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作者:Mark

出品:紅色星際(ID:redplanx)

頭圖:白日夢想家圖片

今天的北京,早已9月份了,太陽依然光芒四射(Redplanx.com自動駕駛社群隆重上線)。

陳默和劉萬千第三次相聚在“夢想家”節目,今天已經是第6期了。

何必執著於L4量產呢,美國卡車量產的速度遠遠低於中國,花個2億美金,買幾千輛,照樣可以做運營(很多圖森的員工已經被Navistar的龜速,折磨的要砸桌子了)。

Navistar的量產速度嚴重低於預期(原計劃2021年3月交付的25輛改裝車,到現在還沒有交付,更別說L4卡車)。

反觀其主要競爭對手,智加科技和一汽從2018年開始合作,2019年成立合資公司,2年時間就量產了第一臺L3車型,中國速度就是快,差不多是美國的2倍。2024年圖森與Navistar量產的可能性正在變得越來越低。

一個聲音從天空中飄來。

劉萬千心想。

我認為現在的問題不是量產問題,而是在2024年量產後,安全員能否去掉。我最擔心的是量產後,依然去不掉安全員,無法大規模鋪開,這會打擊資本市場對我們的信心。

雖然圖森堅持,軟體+硬體+網路的三角模式協同發展,但劉萬千還是擔心有點太樂觀了。

歡迎2位嘉賓參加今天的節目。今天的主題是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討論非常開放,只要2位的發言不涉及個人攻擊,隨便切磋。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開始

劉萬千率先發言,圖森應該感謝我們,他們之所以在美國市場混得風生水起,因為我們的重心在中國,今年上市後,我們打算把美國市場的優先順序提到和中國一樣高,重新打回美國市場。

圖森必須專注美國,因為在中國,他們會遇到強大的我們。

就卡車數量和卡車市場規模而言,中國是全球第一大市場,而且我們的創始團隊和人員基本都駐紮在中國(蘇州)。

陳默反駁道,那你們應該感謝我們,讓你們在中國市場所向披靡,我們上半年上市後,已經加大了中國的投資。目前我們有20輛卡車(總共70輛)佈局在中國,有三分之一的人佈局在上海。

不僅在中國(福田卡車),我們還在歐洲(Traton卡車),日本(日野卡車),韓國(現代卡車)佈局我們的自動駕駛卡車技術。

主持人笑著說,你們兩個離得這麼近(蘇州到上海30分鐘),平時可以多帶些人切磋切磋。

劉萬千看著主持人,主持人是在挑事啊!

我們也在佈局全球化,在中國(一汽摯途),美國(多個品牌),歐洲(依維柯)銷售我們的L3卡車。未來我們還會藉助一汽和我們的網路,在全球150個國家出售我們的L3卡車。

你們的技術更適合美國,在中國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美國玩單車智慧,L4技術沒有問題,但自動駕駛卡車如果想在中國實現L4,必須要配備V2X,車路協同。

