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15歲男孩來護理門診治療頭面部痤瘡,透過望聞問切,我判斷他‘肺胃有熱’,選擇用刮痧的方式,把肺經的‘熱毒’排出去。”
“《黃帝內經》上說:‘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根據這句話,我在刮肺經的時候,重點颳了肘部……結果,刮出了很多黑痧。”
正在分享故事的,是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生兒病房護士長王雅麗。
每週,她都和該院近50名護士們一起學習《黃帝內經》、《金匱要略》等中醫經典名著,並圍繞中醫護理門診治療過的病案展開討論。
為什麼要讓護理人員學中醫經典?
“老百姓都知道‘三分治,七分養’,我們在臨床上發現,凡是能熟練運用中醫特色護理技術,為患者減輕痛苦的護士,都有很深厚的中醫理論功底。”河南省中醫院護理部主任王紅霞說,為充分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優勢,提高中醫護理效果,規範中醫護理行為,決定帶領護理人員“學經典、強實操”。
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集體背誦、中醫功底深厚的護士長隨機提問、診治案例分享、現場實操並講解要點……
三五人成組,圍繞當天的學習內容,現場提問,現場答疑。
原本枯燥的理論學習,也因此變得趣味盎然。
最令人稱道的是:為了牢記經絡走向和諸多穴位,王紅霞主任和護士們想了不少有趣的方式。
比如“背指結合”:一人背誦經絡“路線圖”,另一人在旁邊隨機“指路點穴”,喜歡繪畫的護士,還透過簡筆畫,清晰地畫出穴位和經絡走向。
王紅霞主任說,早在2021年10月,護理部就成立了“耳穴學組”、“平衡罐學組”等多箇中醫經典學組,從經典入手,夯實護理技術。
“護士們不但要記錄日常病案,每天學完經典後還要打卡。每週的優秀作業,我們都會公開表揚。”
“中醫護理在治病防病、養生保健等方面,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魅力,這就要求我們的護理工作者不斷提高個人素養,提升專業水平,把中醫經典傳承好、學習好、應用好,透過誦經典、學經典、用經典的形式,讓經典迴歸臨床,讓經典惠及患者。”王紅霞說。(通訊員 高若水/文 王汀 張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