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子寫純真年代:我堅信是那些真正美好的東西絕不是醜惡的東西讓我們在艱難中前行。一個不純真的年代,一個又一個純真的故事。我會用心記錄點滴感動。
一提到古鎮,你們是不是首先想到的是蘇州周莊、嘉興烏鎮、黃山宏村……這些傳承歷史,承載鄉愁的名鎮名村。
在武漢,同樣有這麼一些歷史文化毫不遜色的古鎮古村散落各地,靜靜地彰顯著楚風遺韻,只可惜養在深閨人未識。
2022年2月14日情人節,機緣契合,我有幸走進深閨中的黃陂汪家西灣,領略其獨特的韻味。
汪家西灣,這個美麗的古村,讓我想起了一首詩,“如何讓你遇到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長在你必經的路旁……”
百年古樹見證歷史變遷
之所以想起這首詩,是因為在汪家西灣裡面有兩棵百年古樹,百年以來,不知有多少人路過了這裡,而它們仍然在這裡屹立不倒。
其實,我更願意相信,它們是這個村子的守護神,守護著這座村莊,守護著村莊裡世世代代的人們,守護著遺留在這個村子裡的美麗故事與歷史文化。
汪家西灣位於黃陂區王家河街道,先祖為明洪武二年由江西遷徙而來,至清嘉慶末道光初,汪西灣形成小集市,有鋪、店、坊、堂、行30多家,之後不少村民從商,把山貨行、紙作坊、小百貨生意做到了漢口。同治年間,汪家西灣興起了建房熱,拆土坯房、建線石青磚房的村民達六七十家。
民國初期,汪家西灣已經成為周邊地區的郵件集散中心,周邊區域往來信件均透過汪家西灣中轉、傳遞。1927年黃麻起義後,汪家西灣成為鄂豫邊革命根據地的一部分,期間紅七軍在此開展革命活動,汪西灣受戰火影響發展受制。19世紀30年代,汪家西灣曾遭受火災,不少磚木結構的建築被毀,村莊人口規模也不再擴張。
汪西灣自明初建村,至今將近700年。古村背靠木蘭山、緊鄰紅十月水庫而建,村前田園廣袤、坑塘發育,可謂陰陽調和,“藏風得水聚氣”。
藍天、白雲、碧水、黛山、青野與古村相融,共生共存,傳遞出一種清新寧靜的悠遠韻味。村口大水塘連同四角的若干水塘,恰如烏龜的頭和四腳,有“龜壽延年”的寓意。
20世紀末,緊鄰村灣家西北的木蘭生態旅遊區啟動建設,此後,村莊被確定為王家河街道的重點中心村,村莊發展面臨良好機遇;隨著對外交通條件和公共服務設施的改善,汪西灣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
筆者所拍攝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種著蔬菜
這位80多歲的老人種的菜自己吃不完就送親戚朋友們吃
筆者所拍攝簸箕紅薯乾的老人
家門口玩沙子的小朋友遇見生人就大哭
在家門口放煙花的小朋友
滄桑古屋穿越時空隧道
如果說遇見古樹是與村子的緣分,那麼尋找古屋則是對村子的執著。
在瞭解了汪西灣村這麼多歷史故事之後,你們是不是也對村子的古建築感興趣了呢?我聽說,在這個村子裡還比較完整的存留著兩座特別古老的屋子。
汪西灣27號老屋
汪西灣27號老屋,比想象中更加隱蔽,是屋中屋的結構。古宅隱蔽在屋主現在所住的一座房子裡面,進入古宅會經過一條狹窄幽深的樓梯,大概只能容下一個人穿過,讓人有種進入神秘隧道的感覺。
古屋儲存的完好度讓人驚歎,門柱和橫樑上雕刻鳥獸花卉,窗欞格扇刻著人物及福、祿、壽等文字,撐拱上的木雕麒麟栩栩如生。
老屋的石拱門、鐵皮大門、“抬頭見官”門罩、拴馬鐵環等尚存完好。
更讓人意外的是,屋主現在竟然還在使用這間老屋,老屋的部分房間已經被改造,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廚房,其實這是曾經老屋的一個院子,置身於這個潮溼的廚房中,能看見從天井直射進來的光,在這朦朧的日光下,這種新舊交錯的陳設讓人如同正在穿越時空隧道。
汪西灣4號老屋
汪西灣4號是民國年間的中西合璧建築,坐東朝西,磚木結構。在中國這個角落的村子裡竟然藏著這樣別具一格的建築著實讓我有些吃驚。
沿著村裡的小路數著門牌號就像尋著線索依次破解密碼一樣,在路的盡頭可以看到它,建築入口的拱門是雙坡頂和歐式山花相結合的構造,獨特的風格讓人耳目一新。一進院落,雙坡頂和歐式山花結合,建築入口為拱門和柱式結合,建築為三開間。
門口破敗的柱式的結構給人一種錯覺,好像面前的是一座歐式教堂的廢墟。但讓人意外的是,院子裡竟然有一片茂密的竹林,翠綠蔥蔥的清新讓人心情格外美妙。
除了這兩座古屋,汪西灣還現存了一定規模的清代民居建築,風格以徽派為主,建築構造多為磚木結構。
一直陪同我給我做導遊的小葵姐姐嫁這村子做媳婦有30多年了,日久他鄉是故鄉。
留住古建築“原味”
歷史文化名村能體現一個地方歷史時期的文化和民俗,在一定程度上它保留了很完整的古代歷史遺蹟和舊時候的傳統習慣。這些歷史名村大多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
為加強武漢市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保護工作,搶救性保護和合理利用鎮村歷史文化資源,我聽說武漢市還啟動了首批歷史文化名村評選活動,黃陂汪西灣赫然在列。
知識連結:
什麼是歷史文化名村?作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武漢具備非常豐富的古鎮古村資源,建設具有代表性和示範導向作用的歷史文化名村,從而推動武漢傳承荊楚特色、彰顯地域品牌、打造文化強市、助力現代化、國際化、生態化大武漢建設。
入選有什麼好處?
針對已列入保護推薦名單的51個村莊,各區將根據其資源稟賦情況進行分批申報,一經冠名,各方將擔當起責任與義務,並獲得財政和政策支援。
在這裡,我也真心的希望所有的歷史文化名村都能得到最好的保護。
作者簡介:湯令,筆名令子,資深小學語文教師,語文學科帶頭人。青年時大量寫詩歌,中年改寫散文,近年主要寫遊記,作品見諸各地報刊和網站,以優美文筆吸引眾多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