與美國允許“後裝”的生產監管規則不同,在國內量產的每輛重卡必須要“前裝”(從生產線上下來就已完成自動駕駛系統的安裝)才能正式上路商業運營。

你們現在在做L4量產,我相信你們知道其中的難度,我們和一汽也遇到了很大問題,但是中國速度和中國思維就是快。

所以從量產和規模看,我們是當之無愧的一哥。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第二回合

陳默回答道,我們之所以優先選擇美國市場,就是為了堅持運營和測試一起做,整體降低創業公司的測試成本支出。

美國人力成本更高,政策更寬鬆,這有助於L4技術的落地推廣。目前我們在美國有超過30臺車在做商業化運營,而且已經有現金流收入。

很多人好奇我們為什麼必須做運營,也有人覺得我們應該以打磨技術為主,減少深度運營,這其中有2個原因。

第一,技術模式是一層壁壘,但是商業模式是比技術模式更深的一層壁壘。

商業模式和技術模式不是一回事,商業模式,一定得先有運營需求,然後給主機廠下訂單,然後技術跟上。運營是一個髒活,累活,和做技術完全不同。

第二,就是你切入的場景有多大,如果我們切入港口運輸,我們一定不會深度參與運營,因為天花板太低了,但是我們切入的是幹線物流,市場足夠大,值得我們投入全部家當。

劉萬千打斷了陳默的講話,我認為你的某些觀點是不正確的。

不是你圖森幾十臺車在跑運營,就叫商業化。商業化運營必須是能夠達到規模化運營的程度,並非幾輛或幾十輛測試車幫別人運送貨物而已,這更像是資本運作下的故事。

像我們的L3卡車,明年大概有幾千臺在路上跑,這才叫真正的運營。

我們前期先建立自己的L3支援網路,再建立運輸網路,最後建立整個產業鏈。我們也同意你的降低成本的觀點,但是咱們的做法完全不一樣。

我們選擇L3和L4一起做,降低成本,即在主攻L4的同時,也成立L3團隊。

卡車天生就有駕駛員疲勞監視系統,這為L3的落地提供了便利。後續的安全檢驗、系統的迭代升級,以及商業模式和盈利都要靠量產上路的卡車收集反饋資料,以作驗證。

通過幾萬臺車收集L3資料,經過後端處理,使其資料更適合L4,加速L4技術的更迭。

陳默也笑了一下,既然你認為我的某些觀點有問題,我認為你的一些觀點也有問題。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智加科技500米泰覽鐳射雷達圖片)

你們的L3卡車和特斯拉相比,就是增加了一個覽沃泰覽-15(只能檢測15度的FOV),嚴格意義講,和小鵬汽車的L2+是一樣的,所以你們的卡車並不能被稱為L3,而是L2.5輔助系統。

你們所謂的L3的資料收集,用來反哺L4技術,其實我是打疑問的,看你們最終的效果吧。

你們用L3的車收集資料,我想應該是和特斯拉的影子模式一樣。配備的感測器可以在「影子」中繼續跑L4演算法,透過與人類行為做對比,在上億公里的實際資料中來最佳化。

這個東西是結果導向的,無法細分到各個部件,是感測器的問題(再細點,是哪個感測器的問題),是規劃的問題,是決策的問題,反推資料的成本很高。

而且你們透過融合立體視覺+鐳射雷達,後處理實現場景三維重建,獲得高精度且稠密的RGBD資料。這個成本到底有多高,只能等你們的車輛上路後才知道。

我並不看好這種模式,我們仍然堅持L4模式。

在場景資料收集和技術方面,我們是當之無愧的一哥。

未來我們主要圍繞3方面佈局,一個是自動駕駛軟體,就是最開始提到的問題,如果保證我們在2024年,或者最遲到2025年,能在美國去掉安全員。

第二個是硬體,怎麼能保證我們做成車規級硬體和量產L4卡車,這個是我們最難把控的,因為這需要產業鏈的合作。

第三個就是我們的運營網路。我們為什麼急於擴大我們的運營網路,一方面是增加新的場景,另一方面就是降低高精地圖的成本。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AFN公路港圖片)

到目前為止,我們繪製了超過1200英里的新車道,並將我們的累積地圖網路增加到大約5000英里。

AFN在貨運能力、卡車、碼頭、高畫質地圖路線方面的規模和密度越大,就越能降低我們高精地圖集採成本。

特別在高速公路這種具有結構化特點的場景下,可以預先採集、建立一套典型的適合高速公路環境的幾何模板。同時為了也能給乘用車提供高精地圖服務,我們經常讓乘用車和卡車交叉驗證,完善建圖方法,以及定位演算法。

降低高精地圖的成本,是未來我們的一個主要發展思路。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第三回合

劉萬千有點激動,所以說你們可能會水土不服,在中國,場景比美國複雜程度高好幾個量級,你想跑L4卡車,必須有V2X和車路協同。

但是這個在中國實現至少需要5年時間。

我個人認為在中國,要做到無人駕駛,一定是車路協同;要做輔助駕駛,可以是單車智慧。

根據我們團隊的實地調查,中國的車路協同必須經過3個階段,才能真正的被L4公司接受。

第一個就是簡單的資訊協同,車端和路端的的資訊互動,比如道路擁堵情況,紅綠燈情況,交通情況的監督等等。

這個階段並不需要5G網路,4G也可以,目前只有在一些智慧網聯區才有。

第二個是感知協同階段,就是路端的資訊可以給L4的車用,比如超視距問題,鬼探頭問題,或者遮擋問題,更多的協助L4車做環境感知。

這個階段需要5G網路,對邊緣計算要求比較高,同時車上的5G 閘道器也很重要。

第三個階段是協同控制,路端和車端都有控制和發出指令的能力,如果2個指令是一樣的,那麼車就放心執行,如果兩個指令有衝突,那麼車就停下來。

第三階段可能是幾十年之後的理想狀態。但對於中國實際情況而言,第一階段都處於摸索階段,更別說難度更大的第二和第三階段。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智慧高速重卡的全無人駕駛測試)

