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薩沙
本文章為薩沙原創,謝絕任何媒體轉載
南京理工大學兵器博物館是不對外開放的寶庫,裡面有很多有趣的武器。
這個博物院的宣傳資料說得很好:可以這麼說,抗美援朝戰爭之後,我軍所贏得的每一場戰爭,都與南京理工大學這座高等學府裡開展的科研密切相關;也可以這麼說,新中國兵器科學與技術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凝聚著南理工人的無窮智慧與辛勞汗水。
這次是請帥哥攝影師找到了全部照片,薩沙帶大家看一看。
二戰中日本老炮38年式120毫米野戰榴彈炮:薩沙的兵器圖譜第266期
今天的主角是明治38年式120毫米野戰榴彈炮。
38年式榴彈炮誕生於1905年,也就是日俄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
戰爭中,日軍發現自己的火炮較為落後,不如沙俄火炮。
開戰以後,日本緊急向德國購買了一批120毫米榴彈炮。
火炮運到日本的時候,日俄戰爭已經結束了。
日本對這些火炮進行山寨,成果就是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
38年式榴彈炮屬於老舊火炮,重量為1.2噸,並不算很重。
它的射程為5900米,效能實在不怎麼樣,卻是日軍僅有的幾種重炮。
到了30年代以後,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已經過時,不足以和敵人先進榴彈炮對抗。
於是,日軍主力部隊開始換裝九一式105毫米野戰榴彈炮、九六式150毫米野戰榴彈炮。
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逐步就被淘汰,編入二線或者預備役部隊。
抗戰爆發以後,日軍的重炮更換還沒有完成,陸軍還裝備不少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
由於國軍幾乎沒有什麼火炮,即便是38年式也能在中國戰場橫行。
即便如此,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的效能還是低下,尤其射程太近,會被國軍任何一種長身管火炮壓制。
該炮炮彈威力也有限,壓制性很差,總之就是過時了。
此時日本完全停產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一線部隊也基本淘汰了該炮。
1938年諾門罕戰役爆發,日軍主要就是第23師團參加。
其實戰役中日軍數量比蘇軍少的多,也絕非什麼主力部隊。
第23師團為警備師團,主要用於邊境衛戍,裝備大量淘汰下來的老裝備。
師團的野炮兵第13聯隊就裝備,12門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 搞笑的是,由於38年式是淘汰的火炮,庫存炮彈也不多,剛和蘇軍交手就用盡了。
1945年,硫磺島戰役爆發,日軍在此島投入了一個大隊的120榴和萬餘發炮彈。
這是38式最後一次參戰了。
有意思的是,中國也有一批38年式120毫米榴彈炮。
1917年皖系首領段祺瑞任國務總理時,為了擴充軍隊對抗直系,他就和日本泰平公司簽訂了1800萬日元的借款合同,並以此款購買了日式武器,其中包括12門38年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