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訊(記者趙漢斌)記者2月13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研究人員近期在雲南高黎貢山發現了一個捻翅目昆蟲新種,並將其命名為楊氏胡蜂(蟲扇)。
高黎貢山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也是眾多珍稀昆蟲和具有特殊演化地位的昆蟲的棲息地。捻翅目是一類具有特殊演化地位的昆蟲,其從形態、行為、生物學習性到遺傳基礎方面都展現了特殊的特徵。捻翅蟲在演化上與鞘翅目甲蟲的關係較近,但兩者的形態特徵截然不同。雄性捻翅蟲具有樹莓狀複眼,前翅退化為平衡棒狀,後翅扇形膜質;雌性捻翅蟲則為無翅的幼蟲形。捻翅蟲為寄生性昆蟲,我國已報道的捻翅蟲約有30種。
胡蜂(蟲扇)屬是捻翅目胡蜂(蟲扇)科主要寄生於社會性胡蜂的一類捻翅蟲,全世界共有41種,中國已報道5種,而云南僅記錄過1種。寄主胡蜂的蜂蛹營養豐富,因此胡蜂養殖也是雲南的重要產業之一。昆明動物研究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研究組長期特別關注高黎貢山昆蟲多樣性,近期從棲息於高黎貢山的兩種常見食用胡蜂黃腳胡蜂和黑盾胡蜂體內採集到諸多不同蟲態的捻翅蟲。
藉助分子資料,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實驗師董志巍、副研究員李學燕及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劉星月等人確定,寄生於這兩種胡蜂體內的捻翅蟲為同一物種。透過形態觀察,研究人員確定其為胡蜂(蟲扇)屬的種類。進一步與該屬已知種進行形態比較並結合分子資料證明,該種為胡蜂(蟲扇)屬的一個新物種。為了紀念我國最早研究捻翅目的昆蟲學家楊集昆先生,該新物種被命名為楊氏胡蜂(蟲扇)。這一新物種的發現,提示了在雲南特別是高黎貢山存在非常豐富的捻翅目及其它昆蟲物種多樣性。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動物分類學》上。
來源: 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