當然在中國也不是完全不可能(3-5年),在地方政府的支援下,未來極有可能會出現專門針對於自動駕駛的專用道路。如果這樣的基礎設施未來3-5年能落地,那L4技術就有可能會早一點落地。

到那時,每個行業的參與者就真正的到拼刺刀的時候,相當於大家到了同一個戰場,誰的技術穩定安全,誰的技術有水分,誰在裸泳一眼就看出來了。

陳默直直的看著劉萬千,我們期望這個時期能早點來,這樣就能看出誰在划水。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第四回合

劉萬千迴避了陳默的目光,我們並不是技術派,我們的使命是降低車隊的運營成本,商業化自動駕駛系統,增加卡車司機的幸福感。這可能和你們的使命有些不同,你們的使命是提供可靠的、低成本的運力。

咱們2家公司的願景,決定了我們選擇了不同側重點的市場。目前我們正在使用L3系統改裝1000輛亞馬遜卡車運輸車輛,藉助這個跳板,我們會重新把美國的市場份額奪回來。

聽說你們之前的預訂客戶,已經有3-5家取消了這個訂單。

陳默回答,這個問題在這裡不好回答,增加和流失都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去年確實是15家預訂客戶,到現在還有12家,應該說這12家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

這12家是我們正在構建網路的基石。未來我們的運輸成本可能是現在運輸成本的40%,等我們AFN體系建立完整後,不排除使用價格戰搶佔市場。

前期我們因為很小,所以必須做減法,不能像Waymo Via一樣,自建網路和自己量產卡車,和全行業競爭,我們只能去找流量,接入別人的網路。

後期就像阿里和騰訊一樣,到處都是競爭,只能做加法。更何況現在L4級乘用車公司對自動駕駛卡車領域都虎視眈眈,我們必須用擴張來抵禦競爭對手。

我們在美國推廣L4技術主要靠說服大車隊應用自動駕駛技術,因為美國的車隊比較集中,但在中國,我們必須找到像滿幫這樣的掌握中國80%運力的出行平臺,因為中國個體戶佔主導,如果推廣L4技術,必須和出行平臺合作。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絲路之旅”長途測試圖片)

你們考慮和福佑卡車合作嗎?劉萬千問道。

目前福佑卡車已經有合作伙伴,至於未來會不會合作,這個就不方便說了。

主持人聽劉萬千在打探商業機密,忙笑著說,我們先都喝口茶,慢慢聊。

圖森未來的使命定的很高,雖然智加有很多的優點,但是圖森未來已經上市了,至少現在你們還沒有上市,而且市值差不多是你們的2倍。

我覺得無論從公司規模和公司願景看,圖森未來都是一哥。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第五回合

劉萬千看著主持人,現在講這個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封閉場景你可以說2-3年時間大家可以拼刺刀,見真章,但是L4卡車估計最少還得5-10年時間,才能真正的說,哪家跑出來了。

我個人理解,2021年對於自動駕駛卡車而言,上半場都還遠遠沒有走完,或者說才走完了60% 。

我們智加把自動駕駛卡車分為4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技術驗證期,這個階段需要自動駕駛公司挑選適合自己的技術架構,適合自己的硬體方案,適合自己的感知方案,找到合適的場景,打磨軟體,技術,硬體。

第二個階段是車規量產,你要保證自己的解決方案可以量產,可以商業化運營,這個運營不是幾臺幾十臺車,而是幾百幾千臺車。

目前我們處於這個階段,打造車規級的硬體,車規級的軟體和量產L4車輛,需要整個產業鏈的打磨,合作,競爭和共贏。

未來3年內,我們不打算拓展到造車,自建車隊等領域。幹線物流的市場已經足夠大了,足夠我們耕耘3年了。

圖森也一樣,現在他們也只管“開車”,打磨技術,不管排程,而是接入別人的排程。

第三個是大規模商用,包括你要建設L4卡車的支援網路,配件售後,同時建立銷售網路和物流網路。這個就和前期的技術模式不同了,現在這個階段是商業模式佔主導,誰能更早地建立自己的商業閉環模式,誰就有可能先跑出來。

