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是“穀子”的生日,民間傳說,如果在這一天天氣晴朗,就預示著這一年中谷物大豐收。在古代,人們會在這一天去舉辦各種活動來祈求當年五穀豐登,現在越來越少的人知道有這樣的風俗習慣了,但是老規矩,這些習俗都蘊含著對農業的重視和珍惜糧食的思想,還是要去學習的。
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很多城裡的孩子對穀物、農作物瞭解的是少之又少了,所以在穀日節這一天舉辦一些活動,來表示對農業的重視,教育孩子珍惜節約糧食還是很有必要的,古日節這一天要記得做“做3事”。
一,觀谷。
初八這一天是穀日節,不管有沒有時間,家裡有孩子的大人一定要帶孩子離開城市,來到鄉村的田野觀谷。要讓孩子從小親近大自然,瞭解穀物的生長,並給孩子講述一些穀物的知識,讓孩子從小心中對自然農業有所敬畏,瞭解農民的辛苦勞動,繼承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在體驗的過程中,還能夠啟發孩子去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的生態。
二,食谷。
穀日節要讓孩子親手製作一種美食來給家人吃,大人選用一種穀物去指導孩子製作,讓孩子吃到自己親手製作的饅頭,會體會到勞動的不易。
食材:麵粉500克,全麥粉200克,酵母粉7克,牛奶一袋。
做法:1.把500克麵粉,200克全麥粉放入面盆裡,再倒入7克酵母粉,攪拌均勻,把一袋牛奶倒進去,再用30度的溫水去和麵,邊倒水邊攪拌,最後和成一個光滑的麵糰。
2.蓋上一層保鮮膜,放在溫暖的地方醒發一個小時,這個時候麵糰會變得非常鬆散,裡面會有很多的小氣泡產生,把它取出來,在案板上撒上少許的乾麵粉去揉這麵糰。
3.不停的往裡加乾麵粉,直到揉的麵糰表面非常光滑,然後再把它分成大小均勻的小劑子,再取一個小劑子,不斷的揉,揉成一個圓形的饅頭生胚。
4.把籠屜底下放上一層打溼的籠布,再把揉好的饅頭生胚放入籠布上面,蓋上蓋子去醒發20分鐘,這時放入鍋中開始蒸饅頭,涼水入鍋開始蒸,先燒大火把水燒到沸騰,然後再轉到中火燒20分鐘。
5.20分鐘之後關火,再等5分鐘掀開鍋蓋,一道香噴噴的穀物饅頭就做好了,營養又鬆軟,過節的時候可以指導孩子來做,吃著自己做出來的饅頭,會更加珍惜勞動成果。
三,養谷。
這一天可以去花卉市場,找一些觀賞物類的穀物帶回家去種植,可以在陽臺上,種在花盆裡,要細心地照料它,給它澆水、施肥、鬆土,讓孩子親自去做這些事情,在照料穀物的過程中體會到勞動的不易,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同時讓他學習到穀物的生長知識,還能夠讓孩子更加懂得勤儉節約。
正月初八又是新春一年的開始,承載了人們對新生活的期待。剛剛看了一下天氣預報,正月初八這一天是一個豔陽高照的大晴天,也預示著在2022年會有一個五穀豐登的豐收年。祝願大家在今年都會有一個好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