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媒體近日報道,記者安妮瑪麗·布拉迪發表文章《太空軍事競賽正在向南極轉移》,指出一場太空軍備競賽正在令大多數想不到的地點進行,即地球上最荒涼、寒冷的南極洲,這塊白色陸地可能重現美蘇爭霸時期的冷戰場景。但結果可能更具破壞性,並挑戰1959年《南極條約》和1967年《外層空間條約》的限制條件。
南極洲已經成為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的關注重心,這些大國正在那裡開展軍事應用活動。建立在南極的地面觀測站對全球定位系統即GPS的精度至關重要。GPS是一項關鍵的軍事技術,現在也是公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當年是為其軍事行動發明了GPS,如今該技術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幫手。
然而,美國可能已經失去在這一領域的技術優勢,它的戰略競爭對手俄羅斯和中國已經開發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分別是格洛納斯系統和北斗系統。這三個系統在南極的地面觀測站加強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在所有場景中的軍事緊張局勢,南極的戰略重要性也因此而改變。GPS是美國及其戰略伙伴軍事行動的關鍵要素。它提供美國軍方高精度導彈的定位和定時、艦隊寬頻接入機密和非機密系統,以及對環境狀況的瞭解等重要功能。
1995年,美國在南極洲安裝了GPS地面站,得到北約夥伴和美國盟友的採用。美國利用南極洲主權不確定的特點,事實上打算完全掌控南極洲,在那裡部署GPS衛星接收站。現在中國和俄羅斯也在效仿這種做法。中國在南極的科考站安裝了北斗衛星接收和處理地面站,正在南極羅斯海地區建造的新基地也將建一個北斗基準站。中國的北斗系統將具備與美國GPS相似或可能更高的精度。
它與美國GPS、歐洲伽利略和俄羅斯格洛納斯相容,價格更便宜。俄羅斯在其位於南極的五個基地安裝了格洛納斯地面觀測站,它計劃在位於羅斯海戰略地區的基地再安裝一個地面站。南極洲的衛星地面觀測站使各國的指揮控制系統能夠利用完美的衛星導航系統。任何擁有最先進的全球導航系統的國家都將在速度、精度和資訊方面具備重大的業務優勢。導航系統競爭增加了對競爭對手的衛星進行空間反擊以及使南極地面觀測站成為戰時目標的風險。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