我們對汽車電子、車輛平臺、車輛運營相關的人才求賢若渴,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加入我們,我相信圖森也渴望這樣的人才。

第四個階段就是,真正的L4無人卡車的協同效益。L4無人車不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而是一個移動的網路載體,是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安全的一個移動點,所有的移動點構成了整個網路。

到這個時候,L4無人車才真正的開始發揮資本市場的想象空間。運輸是車輛、交通流與道路三位一體的問題,單車對交通動態環境把握有限,智慧道路的發展是必然的。

未來3年,我們的規劃是,從今年開始,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僅僅在高速公路上使用,同時擴大商業化路線;明年開始,我們將會把我們的自動駕駛系統用在城市幹線公路上,打通倉到倉鏈條,最後在2024年,實現自動駕駛全無人駕駛。

我們和圖森的規劃是一樣的,都是到2024年實現L4量產和無安全駕駛,這對我們兩家都是巨大的挑戰。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第六回合

主持人小聲說道,聽說你們在國內最早是跟陝汽合作,但因為合作不理想,後來改用福田的車輛。

你們是如何考慮競爭對手的?

陳默和劉萬千異口同聲地說道,我們不畏懼任何競爭,只有一路走過來,才知道其中的艱辛和挑戰。

汽車產業的鏈條足夠長,需要製造商、技術公司和運營商的通力合作,所以即使京東、阿里等本身有資金、應用場景和業務協同的大公司進來,也不會擠壓諸如智加科技,圖森未來等創業公司的空間。

這個行業不僅需要錢,也需要技術。京東他們有運輸網路,可以下訂單給主機廠生產L4級無人卡車,但是他們需要技術。

京東也可以自研技術,但是他們100多人的團隊,不客氣的說,京東雖然一直提倡壓縮社會物流環節,降低運輸成本,打造科技物流,但京東在自動駕駛重卡和輕卡上,其實早就出局了。他已經沒有資格和我們競爭了,目前只能投資一些公司。

技術是技術,產業是產業,只有多在產業上深耕,才能明白產業的問題和痛點。技術壁壘很大,但是產業壁壘更大。

一方面是這些賽道內部技術路線多樣,新入局者很難快速跑通商業邏輯。你需要去試,哪種技術更適合自己。大到選擇什麼樣的技術路線、各個模組之間的介面和邊界怎麼劃分,

小到感測器安裝在哪個位置盲區更少、障礙物的表徵形式哪個更好用等等,並在不斷的實驗和測試中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並逐漸收斂到一套可行的軟硬體方案上。

講一下我們智加的發展經驗。

比如在早期的探索中的演算法,一般不依賴鐳射雷達、GPS和地圖,在一些特定場景下,這些方法確實能比較好的工作,但不穩定,也缺乏好的擴充套件性;

慢慢地,開始加入2D鐳射、引入自建的低成本的2D航跡推算系統,車的效能有了明顯提升;

到後期,視覺融合3D鐳射、毫米波雷達,GPS/IMU融合的定位參考,對場景建圖並在圖中實現自主定位,逐漸成為了主流的技術路線。

目前這樣一套硬體配置和軟體架構設計,已經是業界大家的共識。

陳默接著劉萬千的話說,我很認可萬千的觀點。

技術打磨需要5年,產業深耕也需要5年,你才能吃透整個行業,所以一開始的選擇很重要。如果選擇小場景,就需要做大眾情人,不要太認真,而是專心打磨技術,少參與運營,別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圖森未來 VS 智加科技:自動駕駛卡車一哥之爭

(圖森未來運輸西瓜)

如果選擇大場景,就要專一,不能換來換去。

一些以演算法起家構築壁壘的公司,發現故事很難再繼續講下去。一方面,人工智慧演算法能力的提升受到挑戰,從99%-100%的跨越舉步維艱;另一方面,乘用自動駕駛構建商業模式的能力受到質疑,沒有主機廠和Tier1的合作,整個行業陷入“落地難”的魔咒。

