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網友爆出在逛公園的時候偶然看到一尊姜昆的雕像,於是拍照發到了網上,本來就是一件普通的事情,沒有想到卻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許多不喜歡姜昆相聲的人藉機大做文章,甚至故意將雕像與立碑的概念混淆,還有人在賣弄學識,搬出了明朝時期魏忠賢的典故,以此來譏諷嘲笑姜昆,說實話,確實有點過了。
抱著好奇的心理,我嘗試著去了解了一下這個雕像的來由。根據網友曝料,姜昆雕像所處的位置,位於中國曲藝之鄉寶豐縣馬街書會,而馬街書會是在我國第一批進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雕像不只是姜昆,還有劉蘭芳、常香玉等人。其實,仍然在世的姜昆,卻被做成了雕像,矗立在馬街書會,是被架在臺面上,下不來了。簡言之,姜昆被雕塑成像,是因為他是一個有代表性的名人。而這些雕像始建於2013年,不是今年才建設的。
給姜昆等著名藝人設立雕像,是當地政府的自發行為,可能是為了紀念這些藝人為當地曲藝事業做出的貢獻,大家也沒有必要上綱上線,我不知道這些人的雕像與杜莎夫人蠟像館展出的蠟像有什麼區別?僅僅就是材質的不同和陳列位置的不同而已,怎麼沒有人對在杜莎夫人蠟像館陳列的大量的名人蠟像進行攻擊呢?那裡面,很多人都是尚在人世,怎麼沒有去詛咒呢?怎麼沒有人去跟魏忠賢比對呢?難道就因為他是姜昆嗎?同一個公園,也陳列著其他名人的雕像啊,這就有點欺負人了,是對人不對事了。
在上個世紀80、90年代,姜昆作為一個著名的笑聲演員,與郭德綱的師傅侯躍文、馬季等共同被評為十大笑星,也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很多的歡笑,為中國相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進入新的世紀,由於各種原因的限制,相聲確實進入了低谷,直到郭德綱和德雲社為代表的小劇場相聲的興起。這期間,姜昆由於年紀等原因,還要擔任曲協的領導,確實沒有拿出更多的新的作品,就連今年春晚的作品也是老瓶裝新酒,在原來作品的基礎上的改進,可能,姜昆的作品確實沒有做到與時俱進,但在媒體上演出的作品和在小劇場裡演出的作品肯定會有區別的,所以,郭德綱的相聲很難出現在主流媒體上,不僅僅是因為誰的打壓,而確實有不合適的內容。
現在的很多年輕人,是因為郭德綱和德雲社才開始瞭解相聲和喜歡相聲的,在他們的心目中,只有郭德綱或者德雲社的相聲才是真正的相聲,這也有點以偏概全了,相聲作為一種曲藝形式,必然會有很多的表演形式,就連當年,也有文哏和武哏的區別,有著馬侯常等各種流派,從來沒有完全統一的表演方式,郭德綱或者德雲社的相聲有可能更適應今天的社會環境,大家喜歡也是每個人的自由,但也不能因為喜歡郭德綱的相聲,那麼除此之外其他相聲演員就一無是處了,也不能簡單的否定以姜昆等為代表的老一輩相聲表演藝術家對於相聲的貢獻,如果按照現在郭德綱的標準,上個世紀的相聲演員估計沒有幾個人會入大家法眼的,包括郭德綱的師傅侯躍文先生,這肯定不是一個科學的態度。
相聲作為一門口頭藝術,一直都是一輩一輩地傳承下來的,誰也不例外。喜歡誰的作品,那也是蘿蔔青菜的事情,不是絕對對立的。姜昆有他的貢獻,郭德綱也有自己的成績,相互之間並不矛盾,至於,很多人認為姜昆主導的曲協天天針對德雲社和郭德綱,也有很多的誇大成分和惡意揣測,德雲社都不是曲協會員,曲協的規定會對它有多大作用呢?至於姜昆,他是曲協主席,在其位謀其政,上面的精神是必須執行的,何況,他也不是相聲協會主席,很多問題也不僅僅是針對相聲,更沒有必要專門針對德雲社,如果,哪天郭德綱當選曲協主席,他也會堅定的反三俗的。
喜歡郭德綱是自由,討厭姜昆也是自由,這是誰都無法勉強的,但喜歡也不要無限追捧,容忍一切缺點,討厭也不用一棍子打死,無論做什麼都是錯誤的,這都是不科學的。坦然承認每個人的優缺點,在不同階段對於相聲事業的貢獻才是科學的態度,就像這次姜昆的雕像事件,有可能他自己都不知情,也受了無妄之災呢?我們有必要這麼極端嗎?如果哪天,某地給郭德綱樹立個雕像,我們應該怎麼評價呢?
對於任何事,多一點客觀理性不會錯,斷章取義更是不應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