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並沒有腫瘤這個名詞,但這不妨礙中醫對腫瘤成因的研究。中醫學認為,腫瘤的發生是人體內因和外部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在這種機體狀態的影響下使經絡氣血執行發生障礙,氣滯、血瘀、痰凝、毒蘊、溼聚等相互交結而成腫瘤。
氣滯血瘀,陽虛寒凝
氣血瘀滯、日久可生癌瘤。血隨氣行,血之阻滯凝結多由氣行不暢引起,故血瘀多伴氣滯,久之則成腫塊,中醫學認為,陽氣是人體氣血執行的根本,是推動血液前進的動力。如果陽氣不足,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這對人身體的免疫系統有著非常不利的影響。
痰溼聚結,邪毒鬱熱
脾主運化水溼,脾虛則水溼失於健運。水溼不運,津液不布,為邪火熬灼,遂凝結為痰,“痰之為物,隨氣升降,無處不到”。而痰溼凝結的身體內環境就為腫瘤提供了最適宜的生長溫床。當人體運化水溼的能力發生障礙,更容易受到外邪的攻擊,日久化火,火熱傷氣,燒灼臟腑,是為邪熱火毒。毒蘊於內,日久必發。腫瘤的發生與此密切相關。
臟腑失調,氣血虧虛
臟腑功能失調與腫瘤發病也有著密切的關係。正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當外邪侵襲機體時,若機體正氣充足,能祛邪外出,則癌毒不得產生,或即使產生,也能及時清除。若正氣虧虛,陰陽失調,不能及時地祛邪外出,致使濁邪長期停滯於體內時,最終導致腫瘤。因而,正氣不足是惡性腫瘤發生發展的內在條件。
寫在最後
中醫治病必先弄清病因,辨證施治,則有藥到病除之效。治療癌症也是如此,氣滯血瘀、溼痰火熱導致癌毒內生,而人體正氣不足又為腫瘤的發生發展提供了條件,多因素綜合致病,邪深毒盛是惡性腫瘤的病理特點。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中醫藥在防癌抗癌領域必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