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元宵,多數人聯想到的是吃湯圓、猜燈謎、賞花燈、放煙花等習俗,除此之外,元宵節為逝去的親人送燈,也是納雍民間習俗之一。
元宵節前夕,縣城大街小巷擺滿了白菊、黃菊、電子燈籠等祭祀物品。以前送燈,群眾都會在墳前點蠟燭、煤油燈、或者掛上紙糊的明火燈籠,放鞭炮、燒紙錢,以此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之情。然而,這種祭祀方式既汙染環境、又容易引發火災,與環保、文明的時代精神不合拍,隨之而來的鮮花祭祀便應運而生。
“我賣菊花已經賣了十多年,現在用菊花祭祀的人越來越多,我今年準備了一千束菊花,今天已經賣了三四百束。”小十字賣花老闆饒斌說。
隨著文明祭祀之風的盛行,獻花、植樹、摺紙船、送電子燈籠等新的祭祀方式悄然興起並蔚然成風,更多的人選擇用送菊花和電子燈籠的方式替代了以往的燒紙錢、放火炮方式進行祭拜。
來源:珙桐納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