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專程來華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的波蘭總統杜達。雙方圍繞中波關係、“一帶一路”倡議、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以及中歐關係等議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在國際形勢加速演變,美國持續加大對華圍堵和打壓的大背景下,波蘭總統杜達作為歐盟成員國元首來華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對雙方外交來說無疑都具有特殊的象徵意義。
習近平主席在會談中指出,中波都是有著獨立自主傳統的國家,都致力於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生活。這既是中波關係行穩致遠的基礎,也是雙方合作永葆活力的源泉。兩國元首在會談中均強調了進一步推進中波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重要性,而互利共贏則是中波關係發展的重要基石。
波蘭戰略地位重要,是中東歐國家中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自加入歐盟以來,特別是在2009年歐債危機之後,波蘭經濟表現搶眼,增速連續多年位居歐盟第一,被譽為“中東歐之虎”。中國是波蘭在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2020年,中波經貿頂住疫情壓力逆勢上揚,貿易額達到3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6%。其中,中方出口267.4億美元,同比增長12%,進口43.2億美元,同比增長9.6%。中波貿易約佔中國與中東歐國家貿易總量的1/3。目前,中國已經是繼德國之後的波蘭第二大貨物進口來源國和第十九大出口目的國。據波蘭統計局資料,2021年1月至11月,波蘭從中國的進口額已達455億美元。
地處歐盟東大門的波蘭還是中歐陸路交通的重要樞紐。目前近90%的中歐班列過境波蘭。中波關係的健康發展,對中歐經貿合作乃至“一帶一路”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杜達總統曾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波蘭願意成為中國通向歐洲的門戶。目前,波蘭正致力於建設中歐地區物流樞紐,未來有望成為中歐供應鏈、產業鏈的關鍵節點。展望未來,雙方在經貿投資、交通物流、高新技術等領域的合作潛力巨大。
近年來,波蘭高度重視對華關係,中波關係總體平穩向好。2015年,波蘭在中東歐國家中率先申請加入亞投行。同時,該國也是首批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建設諒解備忘錄的中東歐國家之一。2015年,剛剛上任不久的杜達總統應邀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並出席了第四次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2016年,習近平主席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兩國關係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係。此後,雙方高層交往不斷。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波兩國守望相助,彼此支援,兩國元首多次通話,為雙邊關係把握方向。2021年2月,杜達總統線上出席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峰會。5月,波蘭外長拉烏作為疫情暴發後第一位訪華的歐盟國家外長,與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貴陽舉行會談。
在美國持續對華進行打壓,不斷干擾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背景下,一直被看作是美國在中東歐地區最堅定盟友的波蘭,為何在對華關係上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呢?
首先,波方充分認識到中國綜合實力的迅速提升為波蘭的發展提供了重大機遇。隨著“一帶一路”建設和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不斷推進,波蘭等中東歐國家對與中國發展關係有了更熱切的期待。在後疫情時代,中國不僅可以為波蘭等中東歐國家提供經濟復甦所急需的資金和商品,而且在很多領域也將成為高新技術的提供者,這對於波蘭國內的產業升級具有重要意義。中國廣闊且增長迅猛的國內市場,為波蘭等中東歐國家的產品,特別是特色農產品提供了無限可能。此次領導人會晤期間,雙方還特別提到了在能源、物流、數字化等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其次,與中國發展關係有助於波蘭拓展外交空間。近年來,波蘭與歐盟因為法律問題、難民問題齟齬不斷,在歐盟內部處境艱難。在對美關係方面,隨著拜登政府上臺,特朗普時代親密的波美關係出現裂痕。不久前爆發的媒體法案問題,就在波美之間引發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而在東部,複雜的歷史恩怨和現實的地緣角力彼此糾纏,使得波俄關係尤其敏感。在涉及多方利益的“北溪-2”天然氣管道專案問題上,波蘭是最堅定的反對者之一。而近期不斷升級的俄烏矛盾,也使得波蘭的地緣不安全感在顯著加深。此次總統訪華,波方無疑也懷著拓展外交空間的考量。
最後,中波雙方有著持續發展友好關係的民意基礎。習近平主席在會談中用“重信守義的君子之交”形容與杜達總統之間的友誼,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波蘭是最早承認新中國的國家之一。建交70多年來,兩國關係經歷了不同歷史階段,雖歷經風雨,但歷久彌堅,使兩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瞭解不斷加深,無數感人故事和友誼佳話在兩國人民中間流傳。近年來,人文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可以說是中波關係中最引人注目的亮點。目前,波蘭已建起6所孔子學院,各地漢語熱方興未艾。中國的波蘭語教學也取得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兩國青年能夠操著對方的語言進行溝通交流,越來越多的兩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係。文學交流、出版合作、文藝演出也異彩紛呈,成果豐碩。在旅遊方面,疫情前的2019年約有16萬中國遊客赴波蘭旅行,數量接近2015年的3倍。越來越多的波蘭民眾也開始瞭解、認識當代中國。民心相通,為中波兩國克服重重阻力,保持關係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022年是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啟動10週年。10年前,正是在波蘭首都華沙,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邁出了最初的步伐。10年後,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與中東歐國家合作既面臨重重挑戰,也面臨嶄新的機遇。在這樣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波蘭與中國藉助冬奧的舞臺,討論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的未來,討論“一帶一路”建設,討論和平與發展,這中間透射出的資訊,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作者:趙剛(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校長、波蘭研究中心主任、中東歐研究中心主任);王弘毅(北京外國語大學歐洲語言文化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