員和車輛突然衝出來;第二是非緊急情況,但安全員出於謹慎考慮進行接管;第三是打消路上行人車輛對於自動駕駛車輛的疑慮,禮貌性地出手干預;第四是自動駕駛系統出現故障時人員接管。以上四種情況只有第四種能反應自動駕駛系統的效能問題,其他三種情況造成的接管並不屬於自動駕駛系統的問題,所以將其他情況造成的人員接管次數算進去並不公平。
總之,關於自動駕駛技術的評價標準還沒有統一定論,目前各家公司各自為政,這也就導致了互相的攻擊,認為對方提供的資料不可靠,尤其是今年以百度為代表的中國公司名列前茅,更遭到了國際的質疑,這種質疑究竟是對自動駕駛技術本身的科學疑惑還是帶有其他色彩的偏見,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