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涼山州會理市與雲南昆明、楚雄分江而治,在會理這一面,在絕壁之上,藏著一個千年的隱秘,當地人習以為常,卻沒有意識到這可能是一個隱藏的寶庫。
趁著寒假,我帶著孩子,讓她感受家鄉的山山水水,給她種下鄉愁的種子。
一路美景
一路上,絕美的風景讓孩子非常興奮,這是原始的味道,與開發後的景區截然不同。
牛羊在山坡溪邊草地上吃草,並不在意我們的靠近。
最多把頭抬起來,打探一下不速之客,然後又埋下頭,繼續在草地上尋覓美食。
女兒想在這裡多玩耍一會兒,但我告訴她,前方有更加震撼的風景,這裡可以在回來的時候休息一下。
繼續往前,走過了數十年前我經常行走的小路。
從這條山路可以看到,路中間有明顯的凹陷,那是經過千年的行走,人、驢、馬在上面留下的印記。
再往前走,前方蔚藍的天空出現了兩隻巨大的“耳朵”,從山的另一面探了出來。
這是我們此行的主要目標之一,巨大的貓耳,是金沙江紅崖的組成部分。只是不知,它的面貌整個露出時,是怎樣的一個模樣?
繼續前行,路越來越難走,這條原本是金沙江到崖上集鎮唯一的道路,因為通村公路而漸漸被捨棄。
“這裡本來有一條路,走的人少了,也就沒了路。”
不知道在多年以後,後來者看著荊棘滿布,已經沒人經過的這裡,會不會這樣感慨一句。
我們已經接近目的地,眼前突然出現了滿山遍野的黑色的“羊群”——趕羊坡。
“趕羊坡”這一地名的由來,藏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一個傳說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仙人經過這裡,看到金沙江兩岸群眾往來不便,於是決定為當地修一座橋。
修橋需要大量的石頭,仙人就到新發鎮將大量石頭變化成當地特產黑山羊,趁著天黑,趕著它們往金沙江邊魯車渡而去。
仙人在五更時分,把“羊”趕到了金沙江紅崖上,眼看就要到了,結果遇到了早起的村民,在夜色中,黑山羊看去就像黑石頭,村民就向他打招呼並開玩笑:“你這麼早趕這麼多石頭去哪裡哦?在金沙江上修橋嗎?”
瞬間,所有的黑山羊化為黑色的石頭,滿山遍野,有高有矮,有大有小,形狀各異。
原來,仙人的法術不能被道破真身,如果村民說是牛是馬都沒關係,結果一句“石頭”就讓黑山羊現形了。
仙人嘆息一聲,也化為了一塊石頭。
“趕羊人” 在這裡守護千年,也不知道如今在皎平渡大橋通車後,他有沒有功德圓滿。
這滿山的黑石頭,成為這裡獨特的景觀。
女兒及侄孫很感興趣,原來這路上還有故事呢!
那是,每個地方都有許許多多的當地民間傳說,這也是地域文化特色,不然怎麼說“行萬里路”呢?
如今坐飛機兩小時可到數千裡外的北京,萬里不過一日路程,但用腳來丈量大地,向來是無法替代的方式。
好吧,故事讀完,繼續走路。
這一次,沒有多大會兒,眼前突然為之一變,金沙江也暴露在眼前。
一條小道
這個位置距離金沙江面,絕對高差大約一千多米,四周都是千米絕壁,顏色為赤色,故名為紅崖。
絕壁之上的巖蜂,曾是我爺爺的“桃源”,最後卻成為一家人的傷心地。有機會專門講講他的傳奇故事。
在我們所在位置,的一條從絕壁上鑿出的小路。
走在上面,既目眩神馳,又心驚膽戰。
爺爺曾在這裡將一頭狼踢下了懸崖。
女兒和侄孫還想往下走,要走到金沙江邊,感受高峽出平湖——金沙江因為向家壩水電站蓄水,水面已經非常寬闊。
但我知道,走到這裡,兩個傢伙的體能已快用完了,還得走回家去,根本無法走到江邊,於是,帶著他們回程了。
留一個理由,下次開車到江邊去。但是看著那羊腸般的公路,我心裡還是沒底……
一點總結
這裡是我家鄉:會理市新發鎮,紅軍巧渡金沙江的兩個渡口之一(另一個是皎平渡)。
看點:一是一路的美景,二是趕羊坡,三是金沙江紅崖及小道。感受當地地域文化、特色美景,以及川滇往來的千年古道。
時間:從半天到兩三天均可。
路線:會理到新發每日有多趟班車,約八十公里。推薦自駕遊,時間更自由,體力有保障。
票價:無,經過的路線,當地村民都會熱情指點甚至帶路。原始原貌,注意腳下安全。
文丨廖德凱
我是牙牙小語,歡迎私信留言推薦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