像L4自動駕駛乘用車公司,就只能拓展場景,保持公司的高估值和高成長性。

以我們圖森為例,現在無論國內還是國外,自動駕駛都已經到了要拼落地場景,拼產業“厚度”的階段,看誰的落地能力強,落地質量好。原型車只是基礎,產業鏈優勢才是決勝因素。

主持人插話到,我覺得你們說的太溫柔了,京東已經出局了,已經不是技術能不能跑通的問題。

陳默看著劉萬千,這可是主持人說的,不是我們哥倆說的。

主持人笑著說,就是我說的。最後一個問題,你們認為誰是真正的自動駕駛一哥?

劉萬千想了想,現在說著這個還為時尚早,真正的一哥估計得到2028年才能真正的評選出來,目前階段看,我覺得圖森應該是一哥。

陳默不好意思地笑道,我覺得智加科技做得也很不錯,至少是第一家量產L3自動駕駛卡車的公司,未來發展速度應該會很快,我覺得智加應該是現階段的一哥。

主持人想了想,你們哥倆就別推來推去了,我覺得應該是雙冠軍,雙一哥。

大家突然都哈哈大笑起來。

-END-

分類: 科技
時間: 2021-09-25

相關文章

百度副總裁魏東:自動駕駛卡車將解決物流行業的成本痛點
10月13日,在介面新聞主辦的首屆REAL科技大會上,百度智慧駕駛事業群副總裁兼智慧駕駛事業群首席安全運營官魏東表示,未來的自動駕駛卡車將能夠解決物流現在最大的痛點,即人類司機成本的問題.他解釋,之所 ...

通用汽車領投Momenta新一輪融資,老牌車企敲開中國自動駕駛大門

通用汽車領投Momenta新一輪融資,老牌車企敲開中國自動駕駛大門
1.Momenta 拿下新融資,通用汽車領投 4 億美金 中國自動駕駛市場成為了國際車企爭相佈局的熱土. 近日,汽車之心獨家獲悉,中國自動駕駛獨角獸 Momenta(初速度科技)完成新一輪融資,具體數 ...

上汽半年兩度參投Momenta 車企搶奪“獨角獸”備戰高階自動駕駛量產

上汽半年兩度參投Momenta 車企搶奪“獨角獸”備戰高階自動駕駛量產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濮振宇 繼今年3月領投了Momenta的C輪融資後,9月15日,上汽集團宣佈繼續追加對這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的投資,雙方宣佈將深化在智慧駕駛核心技術領域的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全棧智駕演算 ...

百度汽車來了!滿載續航高達300公里,還支援自動駕駛

百度汽車來了!滿載續航高達300公里,還支援自動駕駛
隨著新能源和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進入到跨界"造車"的行列.小米.恆大.百度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就在前幾天,百度旗下的汽車品牌DeepWay,在北京舉辦了一場品 ...

自動駕駛公司 DeepRoute.ai 從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籌集了 3 億美元

自動駕駛公司 DeepRoute.ai 從阿里巴巴和其他公司籌集了 3 億美元
路透社 在中國浙江省杭州市的公司總部可以看到阿里巴巴集團的標誌 中國自動駕駛初創公司 DeepRoute.ai 週二表示,它從電子商務公司阿里巴巴等投資者那裡籌集了 3 億美元,以擴大其測試車隊並開發 ...

豐田對自動駕駛發起第三次攻勢
步步為營,邁向可程式設計汽車 編譯 | 楊玉科 編輯 | Jane 出品 | 幫寧工作室(gbngzs) 不到一年時間,豐田汽車完成三次收購. 最近一次收購物件是Renovo Motors,這是一家總 ...

北京城市副中心開通自動駕駛運營路線
8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自動駕駛啟動儀式在通州區舉行,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平臺"蘿蔔快跑"正式落地北京通州,面向公眾提供自動駕駛出行運營服務. 據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 ...

攝像頭才是自動駕駛感知yyds

攝像頭才是自動駕駛感知yyds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我們理解世界,是以人類的感知為基礎的.我們建立的交通系統,自然也是以人的感知方式為基礎的.人開車最主要依賴的感知途徑是眼睛,所以想要在人類建立的交通系統中開車,"看 ...

福特的另一個商業模式,自動駕駛進入配送行業

福特的另一個商業模式,自動駕駛進入配送行業
編譯 / 馬曉蕾 編輯 / 張霖鬱 設計 / 師瑜超 來源 / Forbes,作者:Sam Abuelsamid 早在2017年,當福特和Argo AI首次在邁阿密開始自動駕駛測試專案時就宣佈將與達美 ...

智己自動駕駛挑戰晚高峰 如何實現40公里零接管?

智己自動駕駛挑戰晚高峰 如何實現40公里零接管?
[太平洋汽車網 技術頻道]為實現城市級的NOA,智慧駕駛系統主流的方案是採用以鐳射雷達為主的技術路線,而智己 IM AD則採用了高精地圖+視覺融合的解決方案.這一架構讓我們不妨對其在複雜道路下的感知能 ...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未來將進入智慧網聯、自動駕駛、共享的汽車社會

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未來將進入智慧網聯、自動駕駛、共享的汽車社會
開欄語: <廣東省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要高起點謀劃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未來產業,為我省新發展格局打造戰略支點. 為推動我省戰略性支柱 ...

自動駕駛的爭議與未來,北斗專家如何看?

自動駕駛的爭議與未來,北斗專家如何看?
中新網客戶端長沙9月17日電 (記者 張旭)9月16日,首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學界業界共商北斗的現在和未來,應用和願景. 今年8月,31歲企業家林文欽駕駛蔚來ES8汽車並啟用NOP領 ...

馬斯克:未來自動駕駛將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以上

馬斯克:未來自動駕駛將比人類駕駛安全10倍以上
9月17日上午,在海南省海口市召開的2021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特斯拉執行長埃隆·馬斯克透過影片發言時表示,未來的自動駕駛可以透過視覺神經網路實現,並且相比普通人駕駛有十倍以上的安全性. 近日,特斯 ...

運用可認證的感知演算法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賽迪奇智看天下

運用可認證的感知演算法提升自動駕駛汽車的安全性|賽迪奇智看天下
自動駕駛汽車已經是未來交通發展趨勢,但駕駛的安全問題成為專家如何讓完全無人駕駛汽車商用落地的阻礙.為加快自動駕駛的研究程序,美國研究學者研發出首款"可認證的感知"演算法,該演算法透 ...

法拉第未來半卡車概念L5級自動駕駛

法拉第未來半卡車概念L5級自動駕駛
由 Daniel Pokorný 設計和視覺化,法拉第未來半卡車總體上為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一個非常新穎的方向.半卡車配備了一套硬體以及人工智慧升級,使其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在人工智慧的支援下,卡車 ...

沒有方向盤才叫“自動駕駛” !現代聯手百度打造標準“北京癱”

沒有方向盤才叫“自動駕駛” !現代聯手百度打造標準“北京癱”
如果給你一輛無方向盤的車你會有什麼反應,我想大部分在看文章的朋友都會說這個小編腦袋有問題.其實並不是我在這兒「天方夜譚」,因為百度與現代的合作讓我確實看到了希望.未來可能你並不需要考駕照,只需要精通國 ...

中國車企或將成為自動駕駛的引領者?

中國車企或將成為自動駕駛的引領者?
1925年8月,紐約街頭如往常一樣,晨間的陽光輕盈地灑在左右兩側的豪華建築群,處處彰顯著高貴和奢華.20世紀的美國在經歷第三次工業革命後真正走上了世界的巔峰,一輛名為"美國奇蹟"的 ...

Elon Musk 所想的自動駕駛,跟現實有啥差距?
或許現實生活中的自動駕駛車輛還並不是像 Elon Musk 所描述的那樣,到底什麼型別的自動駕駛已經落地呢?商用車的自動駕駛路徑追求"一步到位"的高級別L4-5解決方案," ...

中國自動駕駛專利申請排行榜來了,網友:都很積極啊

中國自動駕駛專利申請排行榜來了,網友:都很積極啊
對於現在的汽車行業來說,已經不再單純地只追求三大件的安全可靠了.因為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也改變了大家對於汽車傳統的認知.從一開始只在意三大件,到現在反而更加地注重汽車的智慧化.而且現在的國內汽車市場越來 ...